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零距离】校园笔记(一):助教“全息图”


“海外零距离”是根据主人公(本人或他人)在美国生活、观察、和参与的实录而写成。主要原始资料都是来自事件发生的当天或当时第一手记录。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以人类学或社会学的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 所作的一种实证研究。“海外零距离”系列是客观、真实地记录并配以图片和视频的多媒体写实文本。


时间:2000年

地点:芝加哥,伊州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美国大学的助教和国内高校的助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国内,通常讲的助教是大学教师职称系列中最低的职称。然而,在美国大学,助教(Teaching Assistant,简称TA)则通常是由研究生担任,不属于正式教师,只是协助教师上课而已;而教师职称系列的最低职称则称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属于教授系列编制,一般也列入晋级终身教授的行列。

顾名思义,助教(TA)就是协助任课教师的教学。助教在美国高校教学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或偏重研究的大学里更是如此。这是由于教授们身负科研重任以及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因此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不少课程均由助教协助。有些大牌教授所上的课程,其实他们在课堂里讲学和检查学生作业的时间并不多,而是由助教分担。特别是某此课程如果安排分组教学或讨论则都由几位助教分别主持,独挡一面。这在美国大学里已是见怪不怪的事了。正因为这样,大学对选择和考核“助教”便十分谨慎,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大学教学质量及声誉。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申请美国高校研究生项目以及入学之前,都把是否能提供“奖学金”(Scholarship)作为衡量或决定取舍的指标。能否获得“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能在美领馆顺利通过入美签证(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获得奖学金常常是能否获得签证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奖学金其实是支付给你担任助教(或助研)的薪水而已。因此,对于准备赴美求学的中国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助教”的好处、资格、以及责任等,做到“心中有数”显然相当必要。考察美国大学助教可以从以下的四维(BQRC)“全息图”来展开:

一维:好处 (Benefits)

助教通常都是由所在系或专业的全时(Fulltime)研究生担任,是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兼职,亦是某种形式的“奖学金”。大部分研究生都可以获得全时兼职(20小时/周),也有少数是非全时兼职(即不到20小时/周)。担任助教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免学费并获得稳定的生活费,使你衣食无忧;  而另一方面则是藉着助教工作来累积教学经验,为未来毕业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做准备。一般美国高校提供给研究生的全时兼职薪水都在一千多美元/月,理科学生助教薪水比文科学生更高。也就是说,只要你担任了助教,除了学费全免之外,你的基本生活就有了保障(也有些高校并不包括免学费一项,需要你自己支付)。不管怎样,按每月的生活标准,助教这份“奖学金”收入基本能应付吃穿住用,如省吃俭用的话还有些许结余。毫无疑问,它是留学生们极力想要获得的“香饽饽”。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盼着能做上助教。因为做上了助教不仅“助学”,也是一份工作(凭此可以申请美国的社会保障卡,即Social Security Card),同时也确实是一份非常好的经历。在上世纪90年代,大部分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都需要获得奖学金。因此,在被美国高校录取时,学校根据你的英语考试成绩和历年学习成绩单记录,都会先考虑给你安排助教的名份,即提供所谓的奖学金。这样的话,申请签证才能顺利通过。而且,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大学之后,在学期开始时就可能开始助教工作。

二维:资格(Qualifications)

然而,并非所有留学生到了美国后都能在大学里顺利做上助教的。即使你已经在学校录取通知书上明确标示已获得“奖学金”,到了美国之后,都得通过训练和考核才能正式上岗。一般情况下,外国留学生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就要考口语和听力。国内的TOFEL成绩再好,到了美国照样要测试你的口语和听力。然后才能决定你是否能成为TA。如果成绩不到,那就得再有一个阶段的口语和听力训练。学校还专门为那些“预备助教”安排有关助教训练项目。重点介绍和培训如何做好助教,其内容包括介绍学生群体,遵守职业道德,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以及强调校园内师生之间避免性骚扰等校纪校规。这样的训练项目一般在开学前几周内举行。训练结束,还发给你一大摞助教上岗的相关材料和网页资料,供你自己平时延伸阅读。经过这样的TA专门训练班,包括口语和助教必备的常识训练,通过正式考试合格并获得证书,才可上岗。

三维:责任(Responsibility)

