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雅趣| 夏至:希望你要的爱,一直都在
6
月
21
日
It's up to you what your world looks like.
端午节过了,是父亲节;父亲节第二天,夏至便到了。
光影交接,斗转星移,时间踱着它的步子,一刻不停地走到这里,再继续走下去。
到了夏至,一年就过半了。
夏至又称“夏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北半球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而太阳的影子则最短。过了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所以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坊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大致意思,这天阳气升发到极点,阴气开始生发;所以,属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雄性知了在夏至后也感阴气便鼓冀而鸣;而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常见于草坡荒地,田边、沼泽或树下,《礼记·月令》记∶“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守田会意,水玉因形。”可见古人命名,处处也遵循生物习性和自然的规律,而只有了解我们的传统和文化,才能透过文字表面理解它背后更为丰富的内涵。
夏至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之一,自古就有在夏至时拜神祭祖之俗;农耕社会文明下,人们对于天地自然和祖先的尊崇,包含着对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美好向往,顺时感念天地和先祖之恩,逆时祈求自然和先祖庇佑,逐渐成为代代传承、绵绵不绝的文化传统。
自然节气
炎热的天气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潮湿闷热的天气,人们往往食欲不振,俗称“苦夏”,所以饮食常常以清淡为好。山东某些地方有夏至日吃生黄瓜和鸡蛋治“苦夏”的习俗,到夏至后入伏的早晨只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而夏至吃面的习俗,流传范围更广。江南一带很多地区,把夏至吃面当作很重要的习俗,一方面,夏至时节,夏收刚刚结束,新麦上市,人们吃面尝新,庆祝丰收;另一方面,面条简单易制,易于消化,热面可发汗去湿,凉面可解暑降温,不失为应季的一道美食。
每年夏至时节,我的家乡也有吃凉面的习惯。出门见面邻居互相招呼,吃凉面呗?!你赠我一把豆角,我赠你几棵青菜;农忙田里回来,凉面简单易做,又解暑降温,是最佳选择。把面条煮熟,过遍凉水,水最好是自家院中现压上来的井水,这样才足够清凉。房前屋后摘几根嫩豆角,焯水后切小段;鲜黄瓜,切丝,均码在面上,再捣上一些蒜泥,以酱油、醋、香油调制好,浇上,一碗令人食欲大开的凉面便成了。吃完凉面,母亲常常让我们喝碗煮面的热面汤,说原汤化原食,这样才不至于因贪凉闹肚子。凉面配料并不多,但独有的家乡味道却总令人怀念。
在我家,和凉面一同出场的,还有一种泼汤面。盆里打上几个鸡蛋,拿滚水冲成蛋花汤,再撒上把葱花,放点盐,滴上几滴香油,面条煮好往汤里一放,一道简单却香味扑鼻的泼汤鸡蛋葱花面便做成了。食材简单却不失鲜美,虽于夏季食用却刚好解救暑热中疲软的胃口。
我们的日常生活,常常不自觉跟着自然时节,又搭配着四时饮食。味蕾融合在节气和食物中,幻化出无穷的味道。现在想起来,那些让人触摸到生活的温度,带给自己无尽回味的食物,莫不都是家的味道,爱的味道。节气里映出的永远都是生活的光影,生活里,总有那些互相陪伴和深爱着的人。
It's up to you what your world looks like.
四时节气中,我最爱夏天;它有热热闹闹的人间烟火气,有花样翻新的应季吃食,有夏夜观星清晨赏荷的韵致小景,更有让人扑腾腾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的生活勇气;即使前路未知,前方暑热,仍然使人无尽向往呢。
文字/ 李静
排版:陌上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