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丨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关键性的一步。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必须在审题上苦下功夫。同学们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读透吃透文题呢?下面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抓“题眼”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如:《偶然的发现》《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友情提醒:在不同的短语中,题眼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着的。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如中考作文题《那个温暖的表情》中“温暖”就是题眼,它要求本文在叙写“表情”这一主要内容时必须突出其充满阳光、充满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感受。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

看虚词

在命题作文题目中,我们千万别忽视“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它们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一个。

《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想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这些虚词往往在题目中很不起眼,同学们也就容易掉以轻心,甚至视而不见,导致成为难以改正的错误,这是格外令人惋惜的事情。

找隐义

有些题目除了本义外,可能还有比喻义和引申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细细品味来挖掘题目背后的更深含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

中考作文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对象可以是自然的季节,也可以是生命的季节,还可以是社会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季节。

中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抒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上文所述作文题目《留给明天》,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

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

②从到底该留些“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定范围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同学们必须反复推敲,确切掌握,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

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如《黑板上的记忆》,这个题目规定了无论你写什么内容,都必须与黑板有关。《我们家的星期天》写作时就要注意星期天所发生的事,而且仅限于在自己的家里。

审详略

详略安排是作文中不可小觑的环节,若同学们处置不当,很容易让文章头重脚轻,重心不稳。

例如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同学们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

可是有些同学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而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由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审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遗憾的是,我们还是经常会发现一些考场作文出现偏题、离题的现象,这样的作文即使语言、选材、内容都不错,也只能与高分失之交臂。还有的同学对题意理解流于表面,不能充分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因而写出的文章虽不离题,但很肤浅,难以很好地表现题意,不能体现鲜明的个性,最终的作文成绩只能平平而已。

但愿以上关于命题作文审题技巧的讲述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微写作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去尽情描绘,用心抒写。

题目:那是一首诗

审题指导:

①由文题中的“诗”字,我们可以确定,要写的内容一定是给我们以欣喜、感动、美好之类的东西,留在我们心底的一定是最深刻、最感人,且愈久愈香的记忆。引导词中“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也暗示了这一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那”具体化。

②“那”是“岁月”,是“生活”,可以是某个时间,也可以是某一类生活,还可以是我们人生路上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确定写作内容:

我们在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 “那”确定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指代时间。如“童年”“初三”“春天”“夏夜”等;

②指代地点。如“故乡”“宿舍”“清晨的校园”“晚自习时的教室”等;

③指代人物。如“父爱”“奶奶的唠叨”“师恩”“友情”等;

④指代景物。如“那片草地”“那微黄的灯光”“那孤独的树”等;

⑤指代其他事物、事件等。如“名著”“活动”“精神”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