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府城的文化教育

历任顺德府知府对府城的文化设施十分重视。认为“学校所以兴教也,其制详于成周”。汉代时桓帝刘志下诏修建孔庙,并命令孔子后裔孔和为守庙官,进行定期祭祀。北魏时在全国建立了周公、孔子的同祭。但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文庙是在唐代。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大唐王朝,即位后反思了隋代灭亡的教训,认识到“德以修已,教以导人。” 用道德来规范教化天下百姓,百姓就会品性淳朴而心悦诚服,君子的政令才能够得以实施。为此在唐代初期,在国学和国子监各立周公和孔庙一所,四时祭祀。宣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基,于是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赠孔子为司寇,谥'文宣’。后来,又停周公祀场祀孔子,尊为先圣。诏令全国“州县皆特立孔子庙,四时致祭”。还为孔子塑像并亲自到曲阜孔子墓祭祀。这样孔子的的至尊地位已经形成。

顺德府学校建自唐,宋元多次建设,明清两代对府城学宫与文庙进行扩修。在地方文献中我们可以查到明清时对文庙的修建历史。其中宋金元多次建设。到明代杨浩进行改建,成化年间吏部尚书崔恭与通判李观重新建设了明伦堂。知府林恭增建了号舍。嘉靖七年(1528),知府于桂进行重修,十四年(1535)知府孙锦重新的闢学西门。万历十一年(1583)知府王守诚重建了周围起墙“凡五百二十步,高一丈二尺,厚三尺。”对文庙中的所有建筑进行全面的大修。其中重点翻修了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奎星楼等。

现迁存于达活泉公园内的大成殿,即为府城文庙建筑群的其中一座建筑。文庙也称为儒学。座落在顺德府衙的西北,从《顺德府志》记载看,宋金时的邢州儒学也是在这个地方。当时的金代节度使曾进行过大修。元代时,顺德府的官员对大成殿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明代的天顺三年(1459),顺德知府杨浩对此进行一次扩建,将儒学改为文庙。后历任知府多次进行大修如明万历年知府王守诚、隆庆年知府徐衍、嘉靖年知府于桂;清代顺治年知府李盛枝、知县朱国治,康熙年知府鲁喜、潘云鹏,雍正年知府朱鸿绪,乾隆年知府王畹、徐景增等等。

顺德府文庙,是以大成殿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从遗留下来的资料看,入门处建有戟门,戟门前有一水池,水池两侧凿有二井,分别为“渊泉”和“活水”。进而为棂星门,东西建两坊。坊外建有门楼,东侧为圣域楼,西侧为贤关楼。进行文庙之后就是文庙中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在大成殿后建有名宦祠和敬一亭,右侧建有明伦堂,明伦堂后建有启圣祠,敬一亭;再后建有高高的尊经阁,阁内有藏书万卷。此外还有教授宅和训导宅等附属建筑。书院建在文庙的西侧,奎星楼建在文庙的东南隅。

除此文庙还有学田,据记载在康熙八年,当时的书院官员蒋超,知府李嘉胤从自己的俸银中捐助置田“一顷七亩”,以供书院日常的开销。书院每年招录学生是“入学文额二十三名,附唐山屯二名,武额二十名,附唐山屯二名。

府城内除府文庙还有邢台县文庙。其地点在南门内城下,为明代洪武三年建(1368),明代的万历年知府王守诚等人进行过大修,建筑与府文庙相同,只是规模略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