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连载(294)《颜渊篇》第1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原文朗读】

【注释】

颜渊、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姓颜名回,字子渊,比孔子小30岁,他的父亲颜路也是孔子的学生,颜回13岁时就入了师门。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使每件事都复归于“礼”。

一日:一整日,某一日,有那么一天。

:归于,靠拢,回归。

:条目,细目,具体的。“目”本指渔网的细线,成语“纲举目张”,“纲”指渔网的主绳,把渔网的大绳子提起来,一个个网眼自然就张开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能带动各种细节条目。

不敏:不聪敏,觉得自己理解不了或做不到。

:照着去做。

【白话翻译】

颜渊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使之恢复到合乎礼的规范,这就是仁。如果有那么一天,大家都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就复归到仁的境界了。不过行不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要靠他人吗?”

颜渊又问:“请问具体该怎么做?”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言论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颜回我虽然不太聪敏,但我能老老实实照您说的去做。”

【解读】 
1、为什么把本篇命名为《颜渊篇》,《颜渊篇》主要讲什么?

上一篇第十一篇的名称叫《先进篇》,展示了孔子那么多的得意门生。接下来的两篇继续详尽展现这些弟子们的风采,本篇的篇名叫《颜渊篇》,下一篇的篇名叫《子路篇》。

这两篇将孔子的弟子们分为两类,分别以颜渊和子路作为代表。他们两个人是孔子最喜欢的,也是个性最鲜明的。颜渊一门心思修身养性和学习,一辈子没有做过官。而子路是个实践派,是一个实干家。

那么我们就大概知道了,《颜渊篇》和下一篇《子路篇》的侧重点不太一样。《颜渊篇》主要是从自身修养来展开,《子路篇》主要是从社会实践来展开。

《颜渊篇》共有24章,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们如何施行仁德,依次再延伸到为人处世和为政之道上。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论语的编撰者把“颜渊问仁”这件事作为第一章,并把本篇命名为《颜渊篇》。

2、“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和最高境界。

中国人对“克己复礼”这句话的印象最为深刻和熟悉,因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那场批孔运动中,曾被用来作为孔子“拉历史倒车”的罪证,孔圣人由此而成了不折不扣的“复辟狂”,被批倒批臭,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和最高境界,颜渊问老师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才能成就仁道,分为两层和两个方面,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说的是自我修养,复礼说的是外在表现。仁存于心,礼见之行,心行合一是施行并成就仁道的唯一之路,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接着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将施行仁道上升到社会和国家的层面。其中的“一日”有两层含义,其一指“一整日”,是从个人角度来说的,一个人能不能从早到晚时时刻刻做到“克己复礼”?其二指“有那么一天”,如果有朝一日,人人都做到了“克己复礼”,那么全天下就沐浴在了仁之中了,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社会呀。

孔子又说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是出于本心的,需要从自身做起,也不需要时时处处标榜自己是一个“仁者”。所以孔子告诉颜渊,行仁之道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没有一点点关系,故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具体如何做。

虽然行仁之道主要依靠个人修养,但外界环境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你,要抵挡住这些东西,需要有极大的定力。

所以当颜渊问老师该怎么做时,孔子便从四个方面给他指出来。那就是,一切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一切不合乎礼的言论不听,一切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一切不合乎礼的事不做。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连颜回都觉得老师的话很高深,做起来也很难。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也承认过自己在悟性上有时候比不上颜回。因此孔子对颜回的要求极高,也很全面,这既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因为颜回可以达到。

当颜回听了老师这些话之后,觉得一下子不好领悟,做起来也很难,所以颜回老老实实回答说“我不是那么聪敏,但我会照着老师的话好好做”。

5、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做到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我们应该记住孔子的教诲,哪怕偶尔做到,也是难能可贵的。
【延伸解析,与其它经典和历史相互参照】

孔子一生中编撰了《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经,尤其在去世前的几年潜心研究《周易》,编撰了《易传.十翼》,可以把《易传》看作孔子对自己一生学说的最后总结,所以学习《周易》对理解《论语》有很大的借鉴参考作用。此外,也可以借鉴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些道理。

下面,我们与《周易》和《道德经》相互参照,加深理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

6、与《周易》的“大壮卦”和“艮(gèn)卦”相互参照。

《周易》的第34卦叫“大壮卦”,孔子在大壮卦的《大象传》中说“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大壮卦模拟的天象是“雷在天上”,象征一个人过于强壮强横,把老天都不放在眼里了。所以孔子告诫君子,一切不符合礼的事情都不能做,这就叫“非礼弗履”。

《周易》的第52卦叫“艮(gèn)卦”,艮卦代表自然界的“大山”,大山象征静止、稳重,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孔子在艮卦的《大象传》中说“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什么意思呀?孔子告诉我们,做事要像大山一样稳重踏实,笃守其职,不逾本分,这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哲理是一样的。

7、与老子的《道德经》相互参照

老子主张清心寡欲自然而为,在《道德经》中有很多类似的阐述,我们摘取其中的两章。

《道德经》第12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第52章说“塞(sè)其兑(duì),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duì),济其事,终身不救。”


  • 关注公众号“把经典还给老百姓”,跟着张武忠老师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等国学经典。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