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二四三辨证法则与应用

引言:

我19岁就开始念伤寒,我今年差不多80多了,那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个改变,就读这个东西,你要不是这个整个看问题,那没个明白---胡希恕先生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矛盾论》

一、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简述

近日聆听彭鸿杨师兄在经方周记中所主讲的,关于《三二四三法则暨临床应用》相关问题,实则是在深入学习胡希恕经方医学后,从而做出进一步的发挥与细化,腊肉群诸师兄师姐早已践行多时,今择以下几条,以胡希恕经方医学为始,不揣冒昧,略作探讨。

胡希恕经方医学即六经八纲与方证辨证之理论体系,其精神实质为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上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过程为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最后求得方证相应以治愈疾病。

胡希恕经方医学之所以受莘莘学子喜爱,趋之若鹜的原因,一则验之临床,确有效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不是假把式,一试便知。二则作为完善的医学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既不是失于实践流于空泛的唯理论,即教条主义。更不是失于理论指导的经验论,即经验主义。而是充满知行合一,实践与理论具体统一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观《伤寒杂病论》中充满了辩证思想,而胡希恕先生解读《伤寒杂病论》,在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看待内因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重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认识实践与理论之间辩证关系等等方面,同样是运用了唯物辨证法的眼光看待问题,具有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因为如此,才能使这一体系得到众多同道坚定的认可,学习与实践,传承与发扬。

但如果抱有唯心主义,或者机械唯物论思想去学习《伤寒论》,只注重表象、外因,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联系,从而忽略事物发展内在根本原因,或者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形而上的看待问题,从而忽略事物发展的整体的、联系的、运动性的话,必然是不科学的,不严谨而空洞的。如章太炎先生所云可谓一语中的:“中国医药,来自实验,信而有征,皆合乎科学,中间历受劫难 ,一为阴阳家言,掺入五行之说,是为一劫,次为道教,掺入仙方丹药,又一劫;又受佛教及积年神鬼迷信影响;又受理学家玄空推论,深文週内,离疾病愈远,学说愈空,皆中国医学之劫难”。

胡希恕先生于《经方辨证施治概论》中详细解释了六经与八纲的概念,同时明确指出,六经来自于八纲,《人民日报》曾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解决了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不只如此,《经方辨证施治概论》作为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最核心的精要心法,还有诸多著名观点,如《伤寒论》所代表的经方医学体系不同于《内经》为代表的医经体系;六经八纲的实质,六经来自八纲;经方治病依据症状反应;辨证施治的实质;经方脉诊;方证是六经八纲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原因疗法;人体自身中毒为发病的根本原因等等。

胡希恕先生大作《经方辨证施治概论》开头篇,就陈述辨证施治的问题,更以“有是证即用是药”做为简短精辟总结,通俗的来讲,就是该怎么治就怎么治,短短几个字便能感觉到,胡希恕先生是非常实际的,具体的说,是拥有辨证唯物论世界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驳斥牵强附会,掐诀念咒之流弊。

既然胡希恕先生是用唯物论的哲学思想看待问题的,那么作为学习胡希恕经方医学的学子们,首先就要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两本哲学著作,即《实践论》与《矛盾论》,以期进入到胡希恕先生的思维模式之中。

《矛盾论》云:“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论是研究中医还是其他学科,凡是具有矛盾的事物,都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基于历史环境,胡希恕先生如是,我们当亦如是,寻找胡希恕先生的思想来源,就是所谓的工夫在诗外,寻根溯源。

那么辨证施治的过程是如何的,试从以下几点分析。

1、患者从走入诊室开始,医者就已经开始搜集信息,如观察患者神色面容、精神状态、形体、步态、气息、声音等等方面,其后或查舌、切脉、问诊、腹诊、查体等等,进一步采集信息,尽可能获得丰富的客观材料,这一阶段中医称之为“收集四诊”,收集来的信息也可以称之为“症状反应”。如果以哲学的观点分析,这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是外在现象的、量变的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进一步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所依据的最原始材料,没有感性认识人们就无法理解客观世界,即无法认知疾病的本质。此一阶段是对于事物的表面的,片面的,外部的联系的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理性认识也依赖于感性认识。

2、接着医者开始对患者的四诊信息,症状反应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这一步是辨证的阶段,如何辨证、辨为何种证取决于医者的辨证体系,如就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来言,即通过症状反应来分析患病机体出现的一般规律反应,而这种规律反应实际为六经八纲证。

