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与物理学
【光荣希腊】第 52 篇文章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这本书是他理论知识的代表,也是西方最早的系统的理论物理著作。说起理论物理,我们大概都会想到一些高深莫测的科学家探讨的那些非常抽象的东西,比如黑洞是什么呀,量子的不确定原理啦等等。亚里士多德的这本《物理学》给同时代人的感觉就相当于《相对论》对于我们这一时代人的感觉差不多,都是有点抽象,无法从实际经验中得出来的。
首先就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与静止。亚里士多德将运动分为四类,一种是指事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这种运动,类似创造与毁灭;第二种是数量的变化,比如身高从1.5长到1.8,指的是数值的运动与变化,当然,亚里士多德谈论的运动是比较广义的运动;第三种是性质的变化,比如冰化成水,皮肤从白晒成黑;最后一种就是位移的运动,比如一个人跑步,从上海跑到浙江。
在推导运动变化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用到了他哲学中经常出现的“潜能”和“现实”,比如很多运动,皮肤从白到黑,根据他的理论,我的皮肤具有潜在的“黑”,所以经过太阳晒,他才能变“黑”,我的皮肤没有“绿”的潜质,所以它无论如何也变不成绿色。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一切的运动背后都有第一因,就是最初推动者。我们现在都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但那时候的亚里士多德不知道,也没得出这个结论,他认为,任何一个物体要运动,需要力。
实际上,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其实完全不需要力。
这第一推动者也可类似于之前他提出来的公理或第一性原理,为此,他得出结论,宇宙中必然有一个最高的实体,那就是神。
其次,亚里士多德还反驳了之前的那个杠精芝诺,芝诺认为,时间与空间都是可以无限可分下去的。但亚里士多德却不同意,他的意思是,看上去时间与空间是无限可分的,但这只是他们的潜质,实际上,他们都不是无限可分的。这有点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
亚里士多德用自己的理论驳斥了芝诺的那个著名的乌龟和飞动的箭,那些看上去无限可分的时间与空间,只是事物的一种“潜质”,在真实世界中,它们并非如此。
亚里士多德对光学也有研究,他认为,人之所以能看到东西,是因为人在睁开眼睛的时候,眼睛中散发出了一种物质,捕捉到了眼前的事物,所以我们看到了。这就相当于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东西,是因为我们的眼睛会发光。显然,这是错误的,实际上,我们的眼睛只是光子的接收器,光子照在物体的表面被反弹出去,进入到我们的眼睛,在我们的视网膜形成呈象,我们才看到了东西。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著作,差不多讲了一丢丢,其中最精华的也就在这里了。其他的也就略过了,否则,整个希腊都是亚里士多德了。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在西方的地位有点类似于孔孟在中国的地位,被人们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后人的学说与著作,无非就是顺着他俩的思路进行补充、批判和解释。
亚里士多德推荐
怀特海就曾说:“西方哲学就是柏拉图的一个注脚。”
然而,柏拉图的哲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走上了不同的两条路,柏拉图更侧重思辨,亚里士多德则更侧重经验。在柏拉图眼里,理念先于物质,在亚里士多德眼里,物质先于理念,这是俩师徒最重要的区别,中世纪之后的哲学,也都遵循了这两条道路而深入下去。不过在这之前,他俩都被基督教神学收编了,首先被收编的是柏拉图,收编他的人是古罗马神学家圣奥古斯丁,约一千年后收编亚里士多德的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侧重于人的德性与美德,这与中国百家争鸣中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也有异曲同工的妙处。但是,希腊哲学比中国哲学,如果能称得上哲学的话,最大的一点区别就是他们拥有理性。中国的百家著作似乎只给了我们结论却少有过程,而希腊的哲学,其实很多结论也是主观性的产物,但其中严密的论证过程很精彩。(我说中国古代哲学缺少逻辑论证,不要拿墨家和名家跟我杠,这两家长期以来都是被人遗忘的)
孟子说人性向善,当然也有推理过程,比如他说因为水具有一定的流向,因此人性也是如此的。这与其说是一种论证的过程,不如说是补充解释说明。当然,两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特性,有的时候就感觉,对于什么东西都要刨根问底地问清楚,就这点来讲,希腊人是做到了极致。
在本系列的最后,还会有一部分的哲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希腊化的哲学,比如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学派。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市也成为了后来的一个科学与哲学的中心,这点,都会放到最后讲。现在,让我们回到亚历山大大帝吧,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