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推拿学常用穴位速记歌诀
小儿推拿速记歌诀
天门(攒竹)
天门穴在额中央、拇指下上做直推
疏风解表又开窍、醒脑镇静可安神
坎宫
坎宫穴在两眉上、眉头眉梢成直线
疏风解表可明目、治疗头痛是一绝
太阳
太阳穴居头两侧、眉梢后陷穴是真
疏风解表同前穴、清热明目止头痛
耳后高骨
耳后高骨已定位、耳后发际高骨下
疏风解表治感冒、加上前三称四法
山根、人中(水沟)
山根居在两眼间、鼻之根部低洼处
开窍醒神可急救、临床也可做诊
人中穴在鼻之下、临床急救常用之
惊厥抽搐最惧怕、原是阴阳交界处
迎香
迎香鼻两旁、宣肺通鼻窍
本属手阳明、亦能通大便
囟门
囟门发际上二寸、祛风镇惊可安神
后囟最迟四月闭、前囟生后十八合
百会
百会人体最高穴、正中两耳交接点
安神镇惊可开窍、升阳举陷有奇功
风池
风池项后枕骨下、两肌之间凹陷中
发汗祛风解表寒、针刺深部须谨慎
天柱骨(天柱)
天柱项后发际中、降逆止呕有奇功
桥弓
桥弓耳后至缺盆、胸锁乳突肌成线
行气活血消肿坚、肌性斜颈最为良
天突
天突胸骨窝正中、宣通肺气化痰喘
膻中
膻中乳头连中间、气之会穴在此居
宽胸理气止咳痰、推揉手法不一般
乳根、乳旁
乳根乳旁在胸部、疗效同于膻中穴
胁(胁肋)
胁肋腋下至天枢、穴呈面状搓摩按
性开而降散积聚、顺气化痰除胸闷
中脘
中脘肚脐上四寸、可推可揉又可摩
健脾助运利消化、消食化积又开胃
腹
腹为面状全腹称、摩与分推均可作
健脾和胃消食积、摩推功效各不同
脐
脐属任脉居腹中、温阳散寒益气血
健脾和胃消食滞、中药外敷常在此
天枢
天枢本属阳明胃、脐旁二寸左右取
调理大肠止紊乱、和中消滞调不和
丹田
丹田脐下小腹处、古今说法各不一
培肾固本温下元、泌清别浊医慢疾
肚角
肚角脐中二寸旁、治疗腹痛是克星
只因刺激强度大、一般放于收工时
大椎
大椎第七棘突下、清热解表功效强
脊柱(脊)
脊柱胸一尾成线、自上而下能清热
自下而上调诸病、无病强身可保健
七节骨
七节腰四至尾端、推上推下功不同
推上温阳可止泻、推下泄热可通便
龟尾(长强)
龟尾末椎成点状、针灸学中称长强
通调督脉调大肠、便秘泄泻皆可施
大肠
大肠食指桡侧缘、指尖虎口成一线
涩肠固脱温止泻、 清肠除热导积滞
小肠
小肠五指尺侧缘、指尖指根一条线
泌别清浊功效强、清热利尿止水泻
肾顶
肾顶居在小指段、固表止汗敛元气
肾纹
肾纹小指面、二指间关节
明目散瘀结、亦能治尿床
四横纹(四缝)
四缝四指掌面中、第一指间横纹处
可推可掐可点刺、食积诸症均可消
小横纹
此纹有别四缝穴、掌指关节横纹处
治疗腹胀常用之、干性罗音不可无
掌小横纹
该纹不同前两纹、穴居小指尺侧端
痰壅喘息常揉之、湿性罗音缺不得
板门
板门鱼际最高处、脾胃之门在于此
健脾和胃消食滞、可升可降法不同
内劳宫
内劳居掌中、本属厥阴经
性大寒而降、虚寒甚用之
内八卦
八卦掌心环一周、顺运逆运效不同
顺运主升逆主降、周身之气均可调
小天心
鱼际交接小天心、安神镇惊清心热
大横纹
此纹又称手阴阳
分合功效各不同
分推平衡调阴阳
调和气血把滞消
合推此纹把痰消
五指节
五指背面五指节、五指第一骨关节
安神镇惊祛风痰、掐揉亦能通关窍
二扇门
腠理开合二扇门、发汗解表宣肺气
平肺定喘化痰喘、位于中指根两侧
上马
滋阴补肾二马穴、顺气散结可化痰
外劳宫
外劳内劳位相对、温阳散寒主温通
内达外散性主升、一切寒症皆用之
一窝风
善治腹痛一窝风、腕背横纹凹陷中
宣通表里可散寒、温通经络开闭阻
膊阳池
膊阳窝风上三寸、通降二便功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