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部编版七下历史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了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共记载了药物 1800 多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时珍
《本草纲目》插图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本草纲目》出版后,人们到处传播它,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李时珍被称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及插图
宋应星(1587- 1661年),字长庚,奉新(今江西)人,万历举人,明末科学家。明亡后弃官归故里,潜心实学,著述较多,以《天工开物》最为有名。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
3、《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徐光启
译著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等。对中国当时的数学、天文、历算、军事、测量、水利和农业等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农政全书》共六十卷,五十多万字。全书分做十二门,包括农本、田制、水利、农器、农时、开垦、栽培、蚕桑、牧养、酿造、造屋、家庭日用技术以及备荒救荒(荒政)等方面。重点在开垦、水利和荒政,篇幅占全书一半以上,成为这部书的显著特色。
徐霞客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的各种特征,在世界上,他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徐霞客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关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 有“天下雄关”之称。
评价:在长城的修筑史上,明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一方面,长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也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另一方面,修建长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滋长了中原皇帝固土守旧的思想。总的来说,长城是我国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奇迹。
价值:防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青砖砌筑。明长城比较长。秦长城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长城,全长五千多公里;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全长六千多公里。明长城还增加不少城堡和烽火台,在重要关口,修筑了好几重城墙。
2、北京城
北京城鸟瞰图
修建: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大规模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北京城平面图
构成: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
“9”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频繁出现。九龙壁、九龙椅、81颗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5条脊、檐角兽饰9个。九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为9梁18柱。故宫内房间数总共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意。
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以宫殿为重点,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天安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 。
三、小说和艺术
1、《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罗贯中。是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
桃园三结义
2、《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影视作品
武松打虎
3、《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西游记》影视作品
狮驼岭
4、书法名家有董其昌。绘画名家有徐渭。
董其昌作品
徐渭作品
5、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著《牡丹亭》通过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汤显祖
《牡丹亭》剧照
四、文学表现形式的演变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