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乾隆画了1400多幅画,这只是九牛一毛
乾隆皇帝
著名的“文人”皇帝
他擅书法、好题字
一生写了上万幅书法
留下如此多的墨迹
是否也有绘画传世
事实上
乾隆皇帝一生所作绘画
至少有一千四百幅之多
只是鲜为人所提及罢了
乾隆为祝贺母亲八十寿辰而创作的《多禄图》
乾隆皇帝学习绘画起点很高。首先,由于生于皇家,他年幼时便可以接触到当时的文化精英,如叔叔允禧、允禄,西洋画家郎世宁等。与他们探讨画理、切磋画艺,绘画水平自然精进极快。
此外,清宫中盛极一时的书画收藏,也为乾隆皇帝观摩临习历代名家的绘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清 弘历 庚辰岁朝图并新正重华宫诗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学画,始自对五代黄筌花鸟画的学习。黄筌擅绘宫廷园囿中的珍禽异鸟、奇花怪石,画风华丽精妙,故有“黄家富贵”之说——这正是乾隆皇帝所追求的审美情趣。
但是,由于乾隆皇帝并无很深的绘画功底,他学院体花鸟画时,即使作一幅小画也很吃力。所以,他转向了注重“古意”,而在写实功力上可以适当放松要求的“文人画”。
自娱自乐、陶冶性情,是乾隆皇帝作画的目的。他并不以画交友,也不用出售,更不作留名画史之想。这是作画时最好的一种心态,配以最好的纸、最好的墨、最好的颜料,于无拘无束中笔随意走,挥写的是真性情。
乾隆御笔柳塘凫浴图
此写柳塘浅草,游鸭泛水,画法简拙,但不失厚朴之趣,韵味不俗。与他的书法相比,格调更高些。观其树石的皴染,似与当时董邦达、张宗苍辈为近,盖耳濡目染,影响较深的缘故。其上玺印累累,所钤“会心不远”诸印,可见其自得之状。在其传世画中,确是较好的一件。
乾隆御笔《水仙册》
《石渠宝笈》著录此作品原为八开册页,今仅见四开。其余四开未知去向。此水仙四帧,以极佳纸作,或水墨,或双钩,或设以淡色,或竟以没骨,估计是目之所见,心有所感,兴之所至,泚毫所作的。构图虽简,但造型甚准,最不易者能神闲意定,故有安祥平和之趣,堂皇富贵之态。
乾隆御笔《杏花图》
图中以墨掺加赭石,采取勾写、点染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杏树枝杈在雨雪浸润后皮色湿重而又粗砾毛糙的质感;在杏花的描写上,使用灿若朝霞的红色,突出了其御制诗中所描绘的杏花在澹烟微雨中展露笑颜,不输梅花的曼妙姿采,疏疏朗朗,绛云一枝,正所谓“动人春色不须多”。
乾隆御笔《濯足图》
此图为纸本水墨,前景画山石江水边,巨石上几株高树耸立,小船隐于江边的巨石旁,只露出半个船身,一位老者坐于船头,神态安然,赤足洗涤;越过雾霭弥漫的江面,远景是更加高耸的远山,山巅一人昂首伫立。画幅左上有乾隆皇帝自题诗一首:“振衣濯足句诚高,足见太冲兴致豪;千仞之冈涧□水,一时陟降岂无劳。乙巳仲春中澣偶仿金铉濯足图,戏题以句。御笔”。
乾隆御笔《寒山别墅图》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必到寒山别墅,可见乾隆对寒山别墅独爱有加。此幅《寒山别墅》,用笔圆柔婉转,多中锋藏锋,所以少尖利出锋。在构图、造型上有拙朴之感无巧媚之美,比较接近于宋人的稚拙纯真之美。加之画作上三段题跋,有一种不徐不疾的雍容大度,非一般能工巧匠所能有所能拥有的气质。
乾隆 金莲花
乾隆皇帝的这幅作品,是他传世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写生绘画,尽管在一般人看来,他的绘画技巧确实稍嫌笨拙,但正是这种笨拙、幼稚的笔墨才是他本人的亲笔之作。
兰竹秀石
此作仿赵雍(1289—约1360)写兰竹秀石,画法简拙,但不失厚朴之趣,韵味不俗。与他的书法相比,格调更高些。观其坡石的皴染,似与当时董邦达、张宗苍辈为近,盖耳濡目染,影响较深的缘故。
乾隆御笔一枝独秀
此作写书斋古梅,画法简拙,但不失厚朴之趣,韵味不俗。此作有些奇怪的是中央上方的印,通常多见乾隆老爷子盖在别人的画上,没想到在自己的画上也这么盖,还盖歪了。
乾隆御笔双清图
乾隆御笔《仿倪瓒树石图》
乾隆御笔《盘龙松》
乾隆 御笔汉柏图
乾隆《岁寒三益图》
乾隆御笔《松菊图》
乾隆 御笔双塔峰图
乾隆御笔山茶 墨竹对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