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 索马里,除了海盗,您还了解哪些
索马里历史上也有过自己的辉煌时代,至少在1960年代刚刚从意大利和英国手中独立的时候,索马里是控制着红海和印度洋连接处的战略性国家。不仅自己能够从中收取巨额的利益,更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从美苏双方都得到不少好处。但是这个国家和很多非洲现代化失败的国家一样,被三样东西拖住了后腿:狂热的民族主义、自私自利的部落势力和心怀鬼胎的外国势力。借着一个一个来分析。
索马里人说索马里语,这种早先没有文字的语言在非洲东北角上还有不少使用者。就像希特勒希望把说德语的人全部归到自己麾下一样,索马里独立以后也希望把所有说索马里语的人的聚居地都算作是自己的国土。这就得罪了边上的几个兄弟国家: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就非洲的水平来说,埃塞俄比亚已经是相当强大的国家了,更何况背后还有苏联撑腰,硬气得不行。索马里也仗着自己刚刚独立和西方撇清了关系,以为苏联会帮自己,在1977年强行挑起了和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由于苏联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选择了帮助埃塞俄比亚,作死的索马里于是输了这场战争。
输了战争不要紧,大不了就是拿不到地盘而已,关键的问题是军政府受到了民粹政府的攻击,只能下台。本来索马里在独立之后一片混乱,就是这个军政府镇压了局面才让国家步入了正轨。一旦军政府被弹劾下台,紧接着上来的民粹政府就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果不其然,临时联合起来的各家政党在赶跑军政府以后迟迟没办法组成联合政府,索马里今天的无政府状态就是那个时候的遗产。这些所谓的政党,其实根本没有全国性的基础,全都是索马里国内各个小部落选出来的代表。他们代表的,都是这些部落的利益,对全国的情况和整个国家的利益一无所知。这样的政党,在一个强制出来的民主政体下,只能上演丑陋的拆台戏,谁也提不出有意义的建设性意见。由于没有全国范围内的民意基础,这些政党也没有办法获得宪法规定的胜选票数。结果就是造成索马里无政府主义横行。虽然主流的经济观点主张小政府大市场,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政府。没有公共服务、没有政府救济、没有正常的外交,索马里于是变成了乱象丛生的垃圾国家。
这种国家自然需要国际社会去帮助,但这样的帮助恐怕并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首先,由于现在的主流意识形态,国际社会援助一个后进国家的先决条件往往是民主化。但是民主化是温室里的花朵,需要首先培植国家认同和民众的参政能力才行。在部落政治延续了上千年的索马里,修订民主宪法很容易,让宪法变得有意义谈何容易。一个没有执行力的民主政体,就只能变成丑陋的舞台,这一点刚才提到过了。第二,作为前宗主国的英国和意大利一直想保持自己在索马里的利益。当时索马里军政府搞一党独裁,没收了大量外国资产。作为报复,英国和意大利在推翻军政府以后大量培植捣乱的势力,趁乱反攻索马里的种植园和工厂。外国势力继续占据着这里的主要资本,国家想自己富强起来根本就不现实。第三,国际势力对索马里国内的乱局估计相当有限。在西方世界成长的欧美人根本想象不到一个部落政治的国家是怎么个玩法。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其实根本没有办法统合所有的部落实力,往往只能用利益勉强维持局面。此时如果手术刀一样地来一个斩首行动,整个国家没有人能黏得住,局势就更乱了。美国电影《黑鹰坠落》讲得就是美国大兵在摩加迪沙和索马里民兵火拼的故事,说到头来美国人连自己打的是谁都不知道。到最后,联合国扶植的过渡政府只能控制首都一带,你指望这样的国家能有什么对外交涉的能力?这样的国家,不成为失败国家也算是天理难容吧。
非洲东部这只角,称为索马里。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抵达木骨都束(摩加迪沙,索马里首都)。在殖民时代,英国统治北部,称为英属索马里;意大利统治南部,称为意属索马里。
1941年,索马里也是二战的战场之一,英国击败意大利,统一了索马里。
索马里面积63.76万平方公里,接近青海省九成大小,在世界上算中等国家。索马里沿海部分受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影响,与内陆地区的民族文化都不同,二战后苏联的实力也渗透进来,成为各方角力的中心之一。
图-索马里位置
得到苏联暗中支持,索马里在1960年从英国旗下取得独立地位。1969年,军队司令西亚德发动军事政变杀死原总统,成了为最高领导人。
