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寒热VS大小肠寒热(215)

【桂/3.93】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为腹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或为淋闷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脓血;有热者,必痔。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就是把人分成上中下焦的话,就看他哪一焦有热,就会有哪些症状,这也是常识范围,读过就好了。如果是上焦热的话,就会咳嗽,咳嗽咳到后来肺被烧干了就会得到肺痿病了,就知道一下。如果中焦有热的话,他的肚子就会硬邦邦,就是如果消化轴太热的话他的大便会比较干,容易干在里面,就会有肚子发硬的现象了。如果要再延伸多一点,说是结胸病啊会不会肚子也是硬的?也是硬的了。如果是下焦有热的话,就会尿血、尿道发炎啊,或者排尿出血。他说“或为淋闷不通”,或者是这个尿尿的时候尿道会特别不舒服,这些都是常识范围没什么好讲的。

接下来就讲大小肠,这条也是蛮特别的,在讲完三焦又讲大小肠,大小肠跟三焦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大肠如果是寒的话就多鹜溏,鹜就是水鸟类的东西,就是像鸭子大便那个样子的拉稀。如果是大肠有热的话,你拉出来的大便会有一点粘液,臭臭的觉得不干不净,这也是常识范围。

小肠寒的人,他会“下重便脓血”,小肠热的人会痔疮。最后这一句关于小肠的寒热,历代就不太舒服的读者就多了。因为我们痔疮是长在大肠的末端是不是?有的人就在想这跟小肠有什么关系呢?我想,也不能说完全有关系,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因为虽然痔疮它是在大肠的末端,应该是直肠的末端长这个东西,可是它的这个病因通常是这个人的血分比较有湿热的毒气,这个湿热的毒气是哪里来的呢?你要说小肠来的也不能说不对,因为大肠本身的机能是很单纯的,所以痔疮的来路是怎么样呢?我们现在的痔疮药,就是有几个药都是专病专药了,所以也看不出它的那个作用在小肠多一点还是大肠多一点,所以这条这句话就先存疑。但是这个肠子的热,我们一般的话就是大肠产生的热量并不大,反而是小肠产生的热量很大,所以这个火,说不定火的来源真的是小肠也说不定。

他的前一句,他说小肠寒的人就会“下重便脓血”,如果是单纯的便脓血的话,少阴桃花汤,桃花汤这个其实下重的感觉并不激烈的,就是不太有发炎的。可是少阴桃花汤证你能不能说这个人是小肠寒?其实可以耶,因为那个地方温度就是靠小肠来维持的,但是他又加一个“下重”,代表是厥阴病了。如果在厥阴的框架来看,厥阴病是怎么样?一个人阴阳分裂是不是?阴阳分裂就好像这个人上面的心火下不到小肠,因为人的心火要到下焦来让人体能够阴阳调和,就是他要拿小肠当一个转接站嘛。所以你说小肠寒如果用厥阴病的角度,完整的下重便脓血是厥阴病,这样子的话他的心火不能到小肠,这是有可能的,所以就以病机学来讲的话,勉勉强强就是都还能够过关了。就是大家都有各自的意见,像有人会把小肠寒单纯的看作是一个人很虚冷的体质,说是这个人他是气虚下陷所以有脱肛的现象,所以会下重。这些都是一家之言,就是看过就算了,反正这种有疑点跟争论的条文我也不能够太用力。

三焦竭VS积聚(桂林本3-94、3-95条)

【3.94】 问曰:三焦竭,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之气,中焦未和,不能消谷,故上焦竭者,必善噫;下焦承中焦之气,中气未和,谷气不行,故下焦竭者,必遗溺失便。

“三焦竭”是什么意思?这个三焦如果枯竭没有气的话会怎么样?是怎么一回事?这个竭字有一部分的研究者认为这个竭字其实是恶字,他就说这个其实不是这个三焦真的什么都没有,而是三焦不通畅,有所阻碍停止不通的时候。这个是怎么样的状况?所以你要说竭或者说恶,其实看后面的文章会觉得不必太计较。某一些经典的论点,就说人的中焦,吃饭得到了气之后,他这个气会输布给上焦,输布给下焦,就是有此一说。他就说,上焦是来自于你中焦把气输布上来,那你的中焦不太调和的时候,就会吃饭不能充分的把食物里面的这个能量吸进来,所以才会变成这个气到不了上焦,这个人就会容易暧气,这个会嗝气或者是打嗝这样的状况。他就说那下焦的气也是从中焦来的,那中焦的气如果走得不好的话,他的食物吸收到的能量也不能下到下焦,所以下焦就没有气了,所以呢,他就会大小便容易失禁,这样的问题。

