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看“犇”!十香园纪念馆展出60多件刘济荣“牛”’专题国画
嘉宾合影
为了弘扬岭南书画文化,激发观众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同时也为给留穗过年的群众提供精神文化盛宴,春节期间,十香园纪念馆策划了岭南书画名家刘济荣的专题展览,“犇向祖国——刘济荣‘牛’专题国画作品展”。据了解这是十香园纪念馆首次举办此类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展。
老艺术家陈金章(右二)参观展览
此次展览展出刘济荣不同时期以“牛”为主题创作的国画作品共六十余幅,分为“牦牛”“岭南牛”“咏牛书法、速写”三大部分。“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老艺术家梁世雄(左二)、容璞(左一)参观展览
刘济荣不仅创作了大量画作,而且在长达40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美术人才。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六十年代起各期毕业生,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并活跃于岭南画坛。
活动现场
2月9日开展当天,作为展览配套活动,展览主办方还在十香园纪念馆举行“挥春送福”活动,邀请书法家现场泼墨挥毫,并将“福”字免费赠送给现场观众。老艺术家陈金章、梁世雄、容璞、廖红球、燕陵、彭强华、肖希正、陈荣胜,艺术同道陈伟安、何俊华、朱颂民、黄健生、刘志辉、张森霖、张铁威、陈天硕、秦建中、廖华才、李炼忠、姚涯屏、杨峻、李琰、黄稻子、李卫东、陈开宇、韩帮文、李世云、万测宇、黄浩深、黄汝鸿,刘济荣家属代表,海珠区文博系统代表等出席了现场活动。
展览厅现场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社会,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牛文化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被创造与书写。使得中国牛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绵延不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以牛入画,自唐代起,成为中国古代绘画重要传统题材之一,唐韩滉的《五牛图》就是以牛为题材的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历代以牛喻志向、以牛自比的文人画士,高手不乏,咏牛画牛的佳作,比比皆是。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李可染斋号“师牛堂”、黄胄画牛喜题“俯首”等等,显见文人画士对牛的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敬爱,这也是他们通过对“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描述和刻画,在平实质朴中诠释出人生大哲理。
展览厅现场
当代岭南画坛,亦有一“牛”人,其擅画牛,且以牛自喻,以“犇”自律。概因刘先生以牛为品德之范,以“犇”昭示为艺准则:一牛生活得,一牛传统来,一牛为时代。终于当代画坛,踔越大成,独树一帜。
展览厅现场
统观刘济荣先生作品,无论盈握小帧,抑或长卷巨制,善于剪裁,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往往以浑厚的墨块间以概括严谨的线条勾勒,形成了写与工、浓与淡、疏与密、虚与实的对比,又把一切绘画符号,凝冻在点滴如冰的浑厚和含蓄之中,呈现出特别的蕴籍,于滚滚红尘之中,以三寸之柔豪,写出内心之大境。律如乐韵,层次重重,耐人寻味,实现了现实生活的体验及时代的审美意识。
展览厅现场
艺术来自生活,固有写生之为,画论谓之“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物象的生命力与精神。且以此寓兴,寄寓画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进而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刘济荣先生画作,基写生而写意,在“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紧紧抓住物象与人们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使得画作,既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表达自我积极的精神与追求。使得刻绘物象,真切传神,朴实自然,具有浓厚的意趣与艺术感染力。
“写福送福”现场
作品欣赏
饮水思源
48cm×45cm
2005
牧牛图
70cm×46cm
2003
草原牧笛
70cm×46cm
2007
草原情
70cm×46cm
1999
青藏高原
190cm×500cm
2008
牧牛人
169cm×1140cm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