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56|正己与正人
正己与正人
今天讲几句:“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今天已经没有“婢仆”的概念,不过有“公仆”的概念,也就是我们政府的公务员,所以今天可以把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下属,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品行端正非常重要,仁慈宽大才难能可贵;如果是利用强势或者权力逼迫下属服从的,下属往往是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他人才会心悦诚服而且没有怨言。”
政治上的上下级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尽管还是属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范围,但今天的行政已经不是单纯在人际关系上的处理,还涉及到业务能力,我们这里主要从教育的角度谈谈正己和正人的问题。
教师能改变一个人吗?或许作为教师的朋友会认为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尽管我也是教师,但我常常认为教师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学生;只能正己,不能正学生。可能有朋友会问,既然教师不能正学生,那教师还有什么用呢?如何体现教师的价值呢?有个学校用这句话作为学校的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如果把它是作为学校宣传的口号,我们“呵呵”就算了;但如果要较真的话,这句话还真有可以较真的地方。在大部分人看来,学生向上、向善,学生从差变得优秀,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教师的作用不过是外因,外因不过是配合内因发生作用而已。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在学校受到种种文化环境的影响,包括接受各种规章制度的要求,学生的改变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假如我们把环境和制度规范这些称为“打磨机”,用这些“工具”对学生不断进行“打磨”,把学生身上一些不良习气给磨掉,如果这么看,教育或者教师的确有如此功能。不过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普通的产品,流水线的产品往往是千篇一律,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育人的角度看,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方法方式,教育要讲究因材施教,如果教育有统一方法的话,那必然是无论采用什么教育方式,教育要触及到一个人的灵魂,教育要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唯有如此,教育才是教育,教师才是教师。
我在《教育能改变人吗?——悲谈张扣扣事件》一文(未发表)中写了一段话:“高院判了,没有悬念,张扣扣被判了死刑。尽管张的父亲希望法院刀下留人,为的是能有个儿子为他送终,这也是一个农民最淳朴的要求,要求不过分,当然法院的判决也不过分,而张扣扣本人也坦然接受法院的判决。因为22年来,他就一直为今天这一刻做准备。我想他在听到宣布判决的这一刻,他的人生已经“圆满”,已经在精神上画上了句号。一切都看似合情合理合法,但结局是悲哀的,尽管这个事件是个案,人死如灯灭,但在我看来,无数的旁观者才是真正值得悲哀的人。法律是冰凉的,但我在想,教育为什么不能改变张扣扣22年来“报仇”的想法?教育为什么不能让王家父子有点怜悯心?22年前的悲剧发生之后,教育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多点关注这两个家庭,从而导致发生在22年后的悲剧再次上演。所以,我只能哀哀地问一句教育工作者:教育能改变人吗?”
教育当然不是万能的,如果把教育只放在学校的话。但最重要的教育场所是家庭和社会。不过通过相对单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学生,能否适应复杂的社会呢?如果教育是为了让学生适应万变的社会,又如何开展教育呢?问题还是回到自己上,教育首先是教育者自身的觉悟,因为教育只能正己,不能正别人。如果教育能够正别人,那是因为教育者正了自己,并且也只有是教师正了自己,才有了正别人的前提和机会。当然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家庭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千方百计创造更好的育人环境和正己的氛围和约束,那么正别人的事情只需要交给时间。
我们从《弟子规》这一段,从讲人际关系到讲教育,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能量想有限的,但只要有了正己的心念和行动,只要大家一起来,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能量又可以是无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