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晚年虽然昏庸,但却做出了三件大事,为唐朝续了百年寿命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反唐,一场旷日持久的安史之乱就此拉开了序幕。没过多久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先后陷落于安禄山大军的铁蹄下,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窜至马嵬驿,此时的唐玄宗早就已经不复当年和太平公主诛杀韦后集团那种雄姿英发的形象,已经年近七旬的李隆基甚至比一般人显得更加苍老。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五,在随行将士们的逼迫下李隆基最终宣布处死杨国忠,杨玉环也随着高力士带来的三尺白绫香消玉损,后来的人们将这次事件称为“马嵬驿兵变”

本来按照一行人的原计划是要通过马嵬驿一路南下前往四川,但要知道当时的四川全都在杨国忠的掌控之下,而现在杨国忠已死,一行人无法确定等到了四川之后会不会遭到其残党的报复,因此四川之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寥寥无几。

首先,回长安是想都不用想的。长安早就已经不是那个盛唐气象,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安禄山自称皇帝建立大燕,一行人好不容易才从长安逃了出来,现在回去自投罗网。说实话任谁处在李隆基的位置上,恐怕都恨不得把提出回长安的人生吞活剥了。堂堂皇帝被人从国都赶出来,合着就是为了让三军将士们联手把自己的妃子逼死不成?洛阳和长安同理,都是虎狼之地,万万去不得。

也有人说长安回不去我们去太原,去太原一定要说的话倒也不是不行,但是想去太原就必须经过一大片由安禄山所占领的地盘。而且太原如今情况不明,一点消息都没有,贸然前往只怕是自投罗网。

至于武威,武威地处河西走廊姑且算是安全,但是一旦到了武威就要面临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中原大地上还有安禄山在肆虐,自己的背后一下又多了吐蕃和回纥,四面夹击之下自己等人到底有多少生机还难说。

两条道路

目前来看一行人最好的去处就是朔方,毕竟朔方还有朔方军的存在,若是让郭子仪带领朔方军说不定真能扳回一城。但就算朔方再好现在也不会是李隆基的首选,失去了挚爱的唐玄宗完全心灰意冷,大唐河山似乎与他再无关系,他现在只想找个地方独自舔舐伤口,终此一生。唐玄宗找到服侍了自己一辈子的高力士向其诉苦,高力士多年以来一直尽心尽力服侍唐玄宗此时自然也不会不满足他这个愿望。于是高力士和三军将士据理力争磨破了嘴皮子才终于说动大军往四川开去。但是没想到大军刚走了没多久又又遇到了新变故,沿途的百姓竟然纷纷追了上来堵在大军前头跌倒在地,这群百姓在地上磕的头破血流恳请唐玄宗不要入蜀,留下来带领大家抗击叛贼,取回东西两都,重振大唐河山。毕竟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玄宗要是进了四川恐怕就再也不会想出来了。

面对着一众跪倒在地的富老百姓唐玄宗久久无法出声,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雄姿英发的少年帝王,这个垂垂老矣的七旬老者接连经历了政治失败、国破家亡、爱人惨死这些沉重打击,现在的他就像最普通的老者一样只想找个地方安度晚年。唐玄宗最后回首向长安的方向深深地望了一眼,最后还是无语凝噎踏上了属于自己的路。但令他意想不到的事太子李亨却决定留了下来,唐玄宗知道自此之后父子二人也算是形同陌路了。李唐王室江河日下,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够主持大局的人,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站出来带领三军将士平静叛乱,重新夺回长安洛阳此人必将被推举成为新皇帝,只可惜这个人注定不会是自己。因此唐玄宗在得知太子李亨决定留下之后也只是长叹一声:“都是天意!”之后就继续前往四川。

至此为止距离唐玄宗带领军马从长安逃亡也不过才过了三天,在这三天里他失去了杨玉环这个一生挚爱,自己的河山也被安禄山所侵占,现在就连儿子也离自己而去,李隆基在这个时候终于还是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唐肃宗即位

