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推荐:儿童健脾的几种有效方法
孩子脾胃出问题,就容易积食、生病。在我不停地重复之下,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孩子脾胃的重要性,这让我真的感到很欣慰。但是光是意识到重要性还是不够的,到了具体做法上,有些家长的做法就不是很准确了,比如在健脾、醒脾、运脾等方法上,很多都是稀里糊涂的。想要搞清楚这些方法的区别,先要了解孩子脾虚后会有什么表现。
一、儿童脾虚的原因
导致脾虚的原因很多:或先天禀赋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节,或过虑多思,或其他疾病导致等。
孩子脾胃虚弱的后果
二、儿童脾虚的后果
1、运化失常,水湿内生
如果长期不调理就会变成痰饮,许多慢性病都是在脾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过敏性鼻炎、湿疹、腺样体肥大;
2、气血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无论是孩子体内的正气,还是血液,都是来自于脾胃的运化。脾虚正气不足,应对外邪的能力差,就容易生病;孩子血液不足,生长发育自然会受到影响。
这两大内因,经常一起作怪,引发孩子各种各样的症状。水湿、气血这些东西我们看不到,但是中医讲“有诸内,必形于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症状来判断孩子是否脾虚,也是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三、判断儿童脾虚,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般而言,判断孩子脾虚,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
1、一看消化
总觉得肚子胀的、食欲不好、吃一点就饱了、大便溏薄、经常消化不好、积食;
2、二看形体
面色黄黄没什么光泽、身体瘦弱、肉比较松软、气池青紫有眼袋、走几步就喊累;
3、三看精神状态
安静内向少说话、不愿意动、整个人没什么精神。
一般来说,脾虚的孩子,无论是消化、形体还是精神状态,都会有一定的表现,只要家长平时多观察,肯定都有体会。
孩子脾胃虚弱容易积食
四、儿童健脾的几种有效方法
有些家长可能不清楚,其实健脾也是分很多种方法的。孩子身体的情况不同,冷热虚实不同,自然应对的方法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健脾、运脾、醒脾三种。
1、孩子脾气虚,宜健脾
脾虚则弱,脾弱宜健,欲健宜补,补之可使其由弱变强,所以健脾也被称为补脾、益脾,是治疗脾气虚而运化功能减弱的方法。脾气虚,当健脾益气。
健脾常用的药材多是以补气为主,兼以祛湿,如白术、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甘草、白扁豆、大枣等。不过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健脾的时候,一定是在孩子消化好的时候进行,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体内有湿气,宜运脾
运脾是治疗湿重困脾的方法,如果孩子本身就脾虚,还有一些湿气,那这个时候,就适合运脾。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有升有降才能完成食物消化吸收。如果被湿困住了,就像一个人穿着一件湿透的棉袄,他肯定跑不快,甚至走路会很累。
脾虚湿重的表现:湿邪容易困阻气机,气机不畅,一是会觉得累,二是会觉得胀。所以孩子会出现腹部胀闷、饮食无味、口里淡淡的感觉,甚至恶心想呕,整个人很累,头身困重;湿不能运化,也会拉肚子。
当代儿科大家江育仁先生提出“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那么要怎样才能正常地运作?要把湿去掉。运的一个体现就在行气,气机顺畅了,脾胃就会转动,所以这时候要健脾祛湿,更要注重行气。
湿邪伤了脾胃阳气
3、寒湿困脾,宜醒脾
如果湿邪困脾不及时调理,湿邪伤了脾胃阳气,运化无力,此时的脾就会显得“昏昏欲睡”,不能履行运化职责,“工作”效率低,这个时候就要醒脾。醒脾,指用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
到了这种程度,孩子的脾胃非常虚弱,且有了阳气伤了的表现。孩子的症状比脾虚湿困更加重:如不思饮食、大便中还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时有嗳气、大便溏泄、四肢不温、有时腹隐痛喜热喜按,有的孩子也会情绪低落。
醒脾多用芳香化湿的中药,或者能祛湿且能开脾郁的药,如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防风、紫苏、白芷等。另外一些辛香燥烈的药,如肉桂、小茴香、花椒、胡椒,虽然也有打开气机的功能,对寒湿较重的可以用,但是小孩子的脏气清灵,体质纯阳,恐化热伤阴,却不宜多用。
芳香类的药材具有辟浊除秽、行散走窍之功,所以能疏通气机,开窍启闭,苏醒神志,入心脾而使情志调畅,受困的脾在其作用下能重新运转。这些药材中许多都是我们日常做菜时候的香料,如果孩子真的湿气很重,那就可以放一些香料,不仅能使菜肴香气扑鼻,也能起到食疗的效果。
其实在临床上,健脾、运脾、醒脾三种方法常常合用。三种方法都有健脾的意思,它们都可以称为广义的健脾,只是侧重点不同。伏天还有一段时间,大家要抓紧时间给孩子调理身体了。为了方便大家比对查阅,我给大家总结了一张表格,仅供参考。
孩子脾胃虚弱的调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