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起源和演变之二-----现代人的起源(仲)
汉族的起源和演变之二-----现代人的起源(仲)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平店乡平店村四组,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服务于多家中央企业,承揽过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PO、中海油债券经纪。现担任某投资公司总经理,经营几十亿资产,投资于股票、股权、期货、债权等领域。
5、CF集团之F集团
(1) Y染色体和线粒体谱系
分子人类学诞生之前,体质人类学把现代人类分为四个不同的地理种: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Negroid)、棕色人种(澳大利亚人种Australoid)、黄色人种(蒙古人种Mongoloid)和白色人种(高加索人种Caucasoid)。黑人头颅较圆,额部较突;白人头颅较侧扁,面部凹凸不平,眶骨深,鼻根低;黄种人头颅前后较扁,面部较平整,鼻根高;棕色人种颅型略偏圆柱形,面部起伏也较大。另外,从发型上看,黄种人多直发,棕种人多窄波发,黑种人多旋发,白种人多宽波发。
全球化之前各族群主要的粒线体DNA单倍群
黄种人O的母系来源复杂,最初主要为N系下属各支(B、F*、F1a、R9等),进入亚洲棕种人区域时,有大量的M(棕种女人)加入进来。如今M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母系来源。
(2) F集团的扩散
4万年前,CF集团留居东非故地的人群,演化为广义黄白种人F-M89/213(P14)(Gm血型是ab1b3),为了追逐猎物,也离开非洲,他们没有走海岸线,而是走陆路,3万年前到达西亚(苏美尔)并定居在那里,形成狭义黄白种或欧亚部落K (Gm血型突变为afb1b3)。 这是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F单倍群是现代人中数量占压倒性的类型,是今日中东、欧洲、亚洲大部分民族的祖先,全世界80%以上的人都是这个变异点的后代。F单倍群集团有大眼睛、双眼皮、粗眉骨、颧骨明显、椭圆脸、棕皮肤、棕色波浪发、棕眼珠等外貌特征。
老亚洲人C、D走出非洲的同时,带着他们的配偶L3—M。F走出非洲时,也带着他们的配偶L3—N。
广义黄白种人以西亚为基地,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并分化为若干细分人种。
①、进入斯里兰卡的F单倍群,未变异为其他单倍群,仍是原始F类型,他们和本地棕种人C混血,形成今斯里兰卡东南部低洼地带的维达人,他们身上至今保留着这较古老的原始F单倍群。今天维达人依然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男人们只在腰间悬一根腰带,女人们只用布片盖住肚脐至膝盖的区域,他们只剩下800人了。
②、沿着老亚洲人的路线进入印度大陆的F单倍群变异为H单倍群(M69(M52))。目前H单倍群占印度人总体比率不超过20%,纯种H单倍群民族已经找不到了。H单倍群最高频种族是维达人(包括印度中南部的比尔、杰纠、奥朗等原始部落)。
前4500年,讲南亚语系的孟高棉人(越南人、柬埔寨人、缅甸孟族的亲属) O2a征服南亚部分H,并和他们融合形成今日印度的蒙达语族,是南亚语系中的第二大语族,人口多达九百万,如今蒙达人H和O2a分别占25%和54.88%,但是由于和印度棕种土著C的大量女性混血,蒙达人已从柬埔寨黄种人体质变为棕色人种。蒙达人曾经广泛分布印度,后被达罗毗荼人和雅利安人排挤到中部和东部的深山密林之中,今日绝大部分蒙达人仍处在父系氏族阶段,没有文字。
③、进入高加索山脉的F单倍群变异出G单倍群(M201)。如今G单倍群体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山脉地区,所以又叫高加索集团,对应高加索语系。和H单倍群一样,他们由于后来和白人大量混血,纯种G单倍群同样也找不到了。格鲁吉亚族的30%、亚美尼亚族的20%、阿塞拜疆族的15%都为G单倍群。含G单倍群较多的高加索人体毛更加浓密、鼻梁更高、鹰钩鼻的特征也更加明显。这些很可能是G单倍群体的原始外貌特征。阿兰人(奥塞梯人)可能不是R,而是G,斯大林就是例证。
④、进入中东西部沿海的F单倍群,变异为IJK集团,IJK集团又细分出IJ、K(狭义黄白种)两支。
距今3.5--4万前,IJK集团的一支向东进入伊朗阿富汗高原并在此演化出K单倍群集团,他们后代遍布欧亚,被称为狭义黄白种或欧亚部落;而留在原地的IJK集团则演变成IJ集团。
IJ集团后来分为两支,一支进入地中海沿岸演化出J单倍群体,他们成为整个西亚和北非及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的单倍群类型,是地中海人种最主要的父系基因来源,所以又被称为地中海基因。 过去地中海人种被划为白种人两大亚种之一,对比白种人另一大亚种"北欧白人"的显白肤色,他们肤色暗白,有些甚至比黄种人还黑,所以又叫做暗白人种,此外他们身材也较北欧白人矮小,高鼻深目特征更加明显,并有大胡子、鹰钩鼻等特征。他们也不是金发碧眼,其头发和眼珠都呈棕褐色。因从地理位置上看,地中海人种离黑人较近,所以过去认为他们样貌是北欧白人和黑人混血导致。不过现在从DNA检测上否定了这样的观点,他们样貌特征应为J单倍群人种主体特征。 目前,中东阿拉伯族、犹太人的48.5%、土耳其族的25%、意大利族的20%、埃塞俄比亚族的15%、伊朗族的12%都含有J单倍群。含J单倍群较多的人种被称为典型地中海人种,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对应闪米特语族。而原本高加索山地G单倍群后来也被外来J单倍群大量混血所以也被划为地中海人种,不过因为体内G单倍群基因的缘故和纯种J单倍群还有较大差别,所以一般又将地中海人种分为J单倍群为主体的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和含有一定G单倍群的高加索亚人种两大类。
