防已黄芪汤(208)

防已黄芪汤

防已黄芪汤,是这个人的体质上来讲是表虚的,如果他是特别怕风的人,风湿病防已黄芪汤特别有办法,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身体表面的腠理是特别的虚的话,他在治风湿的时候就不能用发汗法了,因为即使是很温和的汗法也会让他更虚,那更虚的话对整个状况没有什么帮助。防已黄芪汤是用黄芪这味药去补住你的体表的虚,而用防己则从里面把这个湿抽掉。

麻黄加术汤,他出现在<水肿篇>,也出现在<风湿篇>。防已黄芪汤也是一样,又出现在水肿,又出现在风湿。如果他的那个水是塞在身体某些地方的,用真武汤体质调得再好也动不到那些身体已经形成的死水,防已黄芪汤会有办法。把那个水拽出来的力道,防已是很强的。所以目前以经方来说的话,水肥体质的人减肥药是用防已黄芪汤。

当然最好是人要肥肥白白,脸色发灰,因为防已的药证,有一个就是皮肤偏黑色,皮肤偏黑跟暗沉的时候,用防已是特别有效的。尤其是眼框这一圈特别有黑斑的,是用防已特别有效的。

另外张仲景方里头有一个治疗,今天是说治心脏病的方,今天是说木防已汤,治疗膈间支饮的,木防已汤的主证是什么呢,就是脸色黎黑,就是这个脸是黑的,这个时候用防已有效。那么白里透灰透黑,又肥的人呢,如果在天气热的时候他的汗臭是带有腐臭味的那用防已黄芪汤减肥就特别的有效。那确定是有水毒。

那么你说有没有这个人水毒堆在什么地方,他不是肥,他就是臭呢,临床上防已黄芪汤治狐臭是非常有名的,狐臭的患者一直吃着,到后来就不臭了。可是你说这个方子听起来这么好,是不是一个很好用的方,我觉得有商量的余地。因为防已这个药啊,《神农本草经》是写它味辛平,但实际上这个药很寒,吃了人会虚掉,所以他虽然排水毒的效果很好,可是我觉得好得就像是肾脏在喝咖啡一样。让这个肾脏提神在做事情。那用久了之后,你肾还是虚掉,张仲景的这个方子黄芪比防已放的多,已经是比较安全一些些了。如果今天我们临床用防已的话,一次用两三钱顶多用个五天吧,就有点用不下去了,那个人会撑不住。你用五天之后,就要用什么肾气丸,真武汤啊调理你的肾脏了,大概是这样的状态,人会虚掉。

而且防已黄芪汤在剂量上面,在《金匮要略》里面它的防已跟甘草跟白术跟黄芪的比例是什么啊,因为一两是四分嘛,所以它的这个结构就是防已4甘草2白术3黄芪5,然后生姜四片,大枣一枚,这是宋朝以后的版本啦,那他的比例跟《千金方》是一样的,《千金要方》就是防已4两甘草2两白术3两黄芪5两生姜3两大枣12枚,六碗水煮成三碗水,可是如果你说真的照《千金方》这个古方的结构,用这么重的剂量是不是好呢,我想如果你是要快速的退水肿,可以用到这么重,可是今天一般临床上面看待防已这味药,会觉得防已是一个用量比较轻的时候,退水力道比较强,用重了反而没有那么明显的效果。所以我想我们中国人用防已黄芪汤一直以来也主要是根据《金匮要略》的版本,也就是用轻剂量的做法,我也赞成这个药这个方子我们从轻剂量开始用。

<药势> 防已

《神农本草经》防己:味辛平。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一名解离。生川谷。

防已这味药,我还有几个地方我要做一个确认,首先,如果以防已来讲的话,你看古时候的方书,有时候写防已,有时候写木防已,有时候写汉防已,有时候写广防已,那么到底什么是什么呢,如果以我们今天的药物分类的话,木防已是广防已,汉防已是另外一种。所以我们今天要到药局去买药时你会有广防已跟汉防已两种选择,今天说的木防已就是广防已,那么一般的临床的医师认为木防已或者说是广防已是治风湿比较有效的,汉防已是治风水比较有效的。就是张仲景<水肿篇>有种病叫风水。

可是这也只是我们今天在开药时姑且把这个药名定成这样。如果同学看古代各种医书的话,他说的什么防已,你都要另外再考虑,为什么?因为除非那个某某医书的作者他另外再写一本本草书,你去看他那本本草书,他说的什么防已是什么。不然的话这个品种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是相当的混乱的,因为有很多医家在说防已这个东西,用根的话,就是叫他防已,如果是用它苗的部分,那个木头的部分那就是木防已。历代各个医家的看法就有很多不一样。

所以看古时候一些方剂的时候,这个防已他说什么,你都不要太当真,而基本上我想防已不同品种的药效没有差的很多,因此你就写防已两个字,药房给你那一种就用那一种就算了。反正都很伤身,没有那一种比较健康啦。

