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轶事| 刘庆柱:还原历史 对话古人 2024-08-02 23:35:33 刘庆柱 记者 杨崇海/摄刘庆柱,1943年生于天津,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以来,刘庆柱在丰富的田野经验和第一手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他先后发表涉及古代宫城考古学、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都城建筑思想理念、古代都城遗址布局形制等主题的论文3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其中多部在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时间回溯到1962年,年仅19岁的刘庆柱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和大学同班同学李毓芳被分配到陕西的部队农场劳动锻炼。这段异常艰苦的经历,被刘庆柱视为最可贵的人生财富,使他更加坚定了从事考古研究的决心。1972年,刘庆柱来到咸阳地区文教部门工作,并与已成为刘庆柱妻子的李毓芳携手走上了田野考古之路。1973年开始,刘庆柱先后参加并主持了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他认识到,古代都城与古代帝王陵墓,是承载古代国家历史的重要物化载体,蕴藏着深厚的国家认同核心理念,折射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这些内容也成为了他主攻的研究方向。刘庆柱认为,首都是国家政治统治中心,其代表性建筑从不同层面反映、折射了国家政治文化不同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些东西弄清楚,才有可能把国家的社会历史、社会面貌理解清楚,并进一步通过考古学的“物化载体”,探索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核心理念”与“文化基因”。为了获得第一手考古资料,刘庆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穿梭于偏僻的田间、崎岖的山路。白天进行田野发掘工作,晚上坚持整理资料,往往一处遗址发掘完毕后不久,研究简报也同步编写完成。正是这样的使命感和学术抱负,使刘庆柱成为考古学领域里最高产的学者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执着精神,如今他依然奔波在田野第一线。如何又好又快地编写考古报告?刘庆柱表示,首先要坚持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第一线,这样才能对考古发掘资料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其次要尽快使田野考古资料形成“考古发掘简报”“报告”,并产生相关论文及专著。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推动学术的发展。在刘庆柱看来,考古学者要有质疑精神。考古研究要想取得发展,就要做到“否定之否定”,对前人说的不完全的、那个时代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后人不断地发现、研究并解决,只有这样科学才有了生命力。刘庆柱寄语青年考古学者,在未来考古研究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长处,辨别吸收国外考古学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着力提升考古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考古学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刘庆柱说,做学问不仅要享受其中的乐趣,还要意识到身上肩负的使命。学者要运用考古学的方法、理论,探索历史,以真实面目还原历史,从而吸收历史经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更好服务国家的发展,深化国家认同。 赞 (0) 相关推荐 朱乃诚: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下)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小时前 四 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考古学开始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标志.1949年秋,中国科学院成立,并在同年秋和翌年春分别恢复对周口店遗 ... 考古的魅力!一篇教学计划要求的实习报告,竟在朋友圈当成美文来读! 二里头遗址田野实习散记 / 董苗 / 每个学考古的人,大概都难以抵挡田野考古的魅力. 一句话说来,没有经历过田野的训练,就不算真正的考古人. 从"最早叫中国"的地方 来到" ... 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绪论(一) 一 古代都城考古学的学术意义 考古学是通过人类及其与之相关遗存的物化载体研究人类历史的科学.考古学一般分为"史前考古学"与"历史时期考古学",分别研究人类原始社 ... 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绪论(四) 七 古代都城考古方法 1.从"已知"到"未知"的早期古代都城认知问题 如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中,对"未知"古代都城(主 ... 前无古人,后无同者,李学勤、刘庆柱作序,寸耕堂题天齎楼瓦当六十品(之一) 编者按 四年前,"寸耕堂题天齎楼藏文字瓦六十品"学术展轰动京城,一时好古爱书者争相传颂,展览成为当年瓦当收藏与书法界的一大盛事.这一展览珍贵难得者有三:天齎楼所精选的瓦当品类皆为文 ... 学林轶事|严以治学 笔耕不辍——历史学家蔡美彪的学术贡献与治学 蔡美彪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立传的历史学家.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蒙古学奖"以及"全国离退休先 ... 刘庆柱:读《中国历代瓦当考释》有感 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原副院长王保平.秦砖汉瓦博物馆馆长任虎成主编,古代瓦当收藏家任虎成将散落于全国各地民间的古代瓦当收集于一起,书中瓦当及其他建筑材料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时代,个别到近代.编者 ... 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绪论(三) 五 中国古代都城布局形制理论 1.都城布局形制发展与社会形态关系(单城制.双城制与三城制) 都城是国家政府"平台",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政府功能不同.组成不同,加之随着人类历史发展 ... 学林轶事| 王阳明的至圣之道 成就圣人的理想人格,是儒家自孔子以来最为坚定的信仰.虽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荀子也说过"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 ... 学林轶事| 寻常人家有清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林轶事 | 从“诗话”说开去 日前在小区里散步,有邻居突然问我,"诗话"是什么?能不能给简单介绍一下?我问他,为何对此感兴趣?他说,孙女大学读的理科,现在毕业了,突然说喜欢古典诗词,想考文科研究生.但毕竟她没有 ... 学林轶事| 追随龚书铎先生问学记 [核心提示]在当代中国,凡读过大学历史学专业的人,对龚书铎的名字不会太感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多数同学上课使用的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教材是由龚书铎等人编写的:二是在任课老师开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