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很多知识分子把李白奉为神,王朔却说李白是名利之徒
提到中国古代最有名气的诗人,那一定就是李白了。李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早在唐朝时就有杜甫、王维等一众粉丝。
到了现代几千年过去了,依旧有余光中、于丹等文化人的推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余光中在自己诗《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于丹更是在百家讲坛上对李白十分的吹捧,说李白代表着中国诗歌的巅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而著名作家却对于,于丹过度吹捧李白感到不屑。王朔说:“他们犯了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过度美化历史。什么酿成月光,什么啸成剑气。你拿高倍望远镜看月亮,就是一搬砖。我就是老兵出身,甭在这里跟我说什么剑气,你懂什么叫做剑气。”
接着王朔说,他认为唐代诗歌最高峰是边塞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才是诗歌,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而且李白就是一个名利之徒,溜须拍马,求官不成,才故作潇洒,有什么可说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今天对李白的印象,他就是一个傲骨嶙峋,蔑视权贵的人。
而且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蔑视权贵甚至皇帝的诗句。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又是怎样的呢,其实他也有着坎坷的“求官”之路。
当时朝堂上有一个十分有权力的大人物叫做韩朝宗,李白听闻后,立即上门求见。并且用自己妙笔写出溜须拍马的诗句“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句诗,可以说是用劲溜须拍马之能事。主要体现在两处,一处是给我一个侯爷我也不要,我只要认识一下韩朝宗。第二处是“韩荆州”这三个字。
在古代,用这个人出生的地名指代一个人的姓名,是件很不得了的事,也是件很高规格的事。
比如范邠州指的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王临川指的是改革变法的王安石。清末权势滔天的袁世凯被人称为“袁项城”,就因为他是项城人,他一个人就能代表整个项城所有的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些能用地名代替人名的,无一不是古往今来的大人物。而“韩荆州”这三个字的马屁功力更是比“生不用万户侯”作用强大。
而韩朝宗在当时是高官,但是现在谁又认识呢?
除此之外,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两次都是入赘给富贵人家的。一次是入赘到宰相家里,一次是入赘到安陆郡公家里做孙女婿。
即便后来李白名声大噪,在大唐有很高的声望,皇帝也让李白当官封为“翰林学士”。但是所有人都将李白当做一个舞文弄墨的“弄臣”,而不是将他当做一个干臣。
每天就是让他写写文章,写写诗歌供皇帝消遣,完全让他去治理地方,参与政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就是李白一生求官不得的人生。
难怪王朔说他是名利之徒,这一点也没有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