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曲《白雪》,说一下立冬

今日立冬,交节时分:2018/11/07   戊戌年九月三十 19:31:39  星期三

第十九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225,南纬 -16°19' ,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 33°47'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我们先来听一曲吴兆基弹的古琴曲《白雪》,感受一下那千山暮雪、蛰虫伏藏、草木凋枯之景。

一听说立冬了,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冬天来了,要冷啦,把这一天当成冬天的开端,也就是古代讲的孟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孝经纬》中说:“霜降后十五日,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所以,对立冬的理解还不能仅仅认为是冬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跟我们现在理解的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太一样了,冬是指一年的田间劳作结束了,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之意。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就要结冰了。但从气候上看,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这个时候,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到了十月, 立冬是节, 小雪是气,是纯阴的坤卦,纯阴无阳。尘归尘,土归土。等待一阳来复。虽然天气变冷了,但还不算最冷,真冷还要到下个月。前面说了,在这个月还有个小阳春,在冷的时候一定有个几天,大概三天,当中会转成暖的,虽然不像春天般暖和。这个是在哪一天呢?十月有三十天,是初一到初三呢?还是二十到二十三呢?每一年不一定。冬天是吹西北风的,但是十月小阳春可以在这三天当中转为东南风,东南风一吹就转暖和,《三国演义》里写的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在这个时候借的。其实,这个事儿是作者把周瑜借东风的计谋安到了诸葛亮身上。自古以来文人有个怪毛病,喜欢同情弱者,冤枉才者,污蔑强者。说到底还是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在作怪,现实中奈何不得,只好通过文章和小说来意淫,吹捧虚伪的弱者,如刘备,棒杀直率的枭雄,如曹操,从而让自己的嫉妒心得到释放。虽然前面把周瑜的军事才华安到诸葛亮身上,历史事实让写三国的作者们没法给诸葛亮圆场,后面还是暴露了其在军事上的弱智。这个借东风用的就是《易经》里的十二辟卦,周瑜算定了小阳春时会吹东南风,弄懂了《易经》上两句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配合天干地支一定是小阳春转成东南风。

立冬三侯

一侯: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二侯: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内景经》曰:“肾属北方水,为黑帝。生对脐,附腰脊,重一斤一两,色如缟映紫。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左曰肾,右名命门,生气之腑,死气之庐。守之则存,用之则竭。为肝母,为肺子,耳为之官。天之生我,流气而变谓之精,精气往来谓之神。神者,肾藏其情智。左属壬,右属癸,在辰为子亥,在气为吹,在液为唾,在形为骨。久立伤骨,为损肾也。应在齿,齿痛者,肾伤也。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肾邪自入则多唾,膀胱为津液之腑,荣其发也。”《黄庭经》曰:“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名十玄,主诸脏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其声羽,其味咸,其臭腐。心邪入肾则恶腐。凡丈夫六十,肾气衰,发变齿动,七十形体皆困,九十肾气焦枯,骨痿而不能起床者,肾先死也。肾病则耳聋骨痿,肾合于骨,其荣在髭。肾之外应北岳,上通辰星之精。冬三月,存辰星之黑气,入肾中存之。人之骨疼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衰也;人之齿堕者,肾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欠者,肾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肾乏也,人之色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紫而有光者,肾无病也;人之骨节鸣者,肾羸也。肺邪入肾则多呻。肾有疾,当吹以泻之,吸以补之。其气智,肾气沉滞,宜重吹则渐通也。肾虚则梦入暗处,见妇人、僧尼、龟鳖、驼马、旗枪、自身兵甲,或山行,或溪舟。故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戒谨,节嗜欲,止声色,以待阴阳之定。无竞阴阳,以全其生,合乎太清。

