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中医药三通汤、五通汤、通血路神方,横扫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

三通汤:心血管通,脑血管通,全身血管通

组方:丹参12克、川芎10克、葛根20克、桂枝9克、甘草6克、人参6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

人参,重用黄芪15克、玉竹25克替代之:野山参力猛,林下参25年以上力足,林下参5年以上凑付用,种植参煲汤用。

凡是被医院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都可以用,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不需要辩证。一天一剂,七天一个疗程,一般服用三个疗程。脑溢血不可用,补阳还五汤专治脑溢血的。

①打通心脑血管的通脉饮:川芎丹参葛根

丹参活血化瘀又补血,色红入心,打通心血管;加上葛根,打通脑血管,改善脑缺血,葛根升清阳,把气血升到脑部。川芎血中气药,化瘀又行气,走而不守,在前面披荆斩棘开路,丹参在后面跟着,川芎指哪丹参就打哪,上行头面,下行血海,中开郁结,全身的血脉都会被打通。

②强壮心脏阳气的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

身体心阳不足,寒邪会再次卷土重来,瘀血会再次凝聚,心脑血管会再次堵塞。桂枝阳气旺盛,犹如天空的太阳,可以强壮心阳,驱寒,辛散;甘草守中,补津液,补脾胃,二药合作,辛甘发散为阳,就可以为心脏乃至全身输送源源不断的阳气。阳光普照,陰霾自散,寒邪落荒而逃。

③大补心气心血的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

心脏气血不足,暂时把血管疏通,以后还会堵塞。人参补心气,五味子麦冬补心血,心脏的气血就足了。

④健脾第一方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白术茯苓健脾,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好了,就会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气血去支持心脏打动血管。二药解决痰湿的来源,脾胃运化不好,杜绝痰湿堵在心脑血管。

五通汤:通毛孔通血管通七窍通大小便通一身经络

排毒妙方!通毛孔通血管通七窍通大小便通一身经络,无毒百病消。

排毒的方子,一个打通全身经络血脉的方子,通毛孔通血管通七窍通大小便通一身经络,一通百通,通则不痛,无毒百病消!

组方:麻黄6克、桂枝10克、苦杏仁6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枳实9克、厚朴9克、火麻仁12克、肉桂6克、泽泻10克、石菖蒲9克、党参6克、白术6克。

服用七剂,一天一剂,一天一次,饭后半小时服用。药渣可以用来泡脚。

第一组,麻黄与桂枝的最佳组合就是通毛孔的。经常不出汗的人需要适当发发汗,出一身汗后会觉得非常舒服,身体发紧的感觉会一扫而光。发汗最好的药就是麻黄了,但是麻黄一个药发汗还不够,加上桂枝就更妥当了。桂枝还可以防止麻黄发汗过度,因为桂枝可以救津液,麻黄走气分,桂枝走血分,两兄弟合力就让全身的气脉与血脉畅通无阻。

但是麻黄发汗比较猛烈,有可能会让血压升高,让神经过于兴奋,但是不要怕,后面有苦杏仁跟着,苦杏仁就可以防止麻黄的副作用。桂枝也有些温燥,但也不用担心,后面有白芍跟着,桂枝补阳,拳头打出去,白芍滋陰,拳头收回来。

如果你的毛孔是通畅的,汗也多,不需要发汗,可以去掉麻黄与苦杏仁,桂枝与白芍保留。

第二组药是当归与丹参。这组药很显然是打通血脉的,血脉不通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会脑梗会心梗会中风会猝死,这是最要命的不通。不通的原因一个就是堵了,有瘀血了,所以用丹参来活血化瘀,丹参是血管的清道夫,像披荆斩棘的战士,在血管丛林开路,遇到瘀血就把它化掉,让全身血脉畅通无阻。

不通的背后是不荣,血虚也会导致血管不通,血流量少了,自然就会慢慢形成瘀血。所以丹参充当开路先锋,当归在后面跟着,丹参扫清了血脉里的瘀血,当归在后面补血,哪里血虚了就补哪里。

