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三集

少     年  (十三)

老爷的手,粗糙得就像戴着钢盔甲的手套,不怕任何木刺扎。记得姥爷给妈妈编苕条筐时,每一根苕条都要用一个木头顶尖,从上往下一破三瓣,然后才能用破好的苕条编筐。

木头顶尖就是一个像陀螺似的圆木,木头尖的一头有三道凹槽,沿木头尖的表面,平均分成三份,把苕条大头,用木头尖用力顶入苕条心里,当苕条沿着三道凹槽被平均分成三半,再用力将木头尖,纵向向苕条的粗头顶去,苕条便沿着三道凹槽一分为三。

姥爷根本就不用那圆木头顶尖,只见姥爷左手拿起苕条,右手用食指尖顶入苕条粗头的中心部,右手一用力,那苕条便一分为三,动作快如闪电,一会就把准备编筐的苕条全部破完。

只是,姥爷到了晚年,双手由于太粗糙,开始裂口、出血、疼痛,什么药也不好用,直到去世再也没有治好。姥爷是1984最先去世的,几年后姥姥也去世了。

我们的姥姥虽然是姥爷后娶的老伴,但是对我们就像亲姥姥一样呵护,我们从来就没有感到姥姥不是亲的,从小就觉得她就是我们的亲姥姥!

姥姥去世前,我请假去了样子哨,看望姥姥。那时姥姥在大舅家里卧床不起,已经不认得我了。由于当时我还没有退休,再加上我突然病了,又拉又吐,只住了三天便赶回单位上班,那是我见到姥姥的最后一面。

现在,姥爷、姥姥、妈妈、大舅、二舅都已经先后去世,虽然姥姥家上一辈的亲人都已经不在了。但是,姥爷家厨房里,蒸白面和玉米面发糕的香气,永远保存在我们内心记忆的深处,仿佛随时都能闻到!

从朝阳镇到沈阳的火车一进沈阳南站(现在叫沈阳站),就看到爸爸推着我们家的手推车在站台上等着接我们。

手推车是我爷爷和奶奶小卖店上货的工具,和现在的手推车一样,钢管焊的车架子,只是车轮的外带不是充气的,而是用厚厚的橡胶做成的实心轮胎,比起充气的轮胎,推起车来感觉要费力些。

卸下火车上这11麻袋的干野菜,开始装车;由于我家的手推车太小,一次只能装六麻袋干野菜;我和大弟雨泰只好分成两次,在爸爸的帮助下运回到沈阳南八马路的家中。

回家后,这11麻袋干野菜,一直吃到1962年的3月份,解决了我们家大半年粮食不够吃困难。

暑假开学后,有一个星期天;我在沈阳铁路商店的门口,看见一个卖小兔崽的老农,每只兔崽一角钱,我便回家向妈妈要了两毛钱,买了一公一母两只兔子。

我们家楼下的小棚子,是一个四面用碎砖头砌成的小院,4米乘4米见方,靠东墙有一个两米宽的棚子,用油毡纸压的顶防雨。家里的杂物,包括那辆手推车平时就放在这里。

买回来的兔子,我就在小棚子里用碎砖砌了一个窝,里边放了些干草,把两只兔子放在窝里。我每天放学后,便到运河南岸的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系去割青草,拿回来喂兔子。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系,在沈阳市和平大街的最南端,位置在南运河(现在叫带状公园)的河南岸路东。

由于全国大饥荒,从1960年开始,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系已经没有人再在操场上运动了,整个四百米一圈的标准跑道和操场,长满了高高的青草,就像一片大草原。

兔子最爱吃的是一种像马莲的扁叶草,这种草很多,占了运动系操场的三分之一,我家的兔子是吃不完的。

兔子长得很快,三个月后兔子突然在窝里挖起地洞来。很快,母兔子繁殖了一窝小兔崽,大概有四五只,因为兔仔都在地洞里,所以无法数清。

半个月后,小兔子便陆续爬出了地洞,在窝里来回跑动。

又过了三个月,小兔子就都长成了大兔子。而那对先买来的兔子又下了一窝。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兔子三个月就能繁殖一窝!

到了1962年的春节前,除了最先买的一对兔子外,我已经有了11只大兔子可以杀了吃肉。

(未完待续)

赵雨祥,清风细雨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于  铁岭银州

1、这张照片是我们家十口人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拍摄于1967年春节前,在沈阳市市生生照相馆拍摄。

前排坐着的四人,左起:妈妈吴凤英、奶奶赵赵氏、爷爷赵荩忱、爸爸赵晓光。

后排站立的六人,左起:妹妹赵雨兰、姐姐赵雨琴、清风细雨赵雨祥、大弟赵雨泰、二弟赵雨民、老弟赵雨安。

照片里,我们兄妹六人穿的衣服和鞋,都是妈妈手工为我们缝制的。

因为买了缝纫机,比起用手针缝制衣服,速度提高了80%,但衣服的裁剪所用时间,还和原来用时一样!