什么是“根”?根就是根本、开始,是肾气的起始。肾经的起始穴叫“涌泉”,人的精气就像泉水一样从这个地方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头顶天,脚踏地,地气从哪儿上来呀?就是从这儿,涌泉穴,因为只有它直接贴在地面上。因此我常跟大家讲要暖脚,不要打赤脚,现在的地板不是泥巴,是水泥、是磁砖,金性很重,寒凉得很,要多泡脚。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后,水要泡到足三里穴的位置,泡完后用两手大拇指在涌泉穴位上按揉。按完后用两手掌搓双足内侧面,也就是脚大拇指侧面。这里有很多重要穴位,肾经、脾经都从这里经过。搓到温热就行了,如果能再按按就更好了。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秋三月,要早卧早起,这个早也不要早于鸡叫之前。立冬以后,起床就要起晚一点,怎么才叫晚呢?等太阳出来了才起来。我一直告诫大家:要做一个与太阳同步的人,太阳出来,阳气始发,人体接受了这份阳气,老年人这时起床不易被阴气所伤。在精神调养上也要做到“藏”(“若伏若匿”),《灵枢》:“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切勿扰乱自心,拼命追逐,以致扰动潜藏的阳气,影响五脏六腑的生理机能。注意御寒保暖,尤其注意背部和腿脚的保暖,毛衣毛袜穿起来,切不可要风度不要温度。要稍微运动,但一定要避免过度运动流汗伤卫阳,冬天出汗过多,来年一定咳半声嗽。冬藏时节,宜节欲保精,减少房事。

五运六气

中运: 火运太过
司天: 太阳寒水
在泉: 太阴湿土
客气(五之气):少阴君火
主气(五之气):阳明燥金
所辖时间:2018-09-23[秋分]~2018-11-22[小雪]
客主加临:
五之气: 不相得,从。

戊戌岁五之气,自秋分日寅初,至小雪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商金,客气少阴火,中见火运,气与运同,不司气化,时令至此,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宜调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宜黅,间谷宜豆,则热不为邪

秋分至小雪这段时间,客气少阴君火当令,少阴君火主热,所以这段时间气温略有回升,草木等植物生长又有点儿活跃。客气君火克主气阳明燥金,天克地为顺,所以,人体内部气分,从秋分时的阳气开始入内已变成完全入内,体内转为纯阳,以抵抗寒冷的天气,正常人在这段时间会感到比较舒适。吃什么比较合适呢?咸、甜、酸三种味道的东西都吃点儿,各种豆类及其豆制品可以多摄入。我这段时间比较喜欢吃山核桃、酸萝卜、自制的五香花生,再喝点儿自己制作的三高茶、消食茶、咽炎茶,就算偶尔上火,也很快消失。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拜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后来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补冬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地补。

立冬时,北方包饺子,蘸醋加蒜蓉吃,那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这一天为什么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山苍子根

地菍根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一般都搞一些药草来炖着吃。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菍根、黄鳝藤、虎尾轮、五指毛桃等剁成片,下锅和猪蹄或猪骨头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浙江绍兴的补冬之法就是酿黄酒喝,黄酒补气血,美容颜。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导引功

图中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每天清晨,双腿盘坐,头转向左方,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 15 次,然后上下齿相叩,即叩齿 36 次,漱津几次,待津液满口分 3 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 3 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 36 息而止。此功法可改善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能俯仰、咽干、面色无华、胸满呕逆、头痛等症。

最后,我演示一下用十二辟卦来画太极图。

“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是谓“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此十二卦中,阳爻递生的六个卦,即从子月复卦到巳月乾卦,阳爻从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复卦初爻为阳爻,临卦是初、二爻为阳爻,泰卦是初、二、三爻为阳爻,大壮卦是初、二、三、四爻皆阳爻,夬卦是初、二、三、四、五爻皆阳爻,而乾卦则全为阳爻,在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次增长,故称为“息卦” ,“息”即为生长之意。反之从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阴爻逐序上升,阳爻依序递减,从乾卦到到姤卦,初爻为阴爻所取代,从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以至坤卦,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步消失,以至全无,故称为“消卦”。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中气冬至)为复卦,为一阳来复之像(初爻为阳爻),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而午月(中气夏至)为夏至过后,阳气盛极而转衰、阴气初生(初爻为阴爻),寅月阴阳调和(三阳爻、三阴爻)故初春为“三阳开泰”,其义即源于十二辟卦。古代的人,在描绘二十四节气的情景和节气特征,不仅用到一些自然现象的描述,还用到卦象、卦气的概念来形容。

这样,通过十二辟卦,就把太极图完成了,二十四节气也配在里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