防已跟其他很多去水的药相比的话,我想我们最常拿来跟防已比较的是木通,当然木通呢中间是有空洞的,防已它的长相蛮特别的,防已的切面长得像车轮,真的,他切下来的那个切面就是像车的轮子一样。像脚踏车的车轴一样。有些医家就会说,代表这个药切下来,你第一个感觉就是它像轮子,轮子就是会转但是不会散。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防已它能够抽水,可是决不发汗,他会把这个水抽到大小便排出去,以小便为主,他那个水就在里面抓,但木通吃多了,木通还是会把湿气推出来的,但防已决不会,防已都是往下面揪的。

所以有人说这个木通泄这个气分之湿,防已泄血分之湿,但是防已不见得只作用在血分。但是这个讲法还是有意义,因为防已它抽水的那个感觉就好像是全身有血管能够到达的地方,它就能够透过那里的血管把那个水拔出来。就是这样子的一种感觉。所以古时候的人当然不说血管这个字,古时候的本草书说防已这个药是通行12经,就好像全身经脉有到的地方,防已都能够到的药性。

防已他是比较寒的药,防已它在去水的时候,是跟风邪纠结在一起的水它就有办法去,而不管它这个水本身是热的,还是寒的。所以去湿去寒是都可以,但是以结果而论你吃了这个药会被寒到。本身就苦苦的不好吃,吃下去脾胃先不对劲,吃多了几天肾也不对劲的感觉,还蛮难过的就是了。

所以去湿去热都是有可能的,这个药性是往下拔的。所以你看这个防已黄芪汤吃了之后的排病反应是怎么样啊,吃了之后好像虫子在皮肤里面爬一样,腰以下如冰,就是它先把你的湿气全部都拽到下半身来,然后,你自己要去找厚棉被把下半身裹住让它逼一点汗出来。也就说是它不会发汗,它就把那个湿气全部拽下来,你自己把它发出来,就这样子的一个药性。我觉得张仲景写的是很鲜活的啦,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那么也因为防已是这样一种往下拽的药性。所以历代有一些本草书就在讲防已这种药,只能用在下焦病,决不能用在上焦病这类的说法,可是历代讲到这个药大家都会从这个角度说,我先多说几句以当作是消毒啦。因为如果你看张仲景方的话,这个木防已汤很清楚就是把胸中的痰饮拽掉,所以不能说这个药是不作用在胸中的。

如果我们要拿张仲景方来检证防已这味药,我们讲防已黄芪汤这个理论是很清楚的。白术甘草黄芪加到一起那根本已经是玉屏风散结构,只是少了一个防风,那填补这个人的表,那防已从里面拉,那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嘛。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另外在这个《金匮要略·中风篇》有一个叫做防已地黄汤,那个药是很多很多的地黄汁,然后加一点点的桂枝防风跟防已,只加一点点,这是在治什么,治这个人发癲,就是这个人我们说的发神经,就是发癲的人用很多的地黄汁,用那么一点点桂枝防风跟防已可以把那个人发疯的那个什么东西拿掉。那临床上真的有效的,但道理的话,感觉还蛮玄的。

至于水证,有防已茯苓汤,防已黄芪汤,那是蓄水的没有问题,那么还有一个治疗肠间有水气的,已椒苈黄丸,防已椒目葶苈子大黄,已椒地黄丸有时候那人已经是肝硬化腹水了,已椒地黄丸还可以把肠与肠之间积的那个水抽掉,所以这也是很厉害的药性了。

也因为这样的结构来讲的话,这个古代有很多治喘嗽的药会用到防已。那如果是肺里头有积水的话,那就采用已椒苈黄丸结构,葶苈子跟防已同用的话快速退肺积水的药。那你说十枣汤跟这个有什么不一样,十枣汤那个作用是轰轰烈烈的。防已作用是阴沉沉的。就是防已的那个药性很阴柔。跟十枣汤的这个猛烈是不一样的。近代用防已治疗什么肺癌啊,矽肺啊,或者是什么心绞痛啊,肝硬化啦,跟水有些关系的。我们说木防已汤的主证是脸发黑,我们发现脸发黑如果你看得出是水毒的话,用防已剂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关节炎的话,因为防已到底是很强的消炎药,它去湿去热的效果是很好的。所以如果是有红肿热痛的,身体有点发烧的,加上这个人小便不利的话,这种情况的关节炎用防已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神农本草经》里头讲,说它“治风寒温疟热气”,这个古时候的温虐是说,如果一个人热气太多的虐病,他说温虐是先热后寒,冬天是邪气在肾,然后怎么样怎么样发作成的,那这个东西是防已的确是能够从肾里头抽掉一些邪气的。所以不敢说它一定跟疟疾有什么关系吧,也不能说《神农本草经》是错的。

至于说这个“诸痫、除邪”,那防己地黄汤的确就是治疗这一类的人发癲的,所以也算有用。因为他直接让水从大小便出来不发汗的药,所以说它利大小便也对。有些版本写说“通腠理利九窍”这样也对。虽然我个人并没有说很喜欢防已这味药,可是很多时候都是非靠它不可,像防已茯苓汤治的这个皮水,还有防已黄芪汤治的风水,它治的这种水通常是脸比较会肿,通常是上半身的水肿,那个肉你按下去都不太会弹起来的,那种水肿病的话也是要用到防已剂这样子。