胡希恕先生对于患病机体为何出现六经八纲证这样的规律反应,引用矛盾论的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即人体抗御疾病机制的内在作用为主,面对外在刺激时,机体抗争、疏导、修复后所作出的应答反应。

此时便是理性认识的阶段,我们通过全面的感性认识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将感性认识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等进行加工制作、选择、构建、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理论系统,从而完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阶段,而我们所采用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便是中医思维,确切的说是运用经方辨证思维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判断与推理,最后得出结论,是对于症状反应的本质更进一步的、深刻的认识。

3、施治环节,需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和发展理论,这是认识第三阶段。即医者要结合症状反应,运用经方医学理论分析,辨出方药的适应证,最后求得方证相应。此一步骤便是于患病的一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适应整体,讲究疾病的通治方法,最后具体落实到一张处方后,诊疗过程才算基本结束,关于方证的重要性,胡希恕先生有云:“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关键就在方证是否辨的准确。”如果对于方证不熟悉,方证辨的不准确,一切都将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如何做到方证相应具体还要诸多层次,如《经方医学讲义》中所言:“方证相应不仅局限在方与证的相应,同时,药量、制剂、煎服法以及调护等诸层面,均应与证相应。”

对于方证相应的认识,冯世纶先生于《探讨方证对应之理》有云:“胡希恕先生一生中对方证对应的体悟是'或有人问,经方虽验,又何足以应万变之病?诚然,病证多变,为每证各设一方,即多至千万数,恐亦难足于用,须知,经方虽少,但类既全而法异各,类者,即为证的类别;法者,即适应证的治方,若医者于此心中有数,随证候之出入变化,或加减、合方,自可取用不尽’既道明了方证对应的内涵,又标明了方证对应的具体应用,值得后生细细体悟。”

近日中华中医药杂志刊登了冯世纶先生最新文章,名为《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文中以经方发展史、症状反应的内涵、病因辨证、依据症状反应才能正确指导临床等几个层面,对于经方医学理论进行重点阐述,同时引用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自然规律以及法象思维,意在说明基于人体的自然结构,人体抗病机制祛邪外出的趋势及状态,八纲六经治病等皆自然之理。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冯世纶先生便是阐述哲学中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二者结合从而指导实践的过程。

二、三二四三辨证法则

1、定义

此法则是先辨六经、继辨八纲、最后落实方证的具体实施以及细化。它是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核心,也是步入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的便捷法门。

2、三二四三辨证法则的内容

三个病位(表、里、半表半里)两种病性(阴、阳):

①、证候以太过之势集中反应于表,并欲借发汗之机而达到驱邪者,视为表阳证,即太阳病。(*实则攻<汗>之 虚则补之)

②、证候以不及之势集中反应于表,虽欲借发汗之机达到祛邪,但机能出现沉衰,需强壮振奋者,视为表阴证,即少阴病。(*实则攻< 汗>之、寒则热之)

③、证候以太过之势集中反应于里,且欲借吐、下、清之法而达到祛邪者,视为里阳证,即阳明病。(*热者寒<清>之、实则<攻》之、实则在里,可吐、可下;据邪之偏于上偏于下及人体反应之势而定>之为常,虚则补之为变)

④、证候以不及之势集中反应于里,但机能出现沉衰、无法祛邪,治宜温、补者,视为里阴证,即太阴病。(*以虚则补之、寒者热<温>之为常,实则攻<实则在里,可吐、可下;据邪之偏于上偏于下及人体反应之势而定>之为变)

⑤、证候以太过之势集中反应于半表半里,且临床不宜汗、吐、下,宜和而清者,视为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虚则补之、热者寒<清>之;实则攻之为变)

⑥、证候以不及之势集中反应于半表半里,治宜和而清之,但机能出现沉衰,需和、清、温并施者,视为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虚则补之、热者寒<清>之、寒者热<温>之)

仔细推敲彭鸿杨师兄所讲的广义下六经,实则涵盖了以下问题:

①、病位问题、即不单单要根据脉症反应集中的部位,还要结合基于人体自然结构,机体抗邪外出的趋势或途径。

②、强调了脉症反应的直观与客观意义。

③、分析机体抗御疾病机制面对刺激后进行的斗争、疏导、修复等应答反应是较常人太过还是较常人不及,即阴阳之本意。

④、糅合六经八纲与八法治则的问题,一目了然。

⑤、治法上知常达变。

四即四种病情:

