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鲁撒克逊人对非洲的入侵、统治及撤退

摘要:冒险与征服,是人类刻在骨子里的欲望!

王陶陶语音节目系列

推荐节目:王陶陶讲资治通鉴

推荐节目:无可匹敌的力量,群众运动

推荐节目:王陶陶讲法国大革命系列

推荐节目:王陶陶讲述俄国革命

推荐节目:现实政治的基准

推荐节目:世界各国的长期地缘风险

推荐节目:历史成败的具体教训

《推荐节目:现代政治的技巧

推荐节目:王陶陶千聊会员

与葡萄牙相比,英国人显然是非洲盛宴中的后来者,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个帝国攫取最丰厚的果实。

入侵非洲

最初,英国在非洲的扩张相对滞后,当荷兰人、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早已在非洲建立巩固的殖民地时,英国仅仅只能在黄金海岸地区占据一些小型据点。不过,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欧洲动荡,给英国在非洲的扩张带来了良机。

在这期间,英国在非洲夺取的最重要的据点是位于好望角的战略要地荷属开普敦。1795年,雅各宾控制的荷兰(巴达维亚共和国、荷兰王国)追随法国革命者向欧洲君主国宣战,英国借机入侵荷属开普敦,将之据为己有;1802年,英国与法荷签订了《亚眠和平协议》,开普殖民地重回荷兰;不过,到了1806年,英国再次入侵荷属开普敦,并在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于1814年《英荷条约》逼迫荷兰人承认英国对该地的所有权。从此,英国牢牢控制了开普敦地区,并由此向非洲北部扩张。

当时,英国人在南部非洲的扩张,主要面对两股势力的阻挡。

一方面,英国的向北扩张同样激发了非洲本土黑人的反抗。最开始是与科萨人的战争,随后是土著强国的祖鲁人,1879年1月,英军在伊散德尔瓦纳战役与祖鲁人遭遇,损失惨重;3月,英军随后再次进攻祖鲁人,并摧毁了祖鲁人的抵抗。

另一方面,开普敦被英国占领之后,大量英国移民抵达这里,由于英国的制度文化与荷兰裔(也称布尔人)人口大相径庭,引发了原荷兰移民的不满。愤怒的荷兰移民开始大举北迁,进入南非腹地,形成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州等一系列“布尔共和国”。这些布尔人国家对英国的殖民行动抱有深深的敌意。从1881年到1902年,英国殖民者与布尔人发生了两场大规模战争,由于布尔人骁勇善战且全民皆兵,英国尽管获胜,但在这两次战争中损失极大,不得不接受布尔人的政治规则,并允许其高度自治(即南非)。

大英帝国的武装殖民者探索广袤的非洲内陆,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危险艰难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殖民者也开始由南向非洲中部迈进。1888年,英国殖民者控制了今天津巴布韦和赞比亚地区,建立了罗德西亚殖民地,英国在非洲南大陆的主要扩张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英国人巧妙借用了埃及君主伊斯梅尔帕夏(Isma'il Pasha)的破产之机,加强了对北非强国埃及的控制。然而,此举激起了埃及人的剧烈反感,并引发了艾哈迈德·阿拉比(Ahmad Ourabi)领导的军事叛乱。当时的埃及君主陶菲克帕夏(Tewfik Pasha)被迫乞求英国干预,英军随即介入,打垮叛军并占领整个埃及,这实际上使得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大英帝国帮助埃及帕夏陶菲克打败叛乱军人阿拉比,由此控制了强大的埃及(阿拉比的战败)

另外,由于苏丹被自穆罕默德·阿里之后就被埃及君主控制,埃及的政治真空随后也诱发了苏丹地区的大规模起义。1881年,苏丹爆发马赫迪起义,埃及军队屡战屡败,被迫退出苏丹。1898年9月,在英国将领赫伯特·基奇纳(Cecil Rhodes)的指挥下,英、埃联军再次入侵苏丹,并在恩图曼战役中摧毁了马赫迪军主力,进而重新控制了苏丹。

随军记者丘吉尔记载下恩图曼战争后的场景,〝在马克沁机枪前有2万具尸体密密麻麻地躺在地上〞

从此,大英帝国在非洲由北向南的扩张,基本完成。

统治非洲

从1880年至1914年,大英帝国通过一系列征服行动,大约30%的非洲人口置于其统治之下,而同一时期法国只统治15%的非洲人、德国9%、比利时7%以及意大利1%。由于非洲领地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宗教传统差异极大,英国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些土地,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由此建立了相对巩固的秩序。

在南非开普敦殖民地,由于当地居民白人较多,英国施行相对接近本土的政治制度。1854年,英国在当地建立了不论种族、以最低限度财产为选举人基准的选举制度,并选举出开普敦第一届议会,行政权全部掌握在英国殖民当局手中;到了1872年,开普敦殖民地就实现了责任政府制,自此以后,选举出的首相和首相领导下的内阁对地区事务全权负责。