天宝十五载七月,李隆基一行人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越过了剑门关,到达了剑阁一带。既然已经到了四川又再无后顾之忧,追兵想要到达这里简直是难上加难,李隆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终于喘过一口气来可以应付安禄山带来的乱子。李隆基到达四川后立刻颁布圣旨,太子李亨被封为兵马大元帅,统御三军将士抗击逆贼,夺回大唐河山。

但非常可惜的是历史已经给过李隆基一次选择的机会而他选择错过,没过多久远方就传来了一道圣旨打碎了李隆基的幻梦。原来太子李恒已经宣布即位,李隆基莫名其妙地就成了太上皇,这招李隆基可太熟悉了,当初他联合太平公主逼先皇李旦禅让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一手,没想到因果循环最终竟然报到了自己身上。

李隆基虽然没想到儿子会突然和自己争抢皇位,但为了大唐河山他没有像那些贪恋权位的皇帝一样死死扒着皇位不放,而是选择接受现实。不仅如此,为了给太子李亨即位铺平道路,不让那些流言蜚语侵扰他,唐玄宗再三思考之下做了几件大事。

首先,李隆基在接受现实之后立刻颁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也就是说太子李亨从今天开始就是一名合法皇帝了,其他皇子无法再用李隆基安在来攻击李亨,质疑他的皇位。

其次,李隆基还将自己手下所有能臣志士全部派往朔方,辅佐已经成为唐肃宗的李亨抗击叛贼,收复河山。

最后,他将无数人拼尽一生都想牢牢掌握在手里的传国玉玺交给了唐肃宗李亨,示意自己再不执掌权利。

这个年已七旬的老人在最后的时刻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期那样清醒的头脑,让他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把国家利益再次摆在第一位,当断则断不贪恋权利。为唐朝免去了一场不必要的内战,也为大唐再续上了百多年的寿命。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第112章)

    转眼之间,就到了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立为帝满一周年了.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入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传令下去,正月初 ...

  • 此物最相思(第113章)

    三月,是益州最美的季节.淅淅沥沥的几场小雨,洗净了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在澄澈的碧空下,益州城明润得犹如一幅画卷. 这日,雨后天晴,春光明媚,玉真公主看李隆基一直坐在窗前发怔,便提议去锦江边走走.当李隆 ...

  • 安史之乱中,李亨登基为帝,是否算是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李亨看到"篡夺"这个词,估计肺都气炸了:明明是我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拯救了大唐,怎么成为篡夺了? 李亨说得没错,确实是唐玄宗要撂挑子了. 你想,唐玄宗连自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他还有什 ...

  • 安史之乱第二责任人是谁?不是安禄山、史思明,他来自李唐子孙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李隆基一手造成的,追责肯定先找他:但如果要追第二责任人(朝廷这方的),会是谁呢? 我觉得是唐肃宗李亨. 唐肃宗其人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子,原本只是一个太平王爷.但因为 ...

  • 此物最相思(第357章)

    得知安禄山去世后,最为之振奋的人,无疑是李亨. 自从房琯756年10月率领唐军在陈涛斜铩羽而归后,李亨愁眉不展,唐军损失大半,没有足够的力量收复长安,大唐该怎么办? 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他曾经的谋 ...

  • 唐肃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驾崩时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公元756年,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的错误决策,哥舒翰被安禄山的叛军击败,潼关失守,自此,安禄山便可以轻而易举拿下长安. 在叛军的威胁下,唐玄宗也只得逃往蜀中避难,可是在这途中还有一场劫难等着他,这就是马嵬 ...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

  • 此物最相思(第105章)

    日暮时分,王维辞别玉真公主,匆匆赶回家中.因高舍鸡夫妇几年前都已过世,因此,自仙芝去世后,王维就将莲儿和云舟接回家中,以便互相照应. 当王维将想让莲儿母子尽快离开长安的想法告诉莲儿后,没想到,和玉真公 ...

  • 199篇:杀爹,兵变、政变,叛军唐军乱成了几锅粥​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99篇 杀爹,兵变.政变,叛军唐军乱成了几锅粥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 ...

  • 180篇:哥舒翰带病出征,郭子仪所向披靡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80篇 哥舒翰带病出征,郭子仪所向披靡 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杀之后,李隆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