至于说到它的辨证点,很干净利落,我们5.31条《湿病篇》它讲“风湿脉浮深重,汗出恶风”。然后你再看14.61的《水病篇》,风水又怎么样,还是“脉浮深重,汗出恶风”。所以防已黄芪汤就是这个人如果恶风的很厉害的话。而且觉得身体在发重的话,就用了。那你说脉浮行不行啊,容易出汗、身重、恶风都是很确实可用的辨证点,但是一个人如果是水毒型的肥胖你说他脉一定是浮的吗?那还不一定。你说风湿一定是脉浮的吗,我想脉浮只是在讲这个人表是很虚的,可是我们临床时就不一定硬要求脉浮啊。如果这个风湿病的患者,不是在说水肿,我说是风湿病的患者如果皮肤有点浮肿的话,黄芪剂就会比麻黄剂好用。大概一般临床是这样子在用的。

我们看麻杏薏甘汤时讲到这个到了下午的时候,热度会升高。所以讲麻杏薏甘汤时好像强调这个方子是跟发炎发热比较有关系的。可是我们今天临床上面,以消炎来讲,防已的消炎效果比薏仁强很多的。所以如果是关节有发炎的人,我们能够知道他是怕风的,这样子还是用防已黄芪汤。

他的这个加减法,因为这个汤同时也在治疗这个水肿病,所以这个有这些加减法,如果只是风湿的话。这个加减法只有后面那个体内有老的寒气加细辛这是对的。其他的水肿病的附带证状,比如说喘的话加麻黄把肺部的邪气发一发。胃中不和,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肚子痛,加点芍药,也可以想像成少阳不和,也是用芍药啦。气上冲加桂枝,那是老加法啦,我们用防己黄芪汤治风湿最常用的是里面加细辛拉,里面加三分就是四分之三两嘛,比例上放一放,比较有去寒的效果。所以跟其他风湿的方相比的话,这就是一个特别表虚的,特别怕风的患者你就要考虑用防已黄芪汤来治了。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欢迎大家光临彩云长沙的微信公众平台。如果你喜欢穴位养生。想要学到更多的中医养生知识,请加入:

穴位密码1每天学习群 184221189

(0)

相关推荐

  • 那,黄芪五物汤呢,它的这个方剂结构,有几...

    那,黄芪五物汤呢,它的这个方剂结构,有几个不绝对的事情.   首先是我们在临床上实际上用的时候啊,黄芪用的再多,桂枝用的再多,都无所谓.就是黄芪.桂枝可以乱加一通的.   所以张仲景说的这个比例来讲, ...

  • 经方揭秘转治下肢浮肿、膝关疼痛的防已黄芪汤的使用手册

    防己黄芪汤: 古代治疗下肢肿的专方,适用于以下肢浮肿.膝关节疼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 [经典配方] 汉防己四两,甘草二两,黄芪五两,生姜白术各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

  • 清震汤 防已黄芪汤治肾病

    20-04-08苍术,苦温辛燥,气味浓烈,较诸白术,祛湿之力尤雄.<珍珠囊>谓 诸湿肿非此不能除 .主治感冒秽浊,头重如裹,遍体酸重;湿邪内困,脘闷呕恶,肿胀泄利;以及疮疡流注,阴疽肿痛, ...

  • 解读防已黄芪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防已黄芪汤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防已黄芪汤 ...

  • 经方体质研究  : 见证进步----防已黄芪汤

     1.许某,女,60岁,农民,体型胖,面色黄,有眼袋,双脚膝关节酸痛,屈伸困难,微肿,舌胖,脉弱,防已黄芪汤8剂愈,以后有复发,以此方3到5剂搞定,快过吃西药.黄芪60 粉防已15 苍术15 大枣6粒 ...

  • 防已黄芪汤治疗慢性肾炎顽固性蛋白尿疗效观察.doc

    防已黄芪汤治疗慢性肾炎顽固性蛋白尿疗效观察.doc防已黄茂汤治疗慢性肾炎顽固性蛋白尿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防已黄英汤治疗慢性肾炎顽固性蛋白尿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

  • 『名医经验』桂枝加黄芪汤消晨汗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签兴 患者张某,女,35岁.于2013年7月9日初诊. 主诉:每日清晨睡醒后约三四分钟,便觉自身闷热,心中烦乱,随即遍身汗出,但汗出量不多,仅周身贴身衣物微湿而已,汗出之后 ...

  • 当归黄芪汤●这是缓解老年便秘的好方法!

    ●当归黄芪汤● 这是缓解老年便秘的好方法!

  • 黄芪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加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黄芪15克,甘草9克,香白芷7.5克,藁本6克,升麻6克,草豆蔻4.5克,橘皮4.5克,麻黄3克,当归身3克,莲花青皮2.1克,柴胡1.8克,黄柏少许. [用法用量]上药切碎,加水 ...

  • 桂枝加黄芪汤

    [方剂名]桂枝加黄芪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芍药各三两(各9克),甘草二两(6克),生姜一两(9克),大枣十二枚(3枚),黄芪二两(6克). [用法]水煎温服,服后饮热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