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系列:现代科学语言解读“望诊”(2)
继续讨论望诊。除了望神和望形态外,望色以及深入局部观察也是望诊的重要环节。
3.望色
望色就是医者观察患者面部颜色和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颜色就是色调的变化,光泽则是显现出来的明度的变化。根据阴阳五行原理,自然界的变化在人体上会呈现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采用五色诊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望色包含有面部五色诊和全身五色诊,但由于五色的变化在面部表现最明显,因此,望面色是五色诊的主要内容。
望面色要注意识别常色与病色。
常色: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
(1)主色
所谓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出生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一致。我国人民属于黄色人种,一般肤色都呈微黄,所以以微黄为正色。在此基础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较黑、稍红等差异。
(2)客色
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叫做客色。随着四季、昼夜、阴晴等天时的变化,面色亦相应改变。例如春秋和中午,人体的面色会发红一些,到了秋冬或者晚上,随着阳气的收藏变化,会变弱一些。再如,由于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等变化,也可引起面色变化,也属于客色。
常色和客色在正常的状态下其共同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
病色: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它一切反常的颜色都属病色。病色有青、黄、红、白、黑五种。
(1)青色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冬天这样寒冷的季节里,人们会因为受寒令肤色发青。因为寒邪会导致人体血脉收缩牵引,令血脉正常的扩张和扩散作用降低,因而会出现青色。所以青色反映了人体阳气不足受到寒邪束缚,或者因此产生了淤血和疼痛。同时又反映出肝病,即肝藏血的功能不足。健康人的身体里大概有5升血,除了分布在全身外,肝脏是最大的藏血系统和脏器,大约藏了2升血。人体如果血亏,主要与肝系统的藏血能力相关。当肝系统血亏人体整体血液量不足时,很容易产生失眠、焦虑、情绪怪异等状况。肝如同人体的血液湖泊,肝血亏虚很容易导致人体的生态系统失去弹性调节,也容易引起中风等疾病。
如面色青又兼有黑色,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内盛较严重;如果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小儿高烧,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明显,通常是内热消耗人体血液引发了惊风。
(2)黄色
可以想象一下,贫瘠的土地和湿浊淤泥的土地的颜色。身体的水液主要靠脾肾来进行运化。水从嘴巴进入肠胃后,依靠脾和肝的力量将部分水分疏导到血液当中去,依靠肾的力量汽化蒸腾水液将部分废水通过尿液排出到体外。如果人体的肾系统工作不利,水液的蒸腾和排泄作用就会被削弱,这样身体内就会积水。血液中的水液就会超出正常水平,这些多余的水液对于人体来讲实际上是污水,污水会发黄变质,随着血液流动到全身就会导致皮肤发黄。当人体通过肾脏膀胱排水的功能被虚弱后,肠胃就会积水,时间长了和未被充分吸收消化的食物、脂肪纠结在一起就会转化为湿气,湿气如同身体中的“泥糊糊”,会以黄色的形象呈现出来,所以黄色体现的是人体脾虚积湿的身体特征。如果脾虚积湿,人体的水谷精微也不能有效化生气血,肌肤就会失去养分缺乏血色。
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不足又兼有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严重积蓄在身体所致;黄而鲜明像橘皮色的颜色,称作阳黄,为湿积蓄化热导致;如果黄而晦暗不干净像烟熏一样,称作阴黄,为湿兼寒邪郁阻导致。
(3)红色
红色是夏天的颜色特征,热会导致人体的血脉运行加速,膨胀并向外扩张。人体在炎热的外环境中脸色和肤色发红。我们之前多次提到过,人体的健康是由内外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当身体的内环境处于超过正常水平的热度时,就会以红颜色体现出来。根据热升冷降的自然原理,身体内的内热会向上浮越到表面。
