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迎来“涨价潮”,老百姓应该怎样如何应对“通胀时代”?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来源:网络
一场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具有深刻性的。其中,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异动。随着大宗商品涨价预期的持续升温,市场开始担心涨价效应会延伸至终端市场,甚至担心全球市场会步入通胀的时代。
随着上游价格涨价的效应延伸,部分知名企业也开始采取涨价的策略,来应对大宗商品成本上涨的压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可口可乐、宝洁等。
对企业来说,产品涨价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的供需状态良好,那么适度涨价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利润。但是,如果在供需状态不佳的背景下,却盲目采取涨价的策略,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口碑,市场占有率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影响。
涨价效应不仅仅发生在海外市场,对国内市场来说,同样会感受到涨价的压力。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在于大宗商品涨价效应的出现,终端企业不得不采取涨价的策略来维系企业的利润,最终还是会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步入2021年,国内主要的基本金属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的价格表现。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因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定价权把握在海外成熟市场之中,所以在大宗商品涨价效应的影响下,国内市场在定价权的争夺上还是略显被动。
涨价效应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对于大宗商品的涨价效应以及下游企业的涨价现象,投资者也不必过度担心。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中,即使下游企业出现涨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意在转嫁成本,但整体涨价的力度并不大,对普通家庭的生活负担压力并不会很大。
再者,国内CPI,尤其是核心CPI数据,还是保持稳定可控的状态。虽然短时间内PPI数据可能会存在快速冲高的迹象,但对CPI的影响不会特别大,通胀快速抬升的压力不会太高,仍然处于市场可控的范围之内。
此外,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在CPI及PPI数据相对可控的前提下,目前尚不具有加息的时机。作为利率敏感的资本市场,也不会因利率的波动而明显受压。与此同时,这些年来国内资本市场的波动率显著下降,在“防风险,守底线”的政策基调下,股票市场的走势会逐渐倾向于稳定,大涨大跌的走势已逐渐成为过去式。
不过,在大宗商品与企业先后涨价的影响下,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确实也需要做好适度的应对准备。
具体来说,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方式来降低资产被动缩水的压力。例如,提升对各主要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把握价格话语权的巨头企业投资比重,在企业涨价的同时,投资者也可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享受企业产品涨价的成果。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投资专注于行业龙头以及绩优成长企业的股票基金,来达到资产分散配置下的利润最大化目的。
在当前的国内市场环境下,通胀压力应该不会太明显,普通家庭也不必对通胀抬升感到太大的担忧。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依靠投资房产跑赢真实通胀率的方式也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未必达到可观的效果。与之相比,对手握一定闲置资金的投资者来说,不妨把精力多放在股票市场的核心资产身上,或者通过定投明星基金、指数基金等形式,来达到跑赢真实通胀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