对于深受布尔人影响的南部非洲其他地区,英国人则施行了不折不扣的种族隔离制度。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之后形成的南非联邦(大部分)以及罗德西亚(今天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英国默许当地白人以种族隔离的方式自我统治。

在埃及穆斯林君主传统支配范围内的埃及和苏丹等地,英国则以埃及君主的名义进行统治。1881年阿拉比起义被英国平息之后,英国领事实际上操控了埃及政局,到了1915年,英国更直接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1899年1月马赫迪起义被平息后,英国与埃及签订《英埃关于共管苏丹的协定》,苏丹总督表面上由埃及任命,实际只能由英国人担任,通过这种传统架构的,大英帝国确立了对苏丹的统治。

英国在尼日利亚的统治同样类似,都是立足于当地社会传统,建立相应的统治架构。1861年8月,英国以女王名义占领尼日利亚旧都拉各斯,正式在该地区设置总督和单独立法议会,为了充分发挥当地传统君主的作用,1861年,英国外交大臣在指示文件中写道:“女王陛下政府极不愿意因英国在拉各斯建立统治权而使该岛现任君主多苏木的权利遭受任何害。”1900年1月,英国控制北尼日利亚,卢加德(Frederick Lugard)出任高级专员,他明确提出大英帝国在尼日利亚北方的殖民统治原则是“通过封建王公进行间接统治”。在这一方针的基础上,英国人保留了尼日利亚地区部落酋长管理其内部事务的权力,但所征税的一半需交给英国殖民政府。

达尔豪朗伯爵印度现代化措施导致的印度大起义,使得大英帝国在非洲地区并不热衷于当地的现代化。这实际上给了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以深刻的暗示,使他意识到,如果德意志民族想要统治斯拉夫人,就绝不能让当地民族接受“超过数数超过50”的教育:正所谓愚昧的传统虽然无能,但足以灭杀反抗情绪,伟大的现代化虽然优越,却也能够强化人的自尊——因此,对于高明的大英帝国统治者来说,相比后者,显然前者更应获得鼓励(图为大英帝国军人顾问尊奉部落酋长们的权威,挟酋长以令部民)。

英国非洲各个殖民地的旗帜,体现了当地文化传统与英帝国认同的结合

就这样,大英帝国通过对原有政治框架的利用,以相对低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成本成功建立起对广袤非洲殖民地的有效统治。

殖民帝国的崩溃

尽管英国统治者在殖民地长袖善舞,极尽统治之奥术。但两次世界大战依然严重摧残了大英帝国在非洲的统治秩序。

一次世界大战后,那些民族主义和自我意识较强的非洲殖民地,先后出现了独立浪潮。1919年,埃及爆发反英起义,要求独立。由于一战造成财政恶化和反战情绪,英国无力镇压,被迫于1922年承认埃及的独立地位,到了1936年,英国与埃及签订《英埃同盟条约》,英军撤出了除苏伊士运河、亚历山大港以外的埃及土地。

1931年,为了应对南非联邦境内的布尔人反英情绪,在《威斯敏斯特法令》法案中,大英帝国被迫承认南非联邦的“自治领”实质独立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财政更是近乎枯竭,严重依赖于美国的援助,无力维持庞大的军备确保殖民地的安全。愈发糟糕的是,美国出于扩大贸易市场和与苏联争夺新独立国家的考虑,极为反感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政策,甚至不惜以断绝财援胁迫英国退出殖民地。

首先向英国发难的是埃及,该国民族主义者的得势对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政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952年7月,埃及发生7月革命,民族主义军人纳赛尔(Jamal Abdulnasser)推翻了亲英的埃及君主,建立了民族主义政权。1953年,纳赛尔宣布埃及放弃对苏丹的主权,这实际上使得英国统治苏丹的政治合法性基础《英埃共管苏丹协定》失去效力;1954年,英埃签订了保证苏丹独立的条约;1956年1月1日,苏丹率先脱离大英帝国独立。

到了1956年7月,纳塞尔突然向直接英国发难,公开宣布将至关重要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由于英国企业和银行拥有该运河44%的股份,这严重侵犯了英国的利益,引发英国的愤怒。为了挽回形势,1956年11月,英国趁以色列进攻埃及西奈半岛的时机,联合同样在苏伊士运河拥有股份的法国,派兵进入苏伊士运河地区。尽管英法军队迅速击溃了埃及军队,但却引发了美国政府的极度不满。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立即对英法的举动表示了强烈反对,谴责英法的举动是殖民主义的死灰复燃。同时,美国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浮动并瞬间贬值15%,并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而且还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美国的政策得英国在外交、经济和财政上都陷入了严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英法否决了美国要求英法撤军的联合国提议,但依然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得不接受停火,退出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大英帝国的行动,实际上是该帝国为了挽回自身命运的最后一次勇敢尝试。危机中英国的表现,暴露出帝国的财政状况已经使其无力维持殖民地政策,无论其愿意与否,大英帝国都必须放弃自己的殖民地。