通常,在遭遇急性风寒感冒时,因为寒邪束缚关闭毛孔令人体散热功能失常,经常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状况。这个机理也适用于慢性体质,很多体虚者肺长期虚弱无力,宣发和肃降的能力均不足,毛孔开合呼吸无力,均会导致人体内正常的内热无法宣散出去,经常会出现头面热、脚底凉的状况。
妇女在进入更年期,或者身体提前老化时,由于身体内血液亏虚,经常会形成相对内热,这种内热通常还兼有手脚热并冒冷汗。
感冒时转化为阳明实证,内热逼迫血液妄行或者外溢,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热证,这种情况体现出来的是满脸通红。虚热证,一般仅是两颧嫩红,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多为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血不能控制浮养,虚阳上越所致。
(4)白色
我们经常用脸色苍白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血不足。苍白反映了人体的内环境不够温暖的特点,身体内的阳气温煦推动力量不足。所以身体内的气血不足以充分的流动和滋养身体。苍白反应了人体虚寒、血亏的身体特点。人们在严重失血,贫血等情况下均会出现脸色苍白的状况。
如面色㿠白伴有浮肿,主要是阳气不足导致;如果面色淡白而消瘦,提示病患同时出现了营血亏损;面色严重苍白,多属阳气虚脱等危证状况。
(5)黑色
日常生活经验提示我们,人体脸色发黑通常是不好的状态,这种黑色,通常是脸色黯黑,看起来有点洗不干净的样子。人长期熬夜,肾气不能有效收藏通常会出现脸色发黑。人体的元气发源于肾,肾气不能生发就会导致生气正气宣散不足。肾气不足导致的后果就是身体对水液的运化无力,本来应该在身体内流动的活水就会变成“死水”。身体内“污水”沉积就会导致脸色发黑。身体内的“污水”沉积在关节、手指很容易导致疼痛和淤血。
面色黛黑,兼有水肿和便溏,通常反映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等情况。
如果面色黑而焦干,反映了人体的精血损失严重,内火灼烧令人体失去滋养。面色青而黑,反映了人体虚寒且肾气不足,通常会兼有疼痛,主要是肾气不足寒邪束缚经脉所致。
4. 局部望诊
(1)看头面和脖子
人体的头面颈项是督脉、任脉与手足三阳经循行交会之处,足厥阴肝经经过眼睛到达了头顶。大脑是精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气肾精上乘所主。心主管人体血脉的运化,血脉到达脸部滋养面部让脸变得有光泽。因而对头面颈项望诊可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
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足而致。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为解颅,为先天不足、脑髓空虚所致。小儿囟门高突称为囟填,由温病火热之邪上侵所致,多为实证。头部摇动而不能自主,多为血亏导致身体出现内风。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足,青少年白发主要是肾虚、血虚导致。
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肾虚脾虚水肿通常会导致下眼睑肿大;面部皮肤红肿热痛,主要是内热上浮导致;面部肌肉瘫痪,主要可能是内风中络或络脉气血空虚导致。
望颈项。头颈强直是痉病的症状之一,主要是精血亏虚或者血脉失养导致,或者是肝血亏虚产生内风导致。头项软弱,脖子无力,大多数情况下是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若颈前颌下结喉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移动,中医称作瘿病,多因肝郁气结痰凝而致。
(2)望五官
人体的五官(目、耳、鼻、口、舌)与人体的五脏通过经络直接连接。通过观察五官可以了解五脏气血盛衰,望五官神色形态变化,可直接诊察脏腑病变。
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聚焦于目。目部的五脏相关部位称为五轮,所以望目不仅可以望神,而且可诊察五脏病变。眼睛黑白分明,视物清晰,神采内含是有眼神,虽病易治;若白睛暗浊,黑睛色滞,浮光外露,失却神采,视物模糊为无眼神,病较难治。