此后索马里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获得苏联大力支持,西亚德统治索马里达22年之久。
图-索马里地图国旗
1991年,苏联解体。西亚德断绝了后援,各种反政府武装实力和信心都大增,此消彼长下,西亚德很快就失去了对索马里全国的控制,大规模内战爆发。
1992年,西亚德兵败,不得已流亡海外,三年后在尼日利亚去世。此后索马里的局势不但没有平静下来,反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为体现人道主义精神,联合国维和部队曾进入索马里,迫使各方签订停火协议。协议归协议,打仗归打仗,索马里各路军阀打打停停,最多的时候有八路诸侯坐在联合国谈判桌前,比中国战国七雄还多一个。
索马里土地以高原、荒漠、沙漠为主,农业并不发达,也没有矿产资源,经济落后,还天天打仗。索马里人均GDP只有约2400人民币,约为中国的1/20,联合国没办法以战养战,还得用物资来补贴当地平民。
图-索马里地图
军阀们不仅互相争战,甚至抢夺维和部队给平民的物资。经过精心策划,军阀艾迪德选择维和部队中相对较弱的巴基斯坦下手,他们不但抢走物资,还击杀24名巴基斯坦士兵。
索马里军阀打劫联合国维和部队,这个事件震惊世界,美国决定惩治军阀艾迪德,并制定了一个擒贼先擒王的计划,派特种部队去抓捕艾迪德。
图-索马里地形图
1993年,美国在本土组建一支450人的特战队,成员来自三角洲部队、游骑兵、海豹六队等美国最精锐的特种兵部队,指挥官为加里森上将。
10月3日下午三点半,特战队展开最大一次行动。这次动用17架直升机,12辆战车,160名战士。
战争比美军预料来的艰苦,战后清点大部分飞机和战车都报废了,19人阵亡,1人被俘, 79人负伤,除了天上飞的少数人,地面上人人挂彩。索马里一方,伤亡无法具体统计,大致估算在1000人上下。
图-索马里地图
不久后两方面谈判,美军用24个俘虏,换回这个被俘的大兵。
总体来看,美军装备损失一塌糊涂,19人阵亡,打死对方成百上千人,结下一个大仇,却没有任何收获。
维和部队各国对美国的军事行动,纷纷表示谴责,联合国的初衷是来体现人道主义,结果维和部队不维和,却和军阀干起来,还杀死那么多无辜百姓。最要命的事,现在索马里人把维和部队当做入侵者,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彻底失败。
图-索马里地图
10月7日,克林顿总统被迫宣布,美国从索马里撤军,并规定了时间期限。
随后的一年多,联合国各国数万军队,陆续撤出索马里。联合国在这里投入20多亿美元,损失100多名士兵,因美军鲁莽行动不得不放弃维和。
索马里战争依旧,到今天都是军阀混战的格局。国际上承认索马里是一个统一国家,首都在摩加迪沙。实际上摩加迪沙只是索马里大军阀中的一个,索马里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图-索马里分裂格局状态
因为太乱,也因为太穷,大批索马里人选择海盗这个职业。
索马里北部有个亚丁湾,连接红海与印度洋,是欧洲与亚洲海上必经之路,每年有几万艘商船通过这里。
亚丁湾东西长1480千米,平均宽度482千米,商船驶过这里至少要一天,这给海盗创造了充足的机会,亚丁湾又称为“海盗巷"。
图-亚丁湾地图
索马里海盗与加勒比海盗不同,加勒比海盗通常是抢劫和灭口,索马里海盗通常劫持商船和船员,再向船只所在国或公司索要巨额赎金。
索马里海盗已经是国际公害,世界大国都派出军舰给本国商船护航,但是索马里海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图-索马里海盗
为了索马里海盗就剿不灭呢?我们来看看海盗的先进管理机制。
海盗首先要有快艇、卫星电话和定位系统,以及枪支弹药,还要各种翻译和技术人才,绑架大型商船比杀人可难多了。于是索马里军阀引入天使投资,武装之后再入海打劫。相比投资创业公司去上市,投资海盗回报更快,回报率更高,资金风险更小。
图-索马里海盗
海盗担心赎金被银行冻结,收款只收现金,通常是约定经纬度,用直升机或快艇交付。
劫持一艘商船,平均赎金约为300万美元,其中约70%,也就是210万美元,反馈给天使投资人。实际投入的成本,可能20万美元都不到,一本十利,快速到账,这个生意比投资创业公司舒心多了。
图-索马里海盗
剩下90万美元,大部分归策划与指挥行动的军阀所有,提着脑袋冲锋陷阵的海盗,干一票能拿到一万美元就不错了。尽管比例低,一万美元对索马里人来说仍是巨款,诱惑力极大。
索马里海盗有着严厉的行规,口号是:“我们不杀人,我们不强奸,我们只要钱。”这个对外的口号,意为不想惹怒各国军舰,给劫持创造更优的条件。劫持过程中,首先登上目标船只的勇敢者会得到额外奖励,而杀人者会罚款,强奸者会被枪毙。
图-索马里海盗
为了消除各国打击力度,索马里海盗还在媒体上做广告,有的针对人质的广告词,比如“不胖不回家”,令人嘀笑皆非。
一波三折,索马里的国家失败之路
