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之道
文:刘晓银 聂传安
暑假之时,推荐众娃看一本《方与圆》(其实很多成年人也可以看一看)。
推荐那书的缘由,则与端午前学的那篇与屈原相关的《渔父》相关。
很多同学学后深有感触,人生路上一些困惑也迎刃而解。
一班刘晓银同学有一文名为《处世之道》,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几天,无意地翻了下历史书。(这丫头,写给语文老师看的文章居然说“翻下历史书”,让语文老师有些失落啊)
入眼便是唐朝的“开元通宝”。猛地想起,这“开元通宝”圆中带方,不就聂老师说的“方”与“圆”吗?(还好还好,又回到了语文上了)
为什么古代的铜钱是“方”与“圆”,难道那些统治者早已明白了“方”与“圆”的道理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带着这个疑问,我拿起了七年级上册的历史书。一阵狂翻后,发现中国最早的圆中带方的货币,便是秦朝圆形方孔半两钱。(前是“无意地翻”,这里是“一阵狂翻”,无目的与有目的的行为方式截然不同)
这统一货币,可是秦始皇的亲自命令。(强调行为主体人)
这就奇怪了!(问题来了)
这秦始皇不就是那个“焚书坑儒”、下令烧毁民间收藏诸子百家的书籍的主使者吗?那为什么秦朝的货币却又是外圆而内方的呢?(行为极端的“方”)
在那之前,可正是百家争鸣的时候,孔子和老子也是在那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名享天下的。(其实那两位老先生正是“方”与“圆”的祖宗)
难道秦始皇因时代的不允许而放弃了道儒,而选择了顺应时代帮他上位的法家?(法家,偏重于“方”?)
但骨子里的想法,还是通过钱币表现出来,希望后人外圆而内方,把道儒两派结合起来治国吗?(暂时的行为与终极理念并不完全相合?)
但可惜了。赢政希望自己的帝业能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朝终究败给了暴政啊!(“方”,走到尽头)
想到这“方”与“圆”,我就联想到《渔父》中的屈原。(我们的“方”与“圆”,正是由《渔父》来的)
屈原被流放,就是因为他太“方”了。(这是那篇文章里屈原的特点)
在这天下,不知有多少固执于一方的人,因而生成无数不幸。(过方,不妥)
做人应该圆中带方,方中带圆,外圆而内方。“方”就是做人要正气,具备道德与优秀的品德;而“圆”就是处事要圆通,善用技巧。(点明“方”与“圆”的含义)
掌握了方圆之道的大智慧,天地就会变得很小,人生就会变得很大。(这话说得有哲理)
我们要做一名外圆而内方的人!(观点非常明确)
由历史书上的开元通宝的形状,去追溯秦朝的钱币,想到秦始皇的暴政,再联系到屈原的“方”,最后明确自己的取向。
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而“方”与“圆”的辩证关系相信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此文中,晓银侧重于谈过“方”的不足,没有涉及到过“圆”的问题,不知是不是自己的有意为之。
由“开元通宝”想到“方”与“圆”,相信晓银一定也能想到《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