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调响 境思隽永 ——新版《千首唐人绝句》编辑小记

绝句产生于南北朝,在唐代成熟并达到巅峰。绝句,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短小灵动,易记易诵,历来为人所喜爱。而唐代绝句更以其格高调响、境思隽永尤为诗家看重。南宋洪迈博搜广寻,编有《万首唐人绝句》;明代王渔洋之《唐人万首绝句选》,亦风靡百多年。今人富寿荪、刘拜山编著之《千首唐人绝句》,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初版于1985年,201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新版,作为较高层次的诗歌普及读本,介绍给爱读诗的你们。

追根溯源

编著者富寿荪先生在初版弁言里说:

本书是大型唐人绝句选本,要求广泛选录各个时期各派各家的代表性作品,体现各种风格特色和重要作家的艺术成就,并力求题材丰富多彩,尽可能地反映唐人绝句的全貌。为此,在编选时曾反复研读全部唐人绝句,并参考各种古今选本,斟酌损益,至于再三,最后选定五言绝句322首,六言绝句14首,七言绝句736首,共计1072首。唐人绝句的精华,可说大致已备于此了。

在校勘方面,作品原文依据《全唐诗》,并以《万首唐人绝句》和各家唐人专集、各种唐诗选本参校异同,择善而从;足资参考的异文,则择要注出。

在注释方面,力求简明确切地注明本事、典故、成语和比较艰深的词汇,习见的典故注释从略,引文过长的则予节录、改写而注明出处。在注释的同时,扼要说明典故、成语的意义和作用之所在,并对某些比较费解的诗句作必要的疏解,有时也引证前人或后人意境相似的诗句,以资比较,藉使加深理解。

在集评和评解方面,鉴于有悠久历史的诗评是值得重视的文学批评传统,对阐幽发微、拓展思路和培养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特从数百种诗话、笔记和各种唐诗评注本中辑录出大量评语,经过抉择,去芜存精,辟为“集评”一栏,附于每首的注释之后,作为注释的重要补充。其列于“集评”之后的“评解”,则为试用这一传统形式所写的新评,以进一步阐明诗意,充实旧评。

此外,本书还分类选辑前人对唐人绝句概论性的评述,名为“唐人绝句辑评”,作为附录,使读者和研究者能集中地掌握这部分资料,而免搜检之劳。这些评述,对研究唐人绝句,是极有用处的。

本书的编写,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轫始于1959年,是我和刘拜山同志合作进行的。其中评解由拜山同志执笔,选注、辑评及撰写作者小传等工作由我担任,到1963年完成。此稿曾于1980年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书名为《唐人绝句评注》(共选诗616首),但未在大陆上发行。后一阶段的编写,从1981年初开始,由我单独负责,对选篇、注释作了大量的增订,并广辑旧评,补写新评,成为现在这个新的本子。

本书蒙叶葱奇、陈九思、马茂元诸先生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同志精心审阅,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受益良深,谨致谢忱。但由于学殖浅薄,错误仍恐难免,殷切期望读者和专家指正。

本书蒙王蘧常、钱锺书先生题签,谨此致谢。

(以上节选自《千首唐人绝句》弁言)

名家推荐

上海古籍出版社前总编辑赵昌平先生在推荐此书时说:

富寿荪、刘拜山二先生均家学渊源,不仅谙熟诗史、诗法,本身更作得一手好诗而驰誉当时诗坛,又为本社资深编审,于如何量体裁衣,适应阅读习尚,颇有心得,故是编有以下特色。

1. 由博返约,篇幅适当:绝句短小,所选1072首,正文字数大体相当于各体兼收的《唐诗三百首》,而历史经验已证明,如后者之篇幅,正适应于中等文化水准之读者;而于反映唐绝发展脉络,亦绰有余地。

2. 视域开阔,取舍得中:这有二层意思,首先是斟酌前贤与新中国所编唐诗选本得失,既打破前人门户之见,又避免新中国成立后不少选本过于政治化的偏向,可称“扣二端而得其中”;二是四唐诗比重配置恰当,重盛唐而不轻中晚唐,重大家,也注意发掘中小诗人的佳作。从而使唐绝名篇均无遗漏,而读者又可在品味之余,感受到唐代绝句发展的大致脉络。

3.

3. 体例严谨,推陈出新:除当时一般选本都有的正文、作者简介、注释,及个别选本已有的集评外,更增设“评解”一栏,并以积年诗学心得,既补前人评论之所未及,更画龙点睛,指示读者确切理解该诗的法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