彭鸿杨师兄把阴阳置于病性之下,明确其具有统领的意义,而把寒热虚实置于病情之下,是阴阳为证反应的具体表现,如果说阴阳是质变,那么寒热虚实便是量变的范畴,临床不但要明确其患病反应为太过还是不及,还要通过其具体寒热虚实反证其阴阳的本质。

彭鸿杨师兄在论述寒热虚实四种病情时,亦学习胡希恕先生辩证唯物论思想进行逐一阐述,其中最具鲜明的特点是运用矛盾的相对性思维思考问题。

如相对少阴病来说,麻黄汤、桂枝汤皆表阳热实证,但二方相对,前者为表阳热实证,后者为表阳热虚证。如相对太阳病来说,桂枝加附子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皆表阴虚寒证,但二者相对,前者为表阴虚寒证,后者为表阴实寒证;如相对里阳证来说,白虎汤与承气汤皆里阳热实证,但相对有无实邪相结合,前者为里阳虚热证,后者为里阳实热证。

正所谓没有恶就没有善,没有大就没有小,没有是就没有非,高矮胖瘦,薄厚黑白,矛盾中的个体都具有独特性与相对性,没有特指参照物,那另一半无从谈起。明白相对概念,便不会执着于栀子豉汤与酸枣仁汤皆称虚烦为何故,参照不同罢了。

三即三种逆乱:

三者多也,非仅限三种,取其三生万物之意。彭鸿杨师兄对于三种逆乱的论述,是在《经方辨证施治概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挥,既明确三毒为机体自身中毒,减弱抗病机能从而导致患病的根本原因。同时说明要以机体与气血津食等自身中毒、时间、地域,等诸多综合因素斗争后出现的症状反应为准,即刻下症状反应。换言之,刻下的症状反应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斗争后的结果。

我们不单单要重视六经八纲,同时也注重病因辨证,此种病因而非教材中的病因,而是气、血、津、食的逆乱后,机体产生了不同的病理产物,同时反作用于人体后,机体产生了怎样的症状反应。

彭鸿杨师兄的此番论述,同样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眼光看问题,既肯定了事物发展的内因,同时也说明了外因对于内因起的反作用,正是因为二者相互影响,才出现当前的结果,即症状反应。唯物辩证法主张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但是唯物辩证法并不排除外部原因,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就是说,每一事物都处于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交互作用之中,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三二四三辨证法则的步骤

胡希恕先生提出六经八纲的辨证顺序,书中虽早已言明,只是初学者视而不见,没有仔细深究,同时容易陷入以寒热虚实定阴阳的迷雾中。胡老云:“但辨证宜从六经始(因其有实形)。《伤寒论》以六经分篇,就是这个道理。六经既辨,则表里分而阴阳判,然后再进行寒热虚实的分析,以明确阴阳为证的实质。至此则六经八纲俱无隐情了,是自然而然的辨证顺序也。”

用彭鸿杨师兄梳理后的三二四三法则(病位、病性、病情、三种逆乱)去看待这段话,更加清晰,即六经的分类,有表里阴阳即可,这一步,六经辨证过程已经结束。如表阳证为太阳病、里阳证为阳明病等等,但只辨出六经是无法指导用方的,此时就要进行寒热虚实(剩余四纲)的分析,以明确阴阳的实质,到这一步,是具体阴阳为证反应的具体量化与类比,为指导方证而辨。如病位在表,病性为阳,为表阳证,即太阳病。(先辨病位,继辨病性,或者先辨病性,继辨病位,皆可,视自己喜好与实际而定)接着病情为热为虚,即表阳虚热证,自然而然辨到桂枝类方上面,但具体为哪种方,还要与症状反应合参。如胡希恕先生所说,至此则六经八纲俱无隐情了,是自然而然的辨证顺序也。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多处讲到辨证顺序问题,我们都读过但容易轻视,彭鸿杨师兄领悟三二四三辨证法则,皆来源于胡希恕先生思想,虽名称不同,但辨证步骤如出一辙,如书中云:“所以他这个书啊,据我的观察,他是先有这六个基本类型儿。这个类型儿也是来自于八纲,就是八纲。在这个类型上是'表里阴阳’具备了,他再辨'寒热虚实’,这个书也确实这样子。你们好好看看就是啊,再辨'寒热虚实’最后辨到方证。”

