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资产化时代,清代玉器如何投资?
由于玉器生产逐渐衰落,虽有一定的产量,但工艺制作上却越显粗糙。如所琢花草树木,已无之前惟妙惟肖的自然形象,仅以两面斜削的凸起代替;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大多取平面的浅浮雕处理;器皿轮廓线也多拖泥带水、转折含混之作;许多应作圆雕处理的陈设品、人物、山子,甚至小件玉佩饰的背面,也采取较为粗糙的工艺进行处理;中的玉册为光绪年间的作品,此类玉器,虽同为宫廷制作的器物,但与乾隆时期的玉器相比,在质地上显得捉襟见肘,绺裂、杂质开始增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玉料的紧缺。值得一提的是,慈禧皇太后对翡翠器物偏爱备至,并大量制作以赏赐近臣,由于当时造办处、如意馆已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战争中遭到大肆破坏而几近瘫痪,宫廷用玉需要向民间采购订制,故大量由民间作坊琢制的,以工艺精美、色彩明快见长的翡翠器物加入到了晚清玉器的各品类中,此风气一直延续至民国年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玉雕业发展的作用。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 后一个王朝,也是历史上继元蒙统治之后,由少数民族贵 族统治地位的第 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强化君主专制,宣扬宋明以来提倡的程朱理学和伦理道德;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缓慢发展,发展的民主进步思想,冲破封建的藩篱,呈放出异彩,是那个时代的两大特征。清代玉器同样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它在达到了中国玉文化史上艺术与技术的顶峰的同时,玉雕工艺制作也一改明代文人自琢、或玉工自创的方式,宫廷和民间名肆制玉,均由专 业画师设计制图,匠人依稿样雕琢。垂直悬挂的组佩自明代衰微,单一坠饰和玉牌成为清代的主流佩饰。坠饰采用圆雕、镂雕技法,利用玉皮表面包泽的差异,俏色巧作。玉牌为矩形、椭圆形、圆形,一面刻画、一面刻字。玉牌兴于明代晚期,入清代,玉牌上的图案有如绣像小说的插图,将山水、人物、动物、飞禽、花卉、诗词,一一纳于方寸之中,其章法严谨,器身小不盈掌,却透出富丽堂皇的帝王气象。陈设品、佩饰、实用器皿、仿青铜器玉器以及山水、花鸟、玉山子、浮雕图画式的玉屏、文房用品和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种类极为丰富。清代玉器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大成,集传统技艺与历代艺术风格之精华,创造与发展了技术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荟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玉器史上最鼎盛的局面,对现代玉器工艺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清代的玉器对雕琢的要求更高,因此对玉材的选择更加严格,加工的工序更加精细繁琐,此时出现了巧做,半浮雕等雕刻手法。清代玉器大多玲珑精致,追求写实逼真,在纹饰上更为丰富,常用吉祥如意字样,此时的祥瑞祈福玉器大量出现。
乾隆时期的玉作,是清代玉器的精华其造型优美、含蓄,线条柔和圆润。此时器物的形体、图文,没有急剧的转折,更没有锐利方正的线角,而是表现出一种十分连贯流畅的起伏效果。然而在细部处理上却很醒目、精致、确实起到了一派雍容典雅的风貌。
将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做有效的鉴别,是当前仿古艺术品充斥市场后出现的比较突出问题。由于清代距今并不遥远。因此它所在玉器上所反映的风格、工艺、材料以及加工设备等诸多表现,相对比较近似于同类型材料的现代作品。
纹饰是玉器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玉器时代或地域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由于各个历纹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制玉工具的不同,使玉器的纹饰题材和表现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玉器的纹饰成为玉器时代的一个重要符号,是进行玉器鉴定的重要依据。谈到玉器的纹饰,一般包括纹饰的工艺技法和内容题材两个方面。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 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清代玉器在制作上以乾隆时代为分界线,前期治玉重视选料,由于开采条件改善,采集到的优质白玉、羊脂玉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材质的精美,为这一时期能产生许多珍宝性艺术品,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工艺加工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细腻。乾隆时代的玉器皿的轮廓线都极规则,横平竖直外缘及子口转折严整挺拔。棱角多呈劲挺锋锐状。起凸的浮雕图案边缘,也处理成锋利边线,观之剔透,触之扎手。在抛光工艺上也很讲究,一般细光处看不见琢镞的痕迹,细光能达到玻璃光亮度。清代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益粗糙。如所琢树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圆润的,符合生态的形象,仅以两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太多取平面的浅浮雕处理。尤其是器皿轮廓线大多拖泥带水,转折含混。许多该作圆雕处理的玉陈设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采取用工极少的粗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