助教的工作通常是由课程主讲教授确定,有些教授可能只要求助教帮他批改作业,以减少这些繁琐工作对教授的压力。也有些教授要求助教在大班课分组教学和讨论时,由助教主持。总体上讲助教的工作量是因教授和课程而异。即使是主讲教授仅让你做一些批改作业的事,但是作为助教,你必须每堂课都在教室里,这样你能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授课要点,能帮助学生答疑解题。同时也能掌握作业的评分标准。因为学生的作业批改主要是根据学生是否领会课程要点而给分。给分的方法各异,由主讲教授确定,可以有百分制的,也可以用五分制或十分制的。到学期结束时,根据平时的分数累积起来,再加上期中或期末的考试分数,最终把它转换成百分制,并以A、B、C等几档成绩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上报。

对于大班课,学生人数会超百人,任课教授不可能记住所有学生,因此也不太关注学生平时的课后作业成绩,基本上完全由助教作主。但是期中或期末考试则主要由主讲教授批改给分,或者是主讲教授确定评分标准,由助教初评,然后交由主讲教授最后给分。当然,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权数是不同的。平时成绩一般仅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左右。许多中国留学生总希望能被安排类似于批改作业之类的助教工作,会显得比较轻松,可以避免直接上讲台讲课。但是从获得经验的角度讲,直接上讲台可能更有益处。

四维:个案(Case)

本人在美国就读博士期间,做了大约有四年多的助教,可以作为个案。本人的助教经历可以说具有某种程度的代表性,当然也有些特殊性。在我的助教经历中,大约近一半是上讲台讲课的。这主要是由于主讲教授上的是大课,学生人数较多需要分组。比如象社会学概论课,有一百多位学生上课,主讲教授每周讲一次,然后就是分小班由几位助教分别主持,每周二次。助教则主要是根据主讲教授的教学大纲以及本周课程布置的内容和材料进行讨论,并适当地做些讲解。同时,还可以就布置的课后作业进行讨论,启发引导。

说起来,我出国前在国内高校已经有着十多年的讲台生涯,再怎么着对课堂里的那些事多少有些底数,因此上讲台本身并不使我担心。但是在美国大学,你再有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吃老本啦。不仅是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不同,更主要的还是语言问题。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人到中年,口语基本已经定型,常常有中国人讲英语的特殊口音,这一短板很难改变。既然做了助教,就不可能仅仅指望批批作业而已,得有上讲台授课的心里准备。在国内大学授课,通常课堂里学生总要在三、四十人,甚至更大的班级也有百人之多,要用话筒上课。可学生再多,我们用的是母语,不存在表达上的困难。脑子里想的,就可以在口中表达出来。然而现在你站在讲台前,面对的是各种肤色的“外国学生”,要用英语表达你所想表达的意思,那真是一种挑战,得好好准备一番呢。

第一次上讲台,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考验。那是我担任社会学概论课100号课程的小班讨论课。虽然事先几乎写好了大纲,准备了课件,但总不能照着念吧,因此上课刚开始有些紧张。只见课堂内大约有二十多名学生,肤色各异,甚至他们的发音也带有很强的地方口音。为了让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我照例像在国内上课时先点名报到。有些学生的名字确实难念,不是念错字母,就是读错音。还好,第一次见面念错名字,学生们很能理解你。他们知道你是“外籍助教”,对你发音不准毫无怨言。接着,我本人先自我介绍一番,完后要求每位学生也介绍一下自己。因为100号的课程属于大学文科基础课,二十多位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系科,因此学生自我介绍这一环节也相当必要,这样学生们可以相互了解。几分钟过去,紧张的情绪被驱散了,我似乎感到些许轻松。接着我就按部就班地把事先准备好的讲稿提纲一条一条展开。学生们听得还算专心,有时还会莞尔一笑,显然他们还能理解我所讲的东西。可是我就怕学生提问。因为他们的口语本身也带有地方口音,提问时,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听错。因此,每当学生提问,我就走向前靠近学生仔细听,然后重复学生的提问,确定就是这样的问题,然后给予回答。一堂课总算过去了,紧张的心情一下放松了,我也算有了一个满意的开始。

除了批改作业、主持小班讨论课之外,助教也必须和教授一样有每周的“办公室时间”(Office Hours),也就是给出固定时间,使学生可以在这段时间到你办公室提问题或讨论疑点。学生如有问题在规定的办公时间内找你,你必须放下手头的一切与他们交谈,解答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机会。在美国大学当助教,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助学”,同时也使我积累了一份很好的教学经历。

“海外零距离”系列

【海外零距离】访美札记 (一):飞越太平洋

【海外零距离】访美札记 (二):信步百老汇

【海外零距离】访美札记 (三):访学第一天

【海外零距离】校园笔记(一):助教“全息图”

【海外零距离】校园笔记(二):课堂小调查

【海外零距离】校园笔记(三):校园“蹭”顾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