1957年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担任财政大臣,在苏丹独立浪潮中就职外交大臣。这些特殊的经历,使得他深深地意识到大英帝国必须放弃自己殖民地。

1957年,黄金海岸(欧化最严重,教育最发达)脱离大英帝国宣布独立。1960年2月3日,麦克米伦在开普敦发表著名的“变革之风”演说,昭示着大英帝国将从殖民地退出,从此英国非洲殖民地的独立浪潮一发不可收拾。

1960年,英属索马里、尼日利亚宣布独立;1961年,塞拉利昂宣布独立,南非联邦宣布退出英联邦;1962年,乌干达宣布独立;1963年,肯尼亚宣布独立;1964年,赞比亚和马拉维宣布独立;1965年,冈比亚、罗德西亚(津巴布韦)宣布独立;1966年,博茨瓦纳、索莱托宣布独立;1968年,斯威士兰宣布独立。

英国非洲殖民地的独立浪潮

至此,大英帝国对非洲大陆的统治彻底终结。事实上,相比于法国、葡萄牙等国对殖民地独立浪潮靡费甚大却毫无希望的镇压,英国的主动退出与她的借机入侵和因地制宜的统治,都是极为高超的政治举措。

从历史的得失来看,大英帝国无愧于非洲较为识时务的殖民者。

(0)

相关推荐

  • 这个东非国家以海盗闻名,意大利曾在这和英国抢地盘

    提起非洲各个国家的知名度,有一个东非国家近年来高居榜首.不过这个名显然这个国家不想出,没错这个国家正是以海盗出名的索马里. 从地理的角度看,索马里有一万个理由变富.首先索马里有非洲最长的海岸线,北扼亚 ...

  • ​破裂的非洲之角:索马里为什么被一分为三?

    非洲之角 作者|皮皮侠 责编|Thomas 非洲的最东端,陆地宛如犀牛角一般深入印度洋,与阿拉伯半岛隔海相望,被称为非洲之角.在这片土地上的国家中,索马里和吉布提扼守地中海与印度洋海上交通的必经之路- ...

  • 世界的动脉:苏伊士运河是如何建成的?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赛艇队长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这两天看见一个特别逗的图,一个挖 ...

  • 英媒:非洲三国再因大坝起争执

    据路透社喀土穆6月27日报道,苏丹一名高级官员当地时间周日说,苏丹反对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提出的为一座大坝蓄水的提议,从而加剧了围绕这项工程的地区争端.埃塞俄比亚目前正在青尼罗河上建设这座大坝. 埃塞俄比 ...

  • 《世界古代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的本意就是盎格鲁(Anglos)和撒克逊(Saxons)两个民族结合的民族,是一个集合用语,通常用来形容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于大不列颠东部和 ...

  • 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对决

    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对决 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是主要的竞争.因为国家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的,因此,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之间的竞争.当今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并由此组成了20 ...

  • 阿尔弗雷德是如何延续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历史?

    在英格兰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国王,他被后来乃至现在的英格兰人称之为国父,即便是在如今也有固定的节日来纪念他的功绩.同时,他的卓越功勋也得到了英国天主教教会的认可,甚至将他的画像绘在了教堂玻璃之上.享受如 ...

  • 英美特殊论,盎格鲁撒克逊人何以成为文明顶流

    英美特殊论,盎格鲁撒克逊人何以成为文明顶流

  •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烂柿子,我们吃不了

    李子熙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1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自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至今,两百多年间,这个星球上混得最有尿性的民族,首推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以盎撒民族为主体的国家,首推 ...

  • 世界民族之帝国兴衰—盎格鲁撒克逊人

    最近写了国内诸多民族的发展故事,在写这些民族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民族的故事往往不能完全等同于国家历史,应该说民族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纬度,民族的故事往往需要放在世界的范围内来讲述. 既然是写世界民族 ...

  • 盎格鲁撒克逊圈VS德意志圈

    日耳曼人有很多分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是其中两支,目前已经融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以美英为首,加澳纽紧随其后,在这五个国家里,严格意义上的昂撒人大约有1.3亿人口. 英国是第三届的话事人,如今美国是第四届 ...

  • 比尔.瑞恩一一【盎格鲁撒克逊计划】完整视频

    比尔.瑞恩一一【盎格鲁撒克逊计划】完整视频

  • 谈谈在英国发现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墓葬

    最近,考古学者在英国发现了古代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154个墓葬,时代可以追溯到公元450年-公元1066年.来自英国伦敦考古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北安普敦郡发掘了盎格鲁-萨克逊时代最大的墓葬,经过了1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