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敦穴
大敦穴(Dà dūn xue)。出自《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水泉(《備急千金要方》),三毛(《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大訓(《西方子明堂灸經》),大順(《針灸學》(南京))。屬足厥陰肝經。大為小之對,敦即敦厚,此穴在大趾內側,局部肌肉敦厚,故名大敦。大,與小對言,有寬廣、高大、豐富之意。敦,有厚、聚義。有聚而未發之意,與少陽之氣會于人身之最下(地五會)。則一陰(厥陰)生發之氣,萌動于下,而資長全生,即動養萬物也。本穴當厥陰之初,承少陽交與之氣聚于足之大指。在拇趾背肌肉豐厚、汗毛聚集之處,形猶如土堆,凡陰氣之聚于下者,經之井穴,經氣充盛,猶如井泉之水,源源不斷,至博至厚,故名“大敦”。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意。水泉穴名意指体内的肝经水液源源不断地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来自肝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水液,肝经与胆经相似,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由体内外输体表的气血物质亦为风气冷缩后的地部水液,此冷降之液量不大,但却源源不断地由体内外输体表,如细小的水泉穴外涌一般,故名水泉穴。大训。大,多也,大也。顺,趋向同一方向也。大顺名意指体内肝经外出体表的水液全部气化后向天部而行。理同大敦名解。大训名意与大顺同。
【取穴位置】
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位置】
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功能主治】
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穴位配伍】
配内关、水沟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
配膻中、天突、间使治梅核气。
配太沖、氣海、地機,有疏肝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氣。
配太沖、地機、氣海、期門,治疝氣。
配隱白、三陰交,治崩漏。
配百會、氣海、三陰交、照海,治陰挺。
配隱白,直接艾炷灸,有補益肝脾,調理沖任的作用,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
配百會、三陰交、照海,有調補肝腎,益氣固脫的作用,主治子宮脫垂。
【穴位治法】
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治疗崩漏。
穴义:体内肝经的温热水液由本穴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态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蒸升并循肝经传于行间穴。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
【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
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是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附注】
肝经井穴。
《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邪客于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
《針灸甲乙經》:卒心痛,汗出,大敦主之,出血立已。陰跳,遺尿,小便難而痛,陰上下入腹中,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腹臍痛,腹中悒悒不樂,大敦主之。小兒癇瘛,遺精溺,虛則諸病癇癲,實則閉癃,小腹中熱,善寐,大敦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主目不欲視,太息。主卒疝暴痛,陰跳上入腹,寒疝,陰挺出,偏天腫,臍腹中悒悒不樂,小便難而痛,灸刺之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脹腫滿,少腹痛,中熱,喜寐,尸厥狀如死,婦人血崩不止。
《針灸大成》:主五淋,卒疝七疝,小便數遺不禁,陰頭中痛,汗出,陰上入小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病右取左。腹脹腫病,小腹痛,中熱喜寐,尸厥狀如死人,婦人血崩不止,陰挺出,陰中痛。
《玉龍歌》:腎強疝氣發甚頻,氣上攻心似死人,關元兼刺大敦穴,此法親傳始得真。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小腸氣痛先長強,后刺大敦不要忙。
《千金翼方》:狂走癲厥如死人,灸足大敦九壯。
你身边的健康顾问。公众号联系人:赵先生,手机号:18568446039,微信号:HNayzds,抖音号:ay6392,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吉祥春天12号楼5单元1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