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の哲学:启蒙
重 新 启 蒙
一直深信自己在做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 …
具体有多重大不敢讲,但一定会改变一些人认知世界的方式,—— 至少是关乎茶的那部分世界。
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实现这三者的基础则是正确的启蒙:搭建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 这显然归属于哲学领域,但却是具体到“茶の哲学”领域,也算是我的涉猎范围,所以当仁不让了。
曾有“茶人”阅读或聆听过我的文章,深表认同:”'空山茶话’逻辑严密,事实明确,是你说的这么个理儿!!“
但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哎,怎么越看你的文章越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喝茶、泡茶了?!“于是这位号称十余年茶龄的朋友一咬牙,—— 干脆把”空山茶话“”戒了“!
也好,一了百了吧 … …
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直面这个困惑:
他们与我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与我开汤同一道茶,分享同一道茶,探讨同一道茶 … …,—— 而这是需要勇气的,不是面对我的勇气,而是敢于否定从前自我的勇气,—— 也正是这种勇气或许能为他推开那扇全新的大门 ~ ~
学习之中,每个人都有各自要迈过的那道坎:可能是思想上的,也可能是技术上的,—— 但你终究要自己过去,别人帮不了你。
或许是一个坐在对面都无法觉察的注水细节控制,也可能是出汤时间就长了那么一两秒,便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汤感品质。
或许之前我所说的层次、起落、变化,汤感粗细、薄厚、饱满度,你都怀疑是在虚张声势、故弄玄虚,但当你真正喝到那口”标准汤感“,再去对比你之前自己的冲泡表现,—— 一切不解与疑问都将在茶汤入口的瞬间,豁然开朗。
—— 原来那道茶真的可以呈现为这样啊 … …
一口茶汤,使你从蒙昧开始觉醒。
而你这”觉醒“的过程,—— 就是”启蒙“。
像杨振宁这样的物理大家晚年回国任教,教授的却是“基础物理”。目的都是一样的,在各自的领域里身体力行的开展启蒙教育。因为我们都意识到了启蒙的重要性。
中国上千年的茶学史,我不敢说自己是在做”茶学启蒙“,—— 那太不自量力了!
但在当下适逢盛世,而茶学发展又险遭瓶颈的时代,自认为还算冷静、客观,视角还算高瞻远瞩的我,可以试着去做一做茶学的”重新启蒙“。
简称”茶学重启“ … …
感 知 の 唤 醒
授课中,最欣慰的不是学生对我的理论讲解感悟有嘉,也不是对我的开汤赞不绝口,而是他们能够在茶汤中真正感受到此前从未有过的体会,掌握了那些细腻精微的技术细节,—— 这意味着又将有一个人的感知能力被唤醒了,他也能为别人去呈现那最美的汤感了。
品位的本质,是感知能力。
夸张点的就像《豌豆公主》能感觉到十七层被子下面的那粒豌豆。现实点儿的就是你能否准确体会出奥迪与奥拓的驾驶感有什么不同,纯羊毛西装与纯棉西装着身感的差异,街口那家菜馆今天烧的鱼是不是新鲜的,… … 再或者,你总得喝出两款茶,是两款茶吧!
我说过,感知=体验×敏感度。而高品味则意味着同样的体验中收获的感知内容更多、更细腻,而在这浩瀚的内容中,你已经有了甄别与取舍。
而最终打动你的往往不会是那些直观切近、扑面而来的体验,而更可能是些含蓄隽永、意犹未尽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这种美,不可言说。这就意味着要将你的感知能力从意识层面深入到潜意识层面,—— 你的感知能力要足够深入。
这种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天生的,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则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进行开启,或者说唤醒。
通过茶这种形式来唤醒你的深度感知能力是我所能做的,而你随即所能体会到的除了对茶的深入体悟之外,还有对书法锋颖之感的领略。
换句话说,我能让你在短短几天之内从此便爱上它们两个 … …
引 领 者
罗胖说,“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一个站在大门口,用精准的语言为过往的人们描述这扇门后的精彩,—— 哪怕是句简单的赞美!!”
而我可能更进一步,—— 不是简单的说,而是让你真正感受到 … …
这就是引领者,体验式的引领者。
我的工作就是渡人,就像“接引使者”,—— 但不是把你渡到冥界,而是让你在有生之年去体会更高、更好的人生境界 … …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