IJ集团另一支进入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演化出I单倍群,如今伊朗族的18%、土耳其族的15%、亚美尼亚的8%人群的父系染色体标示都为I。不过含有I单倍群最多的地方不是在他们老家西亚,而是在欧洲。约3.5万年前,I单倍群体开始分成两支从高加索和小亚细亚两地北上进入尼安德特人的大本营欧洲,他们是最早进入欧洲的现代人,也就是欧洲最早的现代智人----克罗马农人。
克罗马农人因最早发现于法国的克罗马农山洞而得名,他们是冰河世纪结束后、全新世到来前这个阶段 最早被发现的人类化石。全新世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最年轻的地质年代,它开始于距今1.1万年前后,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气候开始转暖),因此又称为冰后期。全新世地层覆盖于所有地层之上,在他之下地层里的古生物遗迹才能叫做化石,所以考古学一般以全新世为分界线,把之前的人类叫做古人类,之后的才能叫做真正的现代人,由于克罗马农人是距离全新世到来这个阶段最近的古人类化石,所以一般也用"克罗马农"这名称作为人类进化史最后一个阶段代表性群体的通称,而不是单指一支人种,在此之间(距今3.5—1.1万年间)进入欧洲所有现代人种及其后代都被称为克罗马农人,广义克罗马农人还包括这时期世界上所有人类化石,如中国山顶洞人等。
从欧洲克罗马农人的遗骨可以看出I单倍群的原始特征,这群人身材高大魁梧,大多男性平均身高达1.82米,体格强壮,以狩猎为主要食物来源,连曾经的欧洲霸主尼安德特人被他们成群猎杀捕食,到3万年前这批人已经到达欧洲最西端的大西洋边,并彻底导致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和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是I单倍群。
到目前为止,智人已经遍布除南极以外的世界各大洲,在已发现各地区智人遗址中,以欧洲地区最多、最为丰富,这可能是因为欧洲比较湿润,不像中东和非洲那么干旱,有较丰富的采集和狩猎资源,当然这也和欧洲考古工作更早、技术更发达有关。目前在欧洲发现著名现代智人遗址包括:距今3.4万~2.9万年的奥瑞纳文化,出土人类最早乐器---骨笛,并出现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洞穴壁画、岩画和陶制雕像等;距今2.1万~1.8万年的梭鲁特文化,以高超的压制石器技术著称,达到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顶峰,骨器制作的手工艺也非常突出,大量骨制的鱼叉、矛头、针等被发现;距今1.7万~1.15 万年的马格德林文化,这时期原始艺术作品被誉为是美术史上最早的惊世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卢浮宫")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西斯廷教堂")。
创造这些灿烂的上古石器文化的是以I单倍群为主体的克罗马农人,可以说欧洲克罗马农人遗址是已发现的旧石器晚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所以20世纪欧洲的主流学者一直声称现代欧洲人就是由克罗马农人演化而来的,而后来随着语言学的研究,欧洲主流说法又变成:就像克罗马农人淘汰尼安德特人一样,称霸欧洲的克罗马农人(I)也被后来进入欧洲的印欧人(白种人R)所淘汰,他们中男性大都遭到杀害,女性则成为了新征服者的配偶。
克罗马农人后代,有点臃肿
今天,冰岛族的37%、丹麦族的36%、德意志族的25%、苏格兰族的20%、俄罗斯族的18%都是I类型。在欧洲,I比例最高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是I1类型,占瑞典族的比例是44%、挪威族的37%、芬兰族的29%;巴尔干半岛主要是I2,占克罗地亚族的50%以上,尤其是波黑克罗地亚族,比例更高达73.3%,是克罗马农人最直系的后代。
I单倍群人种是上古欧洲分布最广的种族,不过也不能将他们完全就等于欧洲克罗马农人,因为欧洲克罗马农人还包括在1.1万年全新世到来之前,进入欧洲所有现代人种。
继I单倍群进入欧洲后,稍晚一点进入欧洲的有地中海J单倍群体,他们主要分布在南欧希腊和意大利半岛,如今南欧地区人们多留有他们的单倍群基因。
非洲黑人单倍群E进入欧洲时间似乎比J更早,他们主要集中在南欧的意大利南部、西班牙、希腊这些地方,从如今许多欧洲人中多少都带一点黑人单倍群类型可以看出这点。二战时期,黑人和犹太人一样受到希特勒歧视和迫害,而最近的检测证明希特勒的父系单倍群标示为E,也就是说希特勒的祖先是黑人,不知希特勒如果泉下有知,会做何感想。另外,拿破仑和爱因斯坦祖先也是黑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