提到索马里,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海盗。但在这个“海盗盛产地”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国家不为人知的辛酸血泪史。索马里曾经蓬勃发展,但最终却陷入内乱深渊,以至于成为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
这是一个殖民地国家借助外力现代化,却惨遭挫折的故事。
1973年,索马里官方首张索马里文报纸《十月之星》报正式问世,这代表着自1960索马里正式独立以来,政府加强全国统一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因为,与汉语不同,索马里语居然长期没有文字。
由于长期被英国、意大利殖民统治,索马里官方在独立后继续使用英文和意大利文(南区意大利文、北区英文),这极大阻碍了新生国家的统一道路。
北方的英属索马里南方的意属索马里
因此,政府成立不久,便设立了索马里语言委员会,希望制定索马里文。不过,由于该委员会与宗教人士的冲突(该委员会希望设立以拉丁语字母为基础的索马里文,宗教人士则学习阿拉伯语),语言委员会陷入停顿。
1969年,索马里军官发动政变,建立全国革命最高委员会。索马里由共和国时期转入到民主共和国时期。最高革命委员会掌握政权后,高度重视索马里语的文字化。
1970年10月,最高革命委员会宣布要实行“科学社会主义”1971年1月语言委员会恢复正常,同时开始编写以拉丁文为基础的索马里文语法和字典。
1971年11月,最高革命委员会宣布要以苏联为模仿对象,建立“一党制”的全国统一国家,而加强全国统一的重要举措就是要推广统一的文字。
于是,1972年,政府规定业已成熟的索马里文为官方文字,要求政府官员在3个月内必须学会索马里文。
1973年10月,象征着语言统一大业的《十月之星》报正式出版。这是索马里的中央集权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此时欣欣向荣的索马里政府,应该是不会想到,短短二十年后,其竟会陷入到内战的泥潭中,最终给这个国家带来无尽的灾难。
索马里民族独立运动
在索马里独立以前,这片土地主要由意大利和英国殖民统治。在两国控制下,索马里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畜牧业是索马里国民经济最主要的部分,但其主要集中在外国资本家和本地大牧场主的手中。索马里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几乎都控制在外国资本家手中。
沙漠广布,关键还是缺水
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索马里民族运动的先驱都是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并大多在殖民政府中任职过的青年。
这些青年一方面宣扬西方的“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积极组建索马里民族党派,例如“索马里民族协会”,“索马里伊斯兰协会”等。
在推动民族运动的过程中,伊斯曼·尤素福·克纳迪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这位精通语言学的索马里学者为索马里语发明了一套精炼准确的字母和文字,即“奥斯曼尼亚文”。这套文字完全不依靠阿拉伯语,而是根据索马里语言的规律创造出来的。
尽管“奥斯曼尼亚文”在推行中遇到了极大阻碍,但是其在索马里独立运动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意属索马里
▼
二战时期,意大利入侵东非,加强了意属索马里的法西斯统治。
1941年,盟军在东非对意大利发动攻势,最终击败意大利。英国政府随即占领意属索马里。索马里人民对此深感不满,一批青年以学习“奥斯曼尼亚文”为幌子,积极宣传索马里民族独立。
1947年,“索马里青年联盟”成立,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口号。
索马里青年联盟的旗子
▼
不过,1949年,考虑到各方利益,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通过了将原意属索马里交由意大利托管十年的协议。索马里青年联盟随即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抗议,联合国调查团对此视而不见。
1950年,意大利对意属索马里进行托管,立即严厉镇压索马里爱国运动。索马里青年联盟为此不断散发传单激励民众,索马里爱国运动不断高涨。意大利当局被迫妥协,同意当地成立立法议会和自治政府。
1959年,联合国通过“意属索马里将在1960年独立”的协议。
英属索马里
▼
1941年,英国军队在英属索马里人的帮助下,赶走了意大利侵略者。不过,英属索马里人民的生活待遇依旧没有提高,英国还是把它当成殖民地看待。
.
为了争取独立,1955年,索马里各组织共同组成“民族统一战线”,以此对英国施压。
