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峡江寺飞泉亭记》

袁 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原文】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①,则飞泉一亭为主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②,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③,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④,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⑤;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⑥,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⑦,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注释】

① 决舍:丢开,离开。

② 匡庐:又名庐山,在江西九江县南。罗浮:山名,在广东博罗县西北。石门:山名,在浙江青田县西。

③ 倾盖交:指在路上偶然接识的朋友。古代马车一般有车盖,朋友在路上相逢,便停车倾盖相谈,但终归各奔前程。

④ 峡山:一名观亭山,在广东清远县东。

⑤ 瀹(yuè)茗:煮茶。

⑥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人籁:人发出的声音。

⑦ 长江:指广东的北江。

【品读】

文章以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记叙、描写为主,空灵飞动,神采张扬,尤其能够表现袁枚畅游山水的才子雅怀,也体现出其散文追求天然真趣的艺术个性。

这篇小品文字灵活跳跃,文风清丽可人,文辞简约练达。没有道学家的拘板,没有学问家的晦涩,只是话脱脱的诗人性情,读来让人飘飘欲仙,读后让人恋恋不舍。

全篇文字从性情着笔。一开始便说“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所谓难舍者,情也。下文由“情”字入手,品鉴天下名瀑,说明飞泉亭难能可贵。又以“如倾盖交,虽欢易别”品题天下诸瀑,情味十足。接着转入正题,从峡山落笔,写磴级、古松、石桥、奇树,皆有画意;写飞瀑与飞亭,着重写“势”与“趣”,勾画人在其间的起坐偃卧,表现情与景的交融;又衬以对弈、吟诗二雅事,描绘天籁人籁同化,大有人间仙境的情味。最后结笔在飞来寺,以他日当魂梦飞来,呼应开篇“意难决舍”之情,余音袅袅,情致无限。

袁枚是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性灵派创作的提倡者,晚年优游南方诸名山,著述颇丰。不仅如此,他还提倡妇女运动,广收女弟子,这种开明的思想和大胆的做法,是为佳话。

文章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当时袁枚前往广东肇庆探望弟弟袁树,途经峡江寺,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城北中宿峡后峡山上,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初名正德寺。

1.作者将无亭观瀑与有亭观瀑对比而写,无亭观瀑的不足是什么?有亭观瀑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2.第五段作者感叹道“亭之功大矣!”其中的“功大”指的是什么?
3.本文的开笔写“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下文与此意相呼应的句子是:
4.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2-5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个部分的大意.

1.作者将无亭观瀑与有亭观瀑对比而写,无亭观瀑的不足是:--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有亭观瀑的好处是:--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2.第五段作者感叹道“亭之功大矣!”其中的“功大”指的是:--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3.本文的开笔写“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下文中与此意相呼应的句子是:--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4.第一部分:概述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誉之情;第二部分:具体描绘峡江寺飞泉亭的景色,表现出闲适、惬意之情;第三部分:记叙为飞泉亭作记的缘由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