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和奎宁|世界医药里程碑-15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疾病,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纸草书记录了疟疾症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描述了疟疾间隔3日和4日周期发热的临床特点,古罗马用意大利语“坏空气”(bad air),即“Mal’aria”命名疟疾,中国《黄帝内经》中的“疟论”和“刺疟”篇也对疟疾的病症和治疗做了详细的探讨。
17世纪,西班牙驻秘鲁的总督夫人金琼(Chinchón)感染了疟疾,当地土著人用一种树皮煮水给予夫人治疗,夫人神奇的被治愈。她把这种树皮带到欧洲,以她的名字命名为“金鸡纳树皮”(Cinchona bark)。
1817年,法国化学家(Pierre Joseph Pelletier /Joseph Bienaimé Caventou)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奎宁”(Quinine),德国化学家(Hans Andersag)在二战期间合成出氯喹(Chloroquine),因动物试验未显示更好的疗效,德国部队仍装备奎宁。美军在北非俘虏了意大利士兵,发现他们带着治疗疟疾的白色粉末,经检验,是抗虐效果更优的氯喹。
美国科学家感叹:德国有世界最好的化学家,但缺少优秀的药理学家。氯喹成为之后数十年更安全及有效的抗虐药,直到越战出现耐药性。
推荐 · 阅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