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的独立思考才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方式
独立思考才是获取真理的唯一方式
我们身处于一个人人都在享受,却又同时焦虑的年代。我们享受着信息和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快乐,但同时却不由自主的焦虑着。这种焦虑植根于我们的时代,从很多读书,外语打卡的产品和社群的兴起,到对知识IP的追捧和对知识付费的更加重视,都足以见得我们对于自我的成长是多么的渴求。
这种渴求不是这个时代才有的,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生存欲。我们惧怕被替代,或许是被机器,AI,或是被更有能力的人。
信息和技术的便捷,似乎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领略和发现新的思维方式。但这一切,正如叔本华曾说过的: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它粘附于我们只因我们将它放置于身。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接受,不假思索的跟着各类知识技能APP的节奏走,而没有经过自己深度思考和深度认同和理解,这些学来的知识和思想是无法真正成为你身体,思想,知识的一部分的。他们永远只是依附于你,绝没有通过自己磨练和思考的知识,思想那么让你感受,应用自如。今天我们能就来分享一下这句话的英文版。
核心单词:
artificial [ɑːtɪ'fɪʃ(ə)l] adj. 人造的;仿造的
The city is dotted with small lakes, natural and artificial
这个城市小型湖泊星罗棋布,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
limb [lɪm] n. 肢,臂;
The police were lucky they found him before I did. I would have torn him limb from limb.
警察很幸运,比我先找到了他。不然我真会把他大卸八块的。
waxen ['wæks(ə)n] adj. 苍白的;蜡制的;
Her eyes were fixed on the waxen face of her son, willing him to live.
她凝视着儿子苍白的脸,盼着他好起来。
adhere [əd'hɪə] to:粘附;追随
All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adhere to a strict code of practice
协会的所有成员都遵守一套严格的行为规范。
叔本华名言
Truth that has been merely learned is like an artificial limb, a false tooth, a waxennose; at best, like a nose made out of another’s flesh; it adheres to us only because it is put on. But truth acquired by thinking of our own is like a natural limb; it alone really belongs to us.
- Arthur Schopenhauer
翻译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它粘附于我们只因我们将它放置于身。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叔本华
断句
Truth that has been merely learned / is like an artificial limb, / a false tooth, / a waxen nose; / at best, / like a nose made out of another’s flesh; / it adheres to us only because it is put on. / But truth acquired by thinking of our own / is like a natural limb; / it alone really belongs to us.
叔本华简介
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疯狂投水自杀身亡。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叔本华最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读书必须思考,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读,和经常骑马坐车而步行能力必定减弱的人一样,将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说: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空闲就要看书,这种做法比常做手工更容易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思想中。我们知道,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又如,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太多,反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的。读书越多,留存在脑海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读书而不加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况且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叔本华并非反对多读书,而是反对读而无思的人。由于叔本华善于读书、善于思考,所以,这个忧郁的哲学天才在30岁时就写出他一生最为重要的哲学著作《意志与观念世界》,后来的一些写作,不过是对这本书观点的解释和延伸。应该说,作为一个哲学家,30岁时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已更新最新版微信的同学记得给卡卡的公众号加星呦
我们需要忠于自己的人生
Positive Language Positive Mind Positive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