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下一首“口吃”诗,能一次读通顺的人,普通话才能算过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有着“千古第一才子”之称,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头衔了,比如说他才华横溢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因为他善于书法,因此又是“宋四家”之一。
作为宋朝的才子,写词自然不在话下。因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因此又被并称为“苏辛”。相比较于苏轼的词而言。苏轼的诗想必大家就要陌生一些了,除了《题西林壁》以外,恐怕其他的诗作知道的就很少了。
虽说术业有专攻,苏轼十分有名的诗句确实不多,可这并不意味着苏轼没有写诗的才华。比如这首“口吃”诗,便足以证明苏轼到底有多么的才华横溢了。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苏轼
江干高居坚关扃(jiōng),犍(jiān)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gě)菰(gū)茭(jiāo)隔,笳(jiā)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jī)踞(jù),击剑赓(gēng)歌几举觥(gōng)。
荆笄(jī)供脍(kuài)愧搅聒(guō),干锅更戛(gā)甘瓜羹。
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正在黄州做官,因为“乌台诗案”的原因苏轼频繁被贬,几乎已经失去再次回京的机会。在人生的低谷时期,苏轼并没有气馁,反而写下了很多好的文学作品。
这首《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便是在弟弟苏辙来黄州看自己的时候,两人在九曲亭游玩,写下的一首诗。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主要描写的是九曲亭的景色,以及大家在喝醉后发生的事情。当时除了苏轼和苏辙以外,还有苏轼在黄州的几名朋友。大家在美景前一名享受美酒美食,一边击鼓作乐好不快活。
在喝酒的时候,一名姓王的朋友说话结结巴巴十分逗趣,惹得众人哄堂大笑。于是苏轼也就趁兴作了这首《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让这位朋友没事多读读可以矫正口吃。
这首诗大致含义其实也不难理解,前四句是描写自己在九曲亭所见的景色,到了第五句话锋一转,写宴席将的情景。
真正的难度是把这首诗的音律给读准,要知道古人的发音和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是有一定差别的。在诗中g声母和j声母,古代的发音几乎都是念g声母,因此一首诗读下来几乎就和绕口令一样,舌头都要打卷,能够一遍读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苏轼不愧被誉之为“千古第一文人”,无论是写词还是写诗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于文字的运用和拿捏更是大师的级别,信手拈来便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比如这首“口吃诗”《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能一次读通顺的人,普通话绝对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