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中实手中指与脊柱开合体会
请按无极式站好,两手松垂,当略收下颌时,中指就有舒适感,好像有气流贯入中指尖,比其它四指得气快,当命门后凸、溜臀时,中指骨背就有气流感,两种气流都是瞬间产生、瞬间消失,不受控制,但可诱导。当实手发劲时,脚根蹬地抖腰、收胯、椎骨节节上拨,达肩至腕,此时气贯于中指,使中指骨节也向前松拨,如果稍微使些拙力,气则偏走食指。
为何走中指路线?
1、从腕至掌指,不偏不斜正中路线直指中指尖
2、发挥“一寸长,一寸强”的特点
中指松直可催自身脊柱正直,相反,自身脊柱正直,中指自然也会松直
当你在脊柱上下意念时,中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脊骨微微上拨,则中指也自然的微微上拨
脊骨节节松沉,中指恢复正常
当与别人接手时,得机得势时,发劲注意中指尖向对手,则自身体重也施给了对方
所以我的看法是 中指==脊柱(上至顶,下至尾闾),即人体大部分体重或重心
而食指则是右手右脚,无名指则是左主左脚
杨式太极拳功
两掌以尾闾尖为圆心向外彭胀,向内向外再向上,划左右各半圆弧,转掌心,向下按
就这个简单动作
一般可以感觉到尾闾尖聚气之感,多练则气会逐渐上串入顶,此气内行于骨髓,不走经络
久练,气上串至顶,此所谓 “神贯顶”,“上下一条线”,气至顶而养神,再由神领经络,再带动经络之气,往返无终
由于骨架承重,脊骨就是中心,无论脚怎么变,脊骨总是在实脚上
从上往下俯视,
脊柱、头、裆、重心,就是圆心 天一生水
生
胸、肩、肋、腹、胯是第二圈 木
生
大臂、肘、大腿、膝是第三圈 火
生
小臂、腕、小腿、踝是第四圈 土
生
掌、指、接触点是第五圈 金
这是身中五环
由内向外,由极柔软之水到极坚刚之金
守中,就是守这个圆心——脊柱、头、裆、重心
个人认为,松沉到底,是自身与地球引力(向心力和重力)的最大值,质点最低,与地心距离最近,引力最强与此相反的离心力就是反作用力,由于重心逐渐下降,上身偏轻,随着地球的自转,使由脚而腰而顶,一一带动外抛,这就是我理解的那股 “从脚起一直到头顶” 的劲这个劲在实脚心、尾闾、脊柱、头顶 特别明显。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