1957年,英国被迫做出让步,表明了要在索马里实行代议制政府的态度。
随后,由于各方压力,1960年,英国与以埃加勒为首的索马里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最终同意了英属索马里的独立和其与意属索马里的合并。
独立
▼
1960年,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独立,两方进行谈判并合并(英属索马里改称北区,意属索马里改称南区)。
索马里终于获得独立,然而,索马里领导对索马里建设方针均有一定的偏差,索马里政府在统一大业中亦步亦趋,最终迷失了方向。
分裂后统一,统一后又分裂
索马里独立之后,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便是由于意大利,英国两地殖民差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了语言、税收、贸易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索马里政府制定了单一税率和关税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政府制定了1963-1967年的五年发展计划,希望通过政府干预来推动索马里经济发展。
但是,共和国政府却忽视了两个最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日后索马里内战的最主要因素。
一个是“大索马里外交”,“大索马里外交”认为索马里与邻国边界应该重新划分,埃塞尔比亚、肯尼亚、吉布提中有索马里人居住的地区都应该划给索马里;
另一个是“索马里部族问题”。
共和国政府在处理外交问题上,一昧强调本民族利益,使得其与邻国的关系急剧恶化。
索马里语使用地区分布图
大大超出索马里本国的范围
▼
同时,共和国又实施党派自由政策,一些代表某一个或数个部落的党派有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些党派,只强调部落利益,忽视了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对共和国稳定统一造成了严重威胁。
尽管索马里经济得到了改善,但索马里国内矛盾急剧增加。
1969年,这个年仅9岁的新生国家便发生贿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方,尤其是军队的不满。
10月,索马里总统舍马克因为政变遇刺身亡。而总理埃加勒则认为应该挑选一个与总统同一部落的官员来担任总统,这种带有部落主义的观点,最终引发以巴雷为首的军官阶层发动政变。他们推翻了埃加勒政府,成立最高革命委员会。
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
▼
这是索马里第一次内乱,不过好在这次影响仅限于上层,对全国并没有造成太大打击。
为了解决部落主义问题和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巴雷政府制定了基本目标:消除派别斗争,促进经济发展。
为此,巴雷政府推行了多项有利于国家统一的政策,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3任索马里总统
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
▼
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稳定,巴雷政府决定效仿苏联(也是很多后发民族国家的第一模仿对象),推行企业国有化和集体化,没收了众多外国资本家控制的企业。
在苏联的援助和指导下,索马里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工业有了一定的起色。不过,由于当初社会主义的通病,很快就挫伤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这并没有严重影响索马里的经济发展。
索马里命运的转折点是1977—1978年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欧加登战争,欧加登地区是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人主要居住的地区,这场战争是由索马里发起,归根到底是受到了“大索马里主义”的影响。
1977年索马里占领的
埃塞俄比亚领土欧加登地区
▼
不过,这场战役反而使得索马里惨败。(苏联为了国家利益,抛弃了索马里,帮助埃塞俄比亚是索马里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场战役也使得索马里与苏联断绝了关系,大量难民涌入索马里,对索马里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此后,巴雷政府被迫转而寻求西方的支持。