当归与丹参这一药对是民国神医张锡纯经常用来活血化瘀的。

第三组药是通大便的,通大便不是泻肚,而是让你的大便更通畅,不粘滞,不粘马桶,让你的大便排得更爽快,而不是一次排一点点,要排好几次。

所以这里没有大黄之类的苦寒直下的泻药,而是用了枳实与厚朴还有火麻仁。火麻仁可以润肠通便,对习惯性便秘最好,因为它不伤正气,有一股油润之性,可以让你干枯干涩的肠道更加顺滑,这样大便就更容易出来,也不那么干燥。

火麻仁就好比揉腹,揉啊揉,你的大便就软了。软了以后就需要一股推力,需要一股肠动力,让肠道蠕动更加有力,这个靠什么呢?要枳实与厚朴,胸满用枳实,腹满用厚朴,这两味药一用上去身体的胀满就解决了一大半。枳实与厚朴都可以下气破气,枳实可以利七冲之门,六腑的关卡它都可以打开,厚朴直接让肠道蠕动加快。枳实与厚朴加在一起就好比推腹,先揉腹再推腹,这样大便就通畅了。

第四组药是通小便的。通小便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用通利膀胱的药,直接把水湿利出去,我们称之为利尿。用什么利尿呢?用泽泻,可以把江河之水泻掉的药,利尿的作用非常强大。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气化作用不强大的话,用再多的利尿药小便还是不出来的。腎司二便,腎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强大依赖它的上司腎的强大。所以要加强腎的气化作用,小便才可以顺利出来。肉桂就可以强壮命门之火,可以加强腎的气化作用。再加上前面的桂枝,就可以温阳化水。

第五组药是开头面七窍的,就是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一个嘴巴。耳鸣耳聋视力不好鼻子不通气都是七窍不通,这个石菖蒲可以开心窍,可以开七窍,让你耳聪目明,让你的清窍更加通畅爽利。著名的方子调理近视眼与耳鸣的益气聪明丸里面就有石菖蒲。

最后一组药不是通的,也不是这个方子的主要的药,而是佐药,是反佐的,这个方子以通为主,通毕竟是要消耗一定正气的,所以为了防止这些通药的副作用,这里稍稍用了党参与白术来补气健脾。

三通汤大大改善心脑血管疾病。三通汤主要是通血管,五通汤可以通毛孔通大小便通血管通七窍,更加全面。

陈潮祖:五通汤-使用数千次的方子

五通汤: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半夏15g,细辛6g,白芍10g,甘草10g,陈皮15g,厚朴20g,枳实15g,柴胡15g,白术20g,茯苓20g,泽泻30g,人参10~20g。

近年综合仲景小青龙汤、理中丸、五苓散、四逆散四方加减,组成此方,意欲由博返约,便于掌握,治疗五系寒证。

仲景《伤寒论》方,是据外感风寒立论,多数属于津气郁结病变。由于受寒以后,必然引起心系血络挛急,成为气血津液同病。

所以,外感寒邪,经隧因寒而挛,气血津液因寒而凝,见于一系有之,两系有之,五系同病亦常有之。

五脏经隧是由肝系筋膜构成,其中心系血管与肝系三焦膜原、腠理遍布脏腑形骸,无处不有,是气血津液环流全身之路。

《灵枢》《素问》谓其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其实谷精、腎精、胆液之类流动物质也随气血水津运行血管内外,一旦感受寒邪经脉挛急,气血津液运行不利,于是众多征象见矣!

寒邪束表,毛窍收缩,血络挛急,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滞留肤腠之间,头身酸软重痛见矣。

津气郁结,阻滞肺窍,鼻塞流涕见矣;阻于咽喉间隙,血络不通,咽喉痒痛见矣;津气阻于会厌,声带变厚,声音嘶哑见矣。

肺脏宜降,津气功能受阻,津气阻于气道夹层,渗入气道,喘咳痰稀见矣。

津气阻于心系冠状动脉,或成心肌肥大,或成心包积液,心区憋闷或疼痛见矣。

肝系经脉布于胸胁,胆管下连小肠,经脉挛急,气血水津郁结,胆液、胰液受阻,胸胁胀痛,不欲饮食见矣。

脾胃纳运水谷,升降津气,胃肠夹层津气阻滞,脘痞腹胀见矣;胃肠痉挛,津气失调,吐泄腹痛见矣;津滞夹层日久,胃肠受湿而弛,传导功能减退,大便不爽见矣;水津不能反渗入肠便秘见矣。

