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夫:反复折腾三个回合及以上能力的才是优秀的画家
国际艺术大奖赛 双年展 艺博会 境外展览
俞晓夫写生示范现场
俞晓夫写生示范现场
一、俞晓夫谈画面处理
俞晓夫讲到面对画失败时的方法:“画坏了,再画好,画好了再画坏,画坏了再画好…”反复折腾,具备这样反复折腾三个回合及以上的能力才能成为优秀的画家。俞在进行大型创作上,也很少打草稿,但都会进行反复调整修改。有很多时候为了整体需要,把自己画的好的满意的细节抹去,这种忍痛割爱之事常有发生。
透视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提出透视的重要性,透视在人物绘画上的正确表现。
边缘线的处理尤为重要,边缘有时候需要模棱两可。这让我想起靳尚谊先生对边缘线的描述,靳先生不知在那篇文章里曾提出“边缘线的重要性以及画好边缘线是很难的概述”。仔细观察俞先生边缘线的处理,确实惟妙惟肖,让人赞叹不已啊!
马克思在英国博物馆
2018年 油画 210厘米×360厘米
二、俞晓夫谈创作
现在放一些我的创作,这我画了两张大的画。一张是画的陈望道,还有就是画的马克思(图见上方),纪念马克思诞生两百周年。那个画比较大,3.6×2.1米。我先说马克思吧,我拍了很多照片,每一天画的过程都拍下来的。
局部
这一张画我画的是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查阅写资本论的工作,做读书笔记。这一张画我个人认为是我最近画的大历史画中比较好的,这几年画过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到了这一张马克思我觉得又有一些新的收获。这张画应该说是局部的,我画的马克思不是白头发时期的,而是40岁以后一点的。在脸部的塑造上,脸部、特别是脑袋和头发的衔接,还有笔触,我不喜欢抠死,有时候画头发,有时候用光线造成的一个面,比较灵活。在画头部的时候,这一块地方有暗部,但是马上就有另一个面,然后通过一个小小的笔触让它和脸和头发形成一种互相共存的关系,这是一种笔触造成的物质的感觉。油画国画其实是一样的,都会碰到很多问题。我们不论用油画还是国画的形式来画马克思都会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这个头和脑袋怎么样进去,三个面要通过头发进行衔接。但发迹又不能很实在的画出来,要讲究透视和消失。画画的感觉非常重要,我之所以讲这些就是要告诉大家仅是一个肖像的头部就有那么多的区域要去追究。画画不要忽视细节,油画要注重,国画更要注意。
”
现场讲座
在画马克思的时候我相对要严格一些,但是在画其他对象的时候我就会更关注笔触的放逸。展现笔触,也是展现画家的一种能力。艺术家一定要把自己完整的魅力展现给读者,展现给同仁,让同仁佩服。一个画家在画面创作的时候是要有比较高的智慧。
”
局部
局部
我喜欢让肖像画的对象看向外面,就好像在与观众对话,画的时候非常注意节奏和技术。营造场景的时候,每一个不是主角的对象也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包括画面中的家具物件也要很考究,还有贴合时代背景的光源、环境等等问题都要考虑。这些细节的推敲,就和画家本身的知识素养密切相关了。画的过程中有时候我自己也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最终还是难以解决,有些时候允许自己犯一点小错误,打一点马虎眼,或许也能制造一些给观众的“中间地带”。
我画马克思这张画,其中每一张脸都是画过很多遍,是在不断的反复推敲中调整的,包括桌上的道具,虽然凌乱但不琐碎,这些细节都是体现画家智慧的地方。
”
真理的味道
三、创作过程
我画画还是比较放松的,比较讲究行云流水,让人家看上去有举重若轻的感觉。我一般搞创作是没有任何草稿草图的,有时候为了审查会画草图,但应付了之后真正创作时我是不会按草图来的,因为我不能重复自己。在我画一个人物对象的时候我会把他放到“原境”里去,比如画马克思,就要把他放到二百年前的欧洲环境中去,他不会武功,也不是八路军干部,他完全是一个欧洲人。同时,画风我也会参照那个时期的英国写实主义包括印象派的风格,这些是需要动脑筋的地方,我要把我自己的一种自我认定和对艺术的虔诚认真体现出来。我画人物画的时候,画得很快,调整得也很快。这个脸位置不对就换别的地方,经常挪动,一个人看上去像桌子上的罐子我就把这个人画成罐子,至于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再说。我对自己的绘画比较随意,是在自己有控制情况下的随意,这是我个人的一种偏好,在画的过程当中不断的调整。
局部
我一张比较大的画从开始起笔到结束,一般要画20天左右。在这20天当中我每天6点准时下班的,晚上不画画。晚上就是看电视,什么电视都看,第二天再画。我还做家务,家里的饭菜都是我烧的。画家做家务也好,做什么事也好,并不是一个没有时间画画的理由。一天我有八个小时的时间画就可以了,再画下去也不够专注。但是我自己要保证一点,就是每天都画。画家一定要把自己处在一个一线作战的状态当中,才能够做好创作,做好艺术。当我20天画好以后我会放一放,然后再花一个星期在冷静了之后来重新审视画面,调整问题,这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当然调整有失败的几率,但我一般还是有胜算的。这就是我创作的基本过程。
”
局部
关于怎么让画面不“脏”,不“灰”,这个问题是所有画家的问题,这是一个必然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我之所以能够相对克服,要感谢我读大学的时候长期作业画得非常棒,我就泡在里面画,画失败了再画,坚持到最后。这个就是要靠“磨”,要能够承受失败。
在创作过程当中,一个好的画家要检验出他到底行不行,就是在不断画好画坏的反复中,最后有把握的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果一个反复就败掉,那永远就败掉了。画家就是要在多个来回中保持状态,检验自己行不行,就是看自己能够忍受几次失败,到最后是否能胜利坚持。(内容来源:成都画院)
”
百闻不如一见,八月八日俞晓夫将来北京宋庄开讲“油画语言技法课”
俞晓夫
俞晓夫195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常州;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1988年赴英国留学;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河上庄集团公司艺术总监;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1984年 获首届上海青年艺术节“艺术十佳”称号;首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一等奖;1987年获首届中国油画大展大奖;2000年获首届上海美术大展金奖;2003年武夷印象——中国油画风景写生展,获全国画院联展艺术奖;2004年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2016年参加“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法国巴黎布隆尼亚宫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