在西方政府干预下,索马里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场民主化改革,直接导致了部族主义的重新泛滥。
这些部落主义者,为了各自利益,联合起来推翻了巴雷政府,但又无法建立新的政府,索马里陷入到了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的泥潭。
为了调解索马里分裂问题,在美国的主持下,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希望重新建立新政府。但是让西方国家始料未及的是,维和部队不但没能镇压反对派,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最终,维和部队被迫撤军。但是索马里问题仍没有改善。为了解决索马里问题,国际社会组织对其进行调解多达数十次。
最著名的是2000年的“阿尔塔和会”和“艾尔多雷特和会” 。“阿尔塔和会”成立了过渡政府(但其主要影响力在首都摩加迪沙一带....),“艾尔多雷特和会”产生了《索马里过渡联邦共和国宪章》。
这似乎也让人们看到了索马里重建的曙光。
阿迪卡西姆·萨拉德·哈山
第五届索马里总统,过渡政府总统
▼
不过,这两次和会也是在国外势力干涉下举行的,不论其结果如何,国外势力举行这两个和会首先也是为了考虑本国利益。因此,在建设过渡政府中,难免会有偏差和错误。
如今,索马里过渡政府实际掌握的地方不过摩加迪沙周围一带,而且军队皆处于守势
国内遍布割据势力的索马里
▼
尽管索马里外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2014年,中国驻索马里使馆时隔23年后正式复馆。但其在许多方面仍处于混乱状态。
前路漫漫,索马里国的重建之路依旧遥遥无期。这时的索马里,就像一个玻璃瓶,一摔即碎。
为什么倒霉的是索马里?
从索马里独立到分裂,“部族主义”,“大索马里(民族主义)”,“外国干涉”贯穿了整个过程。这三个因素是导致索马里陷入内战的根本因素。
这三个因素同时也是很多非洲国家存在的问题,是威胁非洲政治稳定的三个通病。
索马里在发展初期依靠苏联援助。在被苏联抛弃后,索马里被迫向西方国家求援,不得已进行民主化改革,又直接导致了部族主义的泛滥。
而索马里在发展过程中,又始终与英国、意大利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英意两国在独立过程中继续保持着一定经济垄断地位。
同时,索马里人也有自己国家的特殊问题。例如内部的部族分裂以及南北分裂,南区北区的划分延续了殖民地时代的南北差异。
至于索马里问题为什么这么引人关注,那是因为索马里地处东非半岛,邻近红海沿线,是最重要的几条航线的必经之路。沿海船舶贸易繁荣,船舶往来数量占了全世界的14%。
而深陷内战中贫苦索马里人民,为了生计,不得已去劫持船舶以换得赎金。这便是索马里海盗最根本的来源之一。
索马里的地理位置很好,非常极其特别地好,南下去非洲要路过他们家门口,进红海过苏伊士运河走地中海去欧洲也要路过他们家。这个位置就相当于十字路口拐角的那个铺面的位置,这一般都是成为铺王的位置,增值潜力无限的呀。
然而现实的索马里却把这么好的位置用来拦路打劫了,家里那么长的海岸线没有开发一段出来吸引外国人过来晒太阳,国内也是隔三差五恐怖袭击,天天死人月月爆炸。要问当今世界哪个国家最穷最乱,索马里妥妥地进前三。
索马里在1960年取得了独立,在那之前被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先后殖民统治。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但凡是被欧洲殖民过的中东和非洲国家,独立后总是会沿用欧美那一套政治制度,而一旦用了这套制度呢,想要变成和平稳定的状态,多少都要经历一个非常动荡和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而索马里就是时间最长的那一种。
有人管这种现象叫做民主的阵痛,意思说要想国家转型成自由民主状态,必先经过一个各方博弈和内战的过程。可是索马里的已经不能叫阵痛了,而是痛的一直停不下来。为什么中东和非洲地区被殖民后出现这种乱得停不下来的情况总是比别处多呢?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殖民者走后,剩下的这些人要慢慢学习如何统治,而中东和北非地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这地方既有宗教冲突,又有部落势力冲突,有其中一个,稳定就不容易来;有其中两个,稳定就更困难。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罩得住场面的话,内乱就会一直持续,而索马里就是两者都有,并且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索马里独立后第一届总统只干了几年,完全罩不住场面。后来上任的巴雷总统原来是军队的总司令,干脆抛弃欧洲那一套东西照搬了当时苏联的模式,但是他这人非常残暴,也没有善终最后逃亡出去客死他乡。他逃走后他的手下变成军阀,割据一方连年内战基本上到了现在,而国内的伊斯兰武装势力也加入其中争夺统治权,甚至沦落为恐怖组织,比如大名鼎鼎的索马里青年党。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旅游业无法开发,守着铺王的位置看着过往的船只,饿着肚子的索马里人想到的只能是扛着步枪冲过去,落草为海盗。