拍完这张照片12年后,1974年爷爷去世(享年75岁);1980年奶奶去世(享年80岁);1993年6月9日妈妈去世(享年67岁);2018年6月1日爸爸去世(享年92岁)。

2、这张照片是1946年爸爸和妈妈在哈尔滨的大婚照片,那一年爸爸妈妈都是19岁(周岁)!

照片前排中间的新娘和新郎是妈妈和爸爸,紧挨着伴娘的是我的奶奶;二排右数第三人是我的爷爷!那一年奶奶44岁,爷爷46岁!

(0)

相关推荐

  • 第958篇:我是个没出息的孩子(1)

    第958篇:我是个没出息的孩子(1)

  • 赵悦妍 | 童年的稻香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童年的稻香 二等奖作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 六(15)班  赵悦妍 我家住在一片实验田附近,每年秋天临近的时候,总能 ...

  • 姥姥于2021.3.27仙逝

    (图为年前最后一次在姥姥家拍摄的照片,图中小姨在做饭,姥爷在烧火,二姥爷在聊天) 中午,爸妈打来电话,告知我一个噩耗:姥姥于今早与世长辞!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虽然没有像老妈一样抽 ...

  • 钟玉武:送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自从儿子 ...

  • 雨桐时光︱骨头眼里亲

    那晚,雨桐的妈妈和雨桐的姥姥一家人视频. 我怀里抱着雨桐.刚开始,雨桐姥姥,雨桐姥爷,还有那小哥哥,都喊雨桐.桐桐呢,桐桐呢? 雨桐妈妈拿着手机对着雨桐.但她的注意力,不在手机屏幕上.总是歪着头,朝别 ...

  • 【习作】内蒙古|陈雨泽:难忘的一天|指导教师:黄慧萍

    作者:陈雨泽|指导教师:黄慧萍 [内蒙古阿左旗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2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难忘的一天> 九月三十日的晚上,是一个无眠之夜,因为凌晨四点我们就要自驾车回锡林浩特 ...

  • 钟玉武:哎呦,我的儿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儿子今年15岁,已经是大小伙子的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一集

    回家(一) 呼啸的西北风卷着鹅毛大雪,沿着清河水库的冰面,由西北向东南狂暴地刮过来:乌云几乎压在地面上,和漫天的大雪搅在一起,分不清四周的天空和山峦. 宽阔的水库冰面上,西北风卷起的雪浪,滚滚而来.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二集

    回家(二) 生产队一般社员的家庭扣完口粮款后,余款基本就所剩无几! 社员家里劳动力多的,扣除口粮款后,还能有一些结余钱款. 劳动力少人口多的家庭就惨了.社员分到的粮食越多,所挣的工分钱就越不够交口粮款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三集

    回家(三) "留在农村过革命化的春节"倡议书,在八棵树广播站有线广播网一经宣读,立刻就有一些大队青年点的同学,开始作出支持的响应. 很快,我们大队也有人贴出了拥护的标语. 根据倡议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四集

    回家(四) 宫家堡子虽然是一个生产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自然屯. 村子里只有唯一的一条从北向南,勉强能走一挂马车的土路.路东最北面只有三户人家. 再往南行,剩下的十几户人家都住在路西.村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五集

    回家(五) 陡峭斜坡面大石板上的积雪冰寒刺骨,抠在雪里的十指渐渐地失去了知觉,我们机械的向斜坡下移动着. 抢着的冰雪顺着掀起的上衣,灌进了肚子和胸部,也不敢腾出手来清理清理.终于,我们手脚并用,两个人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六集

    回家(六) 因为,从八棵树开往开原的长途客车,如果提前坐满了旅客,长途客车的司机就可以提前发车.为此,同学们立刻加快了脚步,向八棵树方向急冲冲地赶去. 出了夏家村,一直向南走就来到了大清河.冬天的清河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七集

    回家(七) 八棵树镇上,当年只有两家国营饭店:一个在八棵树镇的中间,在靠近八棵树公社政府所在地的地方:另一个在八棵树镇的最西头. 当时,每家饭店里都排满了饥饿的准备回家的知青:我们走完了这两家饭店后,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八集

    回家(八) 原来这个农村的小伙子,去年腊月在开原县城西面的乡里,和一个姑娘新订的婚. 小两口情投意合,讲好今年正月初一去准老丈人串门,没想到和我们一样没上去汽车.又怕未婚妻有想法,也决心步行赶去开原西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九集

     回家(九) 冰层"冷胀热缩"的道理,同学们虽然都懂:可是,每次听到冰层下,那连绵不断响雷般的巨大轰响声时,我们还是都下意识地停住脚步,提心吊胆,感觉很是恐怖. 每次都是这种害怕沉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十集

    回家(十) 安抚好带路的老乡,回过头来我开始安慰愤怒的同学们:然后让大家背朝西北,打开自己的背包,拿出各自的花生,虽然都是生花生,但必须先吃些东西再说:花生已经冻得像子弹一样,在嘴里得化十几秒钟才能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