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一文看懂千年泉州港
Quanzhou
近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顺利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本次泉州申遗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螺蛳君就带大家一起穿越千年,去欣赏曾经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东南巨镇……
01
天然良港
泉州港的形成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
泉州背靠连绵不断的戴云山脉。浩浩晋江由分别发源于永春和安溪的东、西溪在南安汇合而成,从泉州古城西南穿流而过,注入大海。东面是台湾海峡,大陆海岸蜿蜒曲折。
●来源-公众号“星球研究所”制作的泉州区位与地形示意
绵延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众多港湾,兼具河口港和海湾港的优点。喇叭型的泉州港开口大,内河水域宽阔,便与航船直接进入内河停泊避风。
再加上东南沿海温暖的气候,在此建港无疑非常合适。因而早在唐初,泉州港的贸易就已初具规模。
02
唐五代:奠基
唐代泉州就已逐渐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中外商人云集,“南海蕃舶”常到,出现“船到城添外国人”的繁荣景象。本地商人从事海外贸易,来自扬州、江西等地的外地商人来泉州经商。
唐末五代是泉州海外贸易发展重要的历史时期,风云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为泉州发展提供了契机。
“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原移民泉州的规模再次扩大,使泉州劳动力激增、生产技术提高。在这一时期,泉州大规模围海造田、开垦梯田、兴修水利、广泛种植经济作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以东南海港为依托的“海上丝绸之路”日渐兴盛。梁安港(泉州)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也在这一时期形成,瓷器开始外销。
●“海上丝绸之路”泉州的通航地区,来源-星球研究所
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唐书称“黑衣大食”)取代倭马亚王朝(唐书称“白衣大食”),迁都巴格达后,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加强与印度洋乃至东亚地区国家的商业交往,原先已经形成的东亚航运贸易圈和印度洋航运贸易圈被更紧密地串联起来。
03
宋代:黄金时期
两宋是泉州港发展的黄金时期。泉州相对平静地由五代过渡到宋初,社会经济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自唐朝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泉州港,不仅依然与海外各国保持密切的通商贸易关系,而且还面对着新王朝建立后百废待兴而出现的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这个市场能够吸收由泉州港商转运而来的货物并提供出口的物产。这一切为泉州港在宋代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极好的环境。
两宋统治者都很重视海外贸易,积极招徕外商,对促进海外贸易有积极贡献的外商和华商予以官职;大力鼓励民间商人进行贸易;尊重各国宗教信仰,并为外商的经商活动提供种种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市舶司的设置对泉州海外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早在唐代,在当时最繁华的海外贸易中心广州,一个管理海外船舶、贸易及征税和接待外国商使的机构“市舶使”就已经出现了。宋哲宗年间,为了适应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要求,宋王朝正式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大大提高了商贸效率。
●市舶司
两宋时期,泉州港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海外航线。大致有如下几条:
1.由泉州港北上经明州至高丽、日本航线;
2. 泉州至东南亚航线;
3. 泉州至南亚和西亚航线
●海外航线
04
元代:鼎盛
南宋末年已跃居全国海港首位的泉州港在元代继续发展,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口岸。
元代,泉州的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为港口直接提供外销货源。同时,航海技术的进步也为元代泉州港崛起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元统治者仿南宋制度,设置市舶司并改进相关法则。完善的市舶管理办法降低了交易成本。
得益于多方有利条件,元代泉州港对外贸易的规模远超前代,与之有来往的国家(地区)数量高达一百多个,港口对外辐射面囊括了东北亚、东南亚直至北非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泉州港外贸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陶瓷、丝布、金属器具、乐器等商品通过泉州港远销海外,深受海外国家人民的喜爱。
泉州港的繁华获得众多外国旅行家、学者赞誉。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称泉州“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马可·波罗更在其《游记》中更是记录了泉州“船舶往来如梭,货物堆积如山”……
●宋元泉州盛况
05
后记
元末兵乱,明初海禁,泉州港日渐萧条。洪武七年罢泉州市舶司,宣告了泉州作为世界大港的历史终结。明清时期泉州港已萎缩成一个地方性小港。
泉州港,这颗宋元时代的海港巨星虽然殒落了,但在历史的漫长岁月中,它曾是东方世界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为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段色彩斑斓的传奇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至今仍闪烁着文明之光。
文案:李佳滨 | 编辑:金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