腎为主水之脏,腎命气化不及州都,水津停滞则成小便不利,或呈水肿。

上述种种要皆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过用寒凉,阳气受损,复感外寒经脉挛急,气血津液升降出入失常使然。

方义:五脏功能衰退,复感寒邪,导致五脏经隧挛急,肺系宣降津气功能失常,脾胃升降功能失职,腎命化气行水功能不及,肝系疏泄功能受阻,津气滞于少阳三焦,遍及五系。

遵循《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下者引而竭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训,法当外散寒邪,内温阳气,行气活血,通调津气,舒缓经脉,解其痉挛,才与病理相符。

方中麻黄、桂枝有散寒解表作用,可祛外侵寒邪,消除病因;麻黄、细辛宣降肺卫津气,可以恢复肺系功能,乃治上焦药也。

陈皮、枳实、厚朴,可降胃肠之气,使其肺气下行无阻;配以干姜、半夏、白术温运中焦、健脾化湿,柴胡、枳实升降中焦津气,畅通胆流,乃治中焦药也。

桂枝有温腎阳之功,配以白术、茯苓、泽泻,可呈化气行水之效,乃为下焦而设也。桂枝擅长温通血脉,畅旺血行;细辛、白芍、甘草擅长舒缓五系经隧挛急,则为血行不利、经脉挛急设也。

自身阳虚,温必兼补。故用人参益气,振衰起废之功,位居诸药之首,《神农本草经》谓其能“补五脏”者,盖五脏功能活动均赖气为动力故也。

诸药合而成方,可呈外散寒邪内温阳气,补其虚损通其滞塞之效。因可通调五系气血津液故以“五通”名之。

应用:临证应用此方,当随不同征象加减。

声音嘶哑者,加桔梗泄肺利咽,阳虚陰盛者,再加附片温其少陰阳气,增强心系血运与腎系化气行水作用。

肺气上逆呈喘者,可加桑皮、杏仁降其津气;或加大黄通泻大肠,为脏病通腑,承气下行之法;

咳嗽痰少者,可加桔梗开宣肺气,五味子敛肺止咳,款冬花、白前解痉止咳;

咳嗽痰多者,加苍术、胆南星燥湿和脾,杜绝津凝成痰。

脾系脘痞腹胀,气逆而哕,则重用陈皮,并加旋覆花降其肺胃逆气,如因胃之贲门、幽门松弛,胆液随其胃液上逆,食道灼热冒酸,重用枳实促进胆管、幽门收缩阻止胃液上逆,或加黄连、吴茱萸制酸体现寒温同用之法。

如果胸胁胀满,食欲减退,当是胆胰受阻,则宜重用枳实,加入木香、郁金畅通胆流。

如果肝脏肿大,则宜加入当归、川芎活血行瘀,成为气血津液齐通。

心区憋闷,心律不齐,减去厚朴、干姜换成生姜(即合《金匮要略》橘皮枳实生姜汤)令其津气下行;

若津凝成痰,阻于心脏冠状动脉夹层,稍受寒侵或情绪激动则痛,则加瓜蒌、薤白涤痰泄浊。

若系心包积液,心体肥大,则加苍术、猪苓增强燥湿利水作用。

若系心功能衰惫,呈为心悸,则减去麻黄厚朴、半夏,加入附子,配合人参温补心腎阳气。

上述证象仅见一证便可使用,不必悉具,但须以舌体淡胖为其辨证依据。

近年使用此方数以千计,疗效甚佳,为了中医昌盛以此奉献读者。

通血路、清血方

配方:黄芪120克、川芎6克、赤芍5克、川牛膝5克、锁阳6克、六汗(续断)6克、桃仁6克、川地龙干6克、川西红花3克、正天麻6克、木瓜6克、川归尾6克、 淮牛膝6克 、双钩陈(钩藤、陈皮)6克。

煎法:药头用水五碗煎一碗,早上空腹服用;药渣用水三碗煎成八分碗,晚上空腹服用。

重症者,三天服一剂;轻症者,七天服一剂。保健者,每月服一剂。

有通血路、达到清血的功效,可预防脑中风;治疗头部筋络病,如头部紧蹦、酸痛,脸部、手脚、手指头发麻、身体背部酸痛。

适用症:专治胆固醇、血脂肪过高(血浊病)、高血压、中风行动不便者,一服药后见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