幸福的国度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国度各有各的不幸。
比如索马里,贫穷、饥饿、战乱、分裂、海盗肆虐和恐怖主义……这是属于它的标签。
美国有个机构每年都会弄一个“失败国家指数排行”,索马里曾连续六年位居榜首,被评为全球“最失败国家”。
贫穷
索马里2012年和2013年各项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34.8亿美元(201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48美元(2012)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5.5%(2013)
实际通货膨胀率
2.5%(2013)
(资料来源:《伦敦经济季评-2014年第二季度》和《2014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
战乱
1991年1月,西亚德政府被武力推翻,索马里从此陷入武装割据、战乱不止的无政府状态。打那时候起,索马里的邻国、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为寻求索全国和解多方斡旋,先后召开各类和会15次,达成和解协议20多个,但索马里至今仍未实现全面和平。
饥饿
据统计,索马里共有370万人面临生存危机,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其中有280万集中在索马里南部,这中间更有将近一半是儿童。
据联合国方面的统计,索马里营养不良人口目前高达50%,严重营养不良者超过30%,为世界之最。每年都有数万名索马里人死于营养不良及相关并发症。
数据
仅有不到1/3的人口享有医疗服务
75%以上人口无安全饮水
人均寿命为47岁
日均收入低于1美元的极度贫困人口占总数的43%
日均收入低于2美元的贫困人口占总数的73%
5岁以下的婴幼儿死亡率为22%,学龄儿童入学率为22%
约有47%有劳动能力人口失业
全民识字率为28%
调解维和都不管用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东部的索马里半岛,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略大于法国,人口约900万。索马里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西南、西部以及西北分别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交界,海岸线长约3200公里,是非洲大陆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扼守红海连接印度洋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887年索北部、1925年索南部分别沦为英国“保护地”和意大利殖民地,被称为“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意被迫于1960年同意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独立,两地在同年7月1日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1月,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发动政变上台。
1991年1月,西亚德政府被武力推翻,索马里从此陷入武装割据、战乱不止的无政府状态。打那时候起,索马里的邻国、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为寻求索全国和解多方斡旋,先后召开各类和会15次,达成和解协议20多个,但索马里至今仍未实现全面和平。
