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孔子的一个故事 2007-06-06 20:55:21| 分类: 随笔

这个周末,在济南市里乘公交车,见有人手里的报纸上印着“齐鲁讲坛”也在开讲孔子的消息,随后车过省图、孔子基金会门前,睹物思人不由我也开始思想一下有关他的事迹。

立即想到的竟然是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
   孔子诛杀少正卯,最早出现应该是《荀子"宥坐》第二十八篇,里面不但提到“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而且还很详细的叙述了孔丘同志认为少正卯该死的几点理由——“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而有之……不可不诛也”。《史记"孔子世家》云:“(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也就是说司马迁同学也认为孔丘同志诛杀了少正卯,讲少正卯是“乱政者”。还有冯梦龙小朋友《智囊》这部书开篇就讲这个故事,说得更明白:因为同样在鲁国办私学,孔子的学生都被少正卯吸引过去了(用现在话说“很火”),孔子再深入考察分析,发现了少某的“硬伤”——好像还下过“大奸似忠”的结论。于是夫子“图穷匕首见”——杀。
   我曾经在一则评论文章中说过“一切历史都是现实”,真是的,孔同志的这个历史故事不是正在现实中上演着吗。中国人喜欢“以史为鉴”,那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如果,我们承认孔子之流(相对“冷门”的学者)是有真学问的是应该占据主导地位的,那么,主政者对那些采取更多辅助手段而“一夜之间轰动全国”的学术明星们是否应该理智地敢于迅速叫停?
   这个方面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结论。孔子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如果,有人否定如同孔子(“速杀”一般迅速叫停)的主张,认为是“争风吃醋”或“学霸”作风,那么,孔子这等人物为什么会受到现在的那些热门学者的热门吹捧?
   难道是言不由衷的“挂羊头卖狗肉”吗,或者是为了更实惠的目的而不惜愚弄观众?——还是得叫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