《金匮要略》的最后有多一句话,他说“其气不和不能自禁之,不须治,久则愈”。他就觉得这样的问题,其实不一定真的是下焦有什么问题,或者上焦什么问题,而是你要等他中焦的气送到了,自然就没问题了。但是你说他的这个不须治真的是完全不用调理吗?我想可能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系统是一个整体的,你不要看到上腔有问题或者下腔有问题,你就只针对那个地方去做处理,他这样子很可能会反而造成失败。我们现成的佐证就是刚刚讲的这个甘干苓术汤啦,甘干苓术汤它都是中焦的药,可是它治的却常常是这个下腹部的前阴的失禁。所以好像的确是我们的身体是有的时候是治中焦就可以调整到上焦,像是肺部的这个咳嗽的问题,其实你吃的药还不是从中焦暖起,再暖到上腔。这样的一个状况,大家可能也都晓得了,所以就念过就好了。

【3.95】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处;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转辗移痛;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愈而复发,为气。诸积之脉,沉细附骨。在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在关者,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出下关,积在少腹;在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左右俱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3-95条:积聚和气,又是常识问题了,所以也是念过就好。他说身上如果有一坨东西的话,那一坨东西要怎么分,它是积还是聚?还是鼓气呢?这个积啊跟聚,我们后来的中医常常都是写徵瘕,这个徵啊就是有聚积的一坨东西幸而有徵的,那瘕呢就是好像是来骗人的一样,是个虚晃一下的东西,那积聚跟徵瘕就是积对的是徵,聚对的是瘕。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就是如果你的身体,真的是长了一块肿瘤了,肿瘤天长地久的都在那边,这样叫作积,就是具体有形的。因为人体有一些组织是可以迅速的长出来或者消失掉的,所以如果你只是气脉的运行不通的话,那你的肿瘤就很可能来一下去一下。所以他说“积者,脏病也”,其实这个脏,或者说后面讲的这个聚是腑病,这个脏或者腑,它是一个象征符号的说法还是真正的内脏有病?当然我们中医的内脏已经是玄学的范围了,所以不能这么说。总而言之,如果病得很深,已经必然会有那个现象出来的话,那个一坨就不会动了,如果他病得比较浅,好像就是气通不通的问题,他就是“发作有时,辗转移痛”,就是好像有时好有时候不好,有一些没一下的。

至于说鼓气,他说“胁下痛,按之则愈”。就是我们讲过宿食病,有些食物他在身体里面没有消化好就烂烂的一坨食物在那边,塞在哪里哪里就不舒服。他就说胁下痛,这个胁下痛的话也不一定要想什么少阳不少阳的,那个大黄附子细辛汤不是专治胁下痛吗,那几乎就是在治肠子转弯的地方啊。那这个食物在几个肠子转弯的地方塞到了,那你按一按会觉得好像可以帮他舒服一点,可是呢,又没有办法完全让他舒服。因为通常这个宿食病还是要用一点下药,把它打下去的,这样的状态那就是吃进来的饭菜啊憋在那边的鼓气,食物堆坏了,那这个跟肿瘤类的又不太一样,就是这样子说一说常识题。

这个积呀,也要看是广义的积还是狭义的积,狭义的积就是一定要有肿瘤才算;广义的积的话,我们中国人是什么肝脏的气积起来叫作肥气,什么心的积叫伏梁,然后什么肾积叫奔豚,就是那些比较不一定要长肿瘤,但是那个脏里面有堆积什么东西,气血不通,有时候也可以看进来。实际上操作的时候是不是要那么复杂,就是说要分得那么细,有的时候有些方都是什么地方有肿块也是通用的了,比如说全身的淤血大概大黄蟅虫丸都有点办法吧,那脾肿大是鳖甲煎丸特别行,那当归芍药散跟桂枝茯苓丸又是全身都可以用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