除了政治调解外,国际社会过去十多年来也曾派出过维和部队。第一次是在1992年12月。当时在联合国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联合国索马里行动”,旨在为人道救援工作建立安全环境。但索各派矛盾复杂难解,当时实力最强的艾迪德派民兵与维和部队直接进行武装对抗。1993年,美军对艾迪德的一次追捕行动遭遇惨败,18名美军特种部队士兵被杀,尸体在街头遭拖行,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鹰坠落”事件。在付出重大代价后,美军开始撤离,“联合国索马里行动”因此于1995年以失败告终。
过渡政府勉强支撑
2006年,一支名为“伊斯兰法院联盟”的武装力量异军突起,迅速扫平各地割据势力。到这一年的年中,包括摩加迪沙在内的索中南部大部分地区都已处在“伊斯兰法院联盟”的实际控制下。
与过去主要以部族划分的军阀武装不同,该组织以宗教为旗帜将各个部族的成员都吸纳进来,所到之处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使其占据地区的治安顿时大为改观,因此受到许多渴望和平与稳定的索马里人的支持。
但“伊斯兰法院联盟”的浓厚原教旨主义色彩,以及该组织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邻国索马里人聚居区的领土要求,引发了美国以及本地区其他国家的严重不安。
2006年底,在美国暗中支持下,埃塞出兵索马里,迅速击溃“伊斯兰法院联盟”,使国际社会支持的索过渡政府得以重返摩加迪沙。
但好景不长,2007年1月开始,索马里境内各地—尤其是摩加迪沙的暴力活动日渐升级,被当地人视为“侵略军”的埃塞部队以及被视为“傀儡”的索过渡政府成为主要袭击目标。
在此情况下,第二次国际维和行动于2007年3月启动。在安理会授权下,非洲联盟决定向索派出8000人的维和部队,但只有乌干达和布隆迪先后兑现了派兵承诺,目前这两国驻摩加迪沙的维和部队共有4300人。也正因为这支规模不大的维和部队的存在,索过渡政府过去两年多来才能勉强抵御住反政府武装在首都的进攻,一直维持到现在。
当前情势岌岌可危
2008年底,在国内外压力下,被认为是“和平进程障碍”的时任索马里总统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被迫辞职。2009年1月,由“伊斯兰法院联盟”吸收了其他一些组织发展而来的反对派组织“索马里再次解放联盟”加入过渡政府,其领导人谢赫谢里夫·艾哈迈德当选总统。
但艾哈迈德所代表的仅是“索马里再次解放联盟”中的温和派,该组织的强硬派在谢赫哈桑·达希尔·阿维斯的领导下与艾哈迈德决裂。阿维斯派随后又与其他一些强硬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合并组建了“伊斯兰党”,成为除“伊斯兰青年党”外的另一支主要反政府武装力量。
索马里过去十多年来实际分裂成3块:西北部是自称独立的索马里兰,东北是没有宣布独立但拥有民选政府以及独立军队的邦特兰,这两个地区相对稳定,战乱主要集中在索中南部地区,这也是过渡政府与反政府武装争夺的主战场。
目前,中南部地区仅有摩加迪沙和希兰州首府贝莱德文等少数重要城镇尚未被反政府武装完全控制,而这两地的战斗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中。摩加迪沙城约有三分之二已被“伊斯兰党”和“伊斯兰青年党”控制,过渡政府仅在非盟维和部队的支持下勉强维系着对总统府、机场、港口等少数战略要地的控制权。
原因深究
战乱为何持续难平?
部族矛盾
该国有4个大部族,占全国人口约80%,还有两个小部族,占人口约20%。四大部族实际上属于同一民族的不同分支,但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彼此积怨很深,尤其是人数最多的哈维耶族和达罗德族之间。许多索马里问题专家都同意的一点是,索马里人对于部族的忠诚往往高于对国家的忠诚。
宗教矛盾
虽然索马里是一个几乎百分之百的伊斯兰国家,但却存在不同的教派,更重要的是在国家政权应当世俗化还是政教一体的问题上存在尖锐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存在于现在的过渡政府以及反政府武装之间。过渡政府以及支持它的周边邻国、美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等都不希望索马里成为一个强硬宗教人士掌权的政教一体国家,这与反政府武装的要求截然相反。
内外矛盾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社会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一个个索马里过渡政府之所以先后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太过依赖外国的支持,因此往往被国内民众视为“傀儡”,在本国缺乏民意支持。索马里人对于外国的干涉十分抵触,无论是埃塞还是美国,其干预的结果总是助长极端宗教势力在当地的影响力,削弱过渡政府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