目眦红反应了心火上乘,淡白为血虚。眼睛白色部分发红表明有肺热,发黄为湿热的体现;眼珠肿通常是肝血亏或者肝火上浮;眼胞皮红或者该部位有皮肤病为脾湿有火;全目红肿为血虚生风热导致的结果;目胞上下鲜明亮泽反应出身体内有湿热,目胞色暗为肾虚。目窠肿为水肿初起征象,目窠内陷为脏腑精气衰竭;眼球突起多为瘿病(脖颈肿大)。若瞳仁变色,眼生翳膜,视物不清,为内障、外障等眼病。如果看到瞳仁扩大是肾精耗竭,常见于濒死危象,或某些中毒症;若瞳仁缩小,多属肝胆火旺、虚火上扰或为中毒。眼睑下垂称睑废,为先天不足或脾肾两虚,也可因外伤所致。目翻上视、直视,病较严重,昏睡露睛,则常见于小儿脾虚或惊风。
望耳。耳为肾之窍。通过耳朵的光泽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1、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2、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肾精不足。3、耳朵颜色淡白的人,身体较虚寒,很容易手脚冰凉。4、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传递到肾。5、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6、如果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耳朵的形态从第二个维度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1、耳朵厚大的人,通常肾气充足。耳朵薄而小的人,通常多为肾气亏虚。2、如果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表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3、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4、耳垂向后弯曲,而且较为肥厚,提示易患脂肪肝。
望鼻。鼻为肺之窍。鼻头色青为腹痛,色黄为湿热,色白为失血,色赤为肺脾有热,色微黑是有水气。鼻孔干燥反映了人体肺脏干燥,津液不足。鼻翼微微颤动,一般为风热壅肺,久则属肺气不足。
望口唇。脾开窍在口,其华在唇。唇色红润,说明气血调和、胃气充盛。若唇色淡白为血虚,淡红为虚寒,深红为内热,青黑反映了气滞血瘀。口唇干裂为津血、津液不足,或是脾胃津液匮乏;口角流涎是脾虚或胃热。此外,望口唇对口糜、口疳、髻风、茧唇等病也有直接的临床意义。
(3)望皮肤
人体的五脏六腑精气通过经络循行,将气血津液输布于皮肤,以维持其温煦荣润与保护人体的正常功能。所以,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可了解病邪性质与脏腑气血盛衰状况。
望皮肤色泽。其原理、方法与望面色相同。一般来说,肤色润泽反映了脏腑精血充足。若肤色干枯晦暗无光泽,则为脏腑精气虚衰。
皮肤变红如染脂涂丹者为丹毒。若全身皮肤呈云片状红色,游行无定或浮肿疼痛,称为赤游丹毒,这种情况主要是内热积蓄入血导致。若皮肤、面、目、指甲发黄异常,可推断可能是黄疸。其中,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属阳黄,为湿热内蕴所致;黄色晦暗如烟熏,为阴黄,由寒湿困脾引起;如皮肤黄中显黑,色黑晦暗,称为黑疸,因瘀血或肾虚津血匮乏所致。
望皮肤形态。皮肤形态异常包括肿胀、斑疹、水疱等。头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肿,皮肤紧绷,按之凹陷,是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所致;若皮肤虚浮,按之凹陷,抬手即起,是气行不畅的征象。
斑是显现于肌肤表面的片状斑块,分为阳斑与阴斑两种。阳斑又称发斑,斑大成片,色红或紫,甚至紫黑,常伴发热、烦躁、谵语、口渴、舌红绛、脉数等,可见于外感温热病,热入营血之证;阴斑大小不一,色淡红或暗紫,隐而不显,发无定处,出没无常,患者神清、肢冷、泄泻、舌淡、脉沉细,多因内伤气血不足,皮肤代谢失常,气血不能滋养导致。《金匮要略》中讲述的阴阳毒,详细的描述了这种情况。
疹从皮肤血络发出,形似米粒,可见于麻疹、风疹等病,其特征以点状丘疹为主。一般来说,斑疹形色以分布均匀而稀疏、色红润为顺证,病轻;若布点稠密或根部紧束、色深,则为逆证,病重。还有高出皮肤的细小丘疱疹,内含水分,色泽晶莹如粟状,常见于暑湿、湿温患者,为湿气郁结在皮肤、汗出不彻所致。水疱为高出皮肤、大小不一、内含水液的疱疹,有水痘、蛇串疮、湿疹等不同形态。
人体的任何一个局部均是人体全局的呈现,如果把人体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中医的诊断方法实际上非常简洁快速。这种看似模糊的诊断方法实际比指标检查更能反映人体的真实健康状况。局部望诊的方法还有很多方面,如望手指、指甲、手掌等,具体可依据阴阳五行的原理,在实践中仔细体会应用。
作者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