“所以他这个辨证啊,在这一个书是这样子,先辨六经,六经他是六个固定的类型了,然后再分析寒热虚实,在这一个时候,这个当大夫要是看病看到这儿呀,心里就有数了,啊,他知道用哪一种法则来治疗这个病,应该用什么方药?他还要进一步追,那就是辨方证了。”

三、运用三二四三辨证法则解案与应用

1、解案的意义

医案之重,前贤多有论述,如《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引章太炎先生言曰“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学者欲求前人之经验所得,读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专研,事半功倍。”章公弟子徐衡之又云:“研究中医之步骤,初则读书博采,继则临诊实验,两者兼重,不可偏废。医案者,古人读书临诊之心血结晶,研究中医者所必读也。”清代周学海先生有云:“宋以后医术,唯医案最好看,不似注释古书之穿凿也。每部医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处,潜心研究,最能汲取众家之所长。”章次公先生云:“医案在治疗学上,居重要之地位,足以启发学者之性灵,为施治时变化无方之张本。”

对于医案的学习意义,彭鸿杨师兄非常重视,视为学习《伤寒杂病论》之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彭鸿杨师兄谨遵当年冯老“传、帮、带、教”之教诲,由此创建腊肉群,化身为桥,渡一切可渡之人。群内所有人不论职称高低,不论出名与否,全员解医案之本意,旨在用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为指导理论,以医案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深刻学习仲圣《伤寒杂病论》,或与医家辨证体系有别,但若与三二四三法则去衡量、揣摩、分析,纠偏,如此各家经验,皆可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框架既定,血肉未丰,选择医案要遵循先易后难、层层深入、由点及面的原则(以胡冯二老医案为主,旁兼各家),逐渐在辨证框架中填充血肉,但也要避免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之弊。用彭鸿杨师兄的话来讲便是“小鲜肉”要用小火慢慢的熏,直至通过解案,在彭鸿杨师兄问难,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之后,逐步熏成一块“老腊肉”。试想,若解一案,便有的放矢,复习一遍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若每年解三百案,会有怎样的进步呢?若解两年,三年呢……

同时腊肉群有几条红线群规,可谓严苛,诸师兄师姐不敢逾越,如只怼不捧,防止捧杀,主张互相问难;只运用六经八纲方证理论解案,保证理论统一性;三日不解案,清退出群,有事提前请假;人命比金子贵重,三思而慎行,买定离手,药已入喉,生死已定……

解案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如在某一则医案中包含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很多知识点,需横向对比,纵向参考,反复印证等等,解案后更需回顾总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师兄感慨,解一则医案,为保严谨而冥思苦想,书桌铺陈各种书籍,互相印证;更有其中受益者,体系越来越完善,临床效果越来越好,分享自己验案;还有师兄言称,前几日前刚解过某案,无独有偶,今天便遇到相同问题的患者,则事半功倍,可谓苦心人天不负,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之人。

2、解案分析与应用

①、解案分析

2021 0106日解案作业

王某,男,36岁。自诉胸中发满,有时憋闷难忍甚或疼痛。每逢冬季则发作更甚,兼见咳嗽,气短,四肢不温,畏恶风寒等症。脉来弦缓,舌苔色白。

浅析:

从患者整体脉症反应来看,为沉衰不足,阴之属,排除三阳证。无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二便无异常,舌苔色白,病邪不深,知机体无欲自半表半里亦于里而达到祛邪,唯有表阴证。

即“证候以不及之势集中反应于表,虽欲借发汗之机达到祛邪,但机能出现沉衰,需强壮振奋者,视为表阴证,即少阴病。”

患者胸满,憋闷难忍(胸满甚)偶痛,遇冬季(寒冷条件下)加重,伴见咳嗽气短,四逆,无热畏寒,脉弦缓:津液虚而脉缓,脉拘急身体疼痛而见脉弦,无热畏寒,四逆为机能不足,表现消极沉衰,无法温煦机体所致,与太阳证蓄热充足而导致的温差,从而导致恶寒,有天壤之别。故虽然有津液上冲救表的表现,却无法得到汗出而解除疾病。治宜因势利导,顺应机体抗病趋势。法当健胃生津,强壮振奋机能以解表,与桂枝加附子汤。但因机体上冲救表之势剧烈,胸满痛甚,去有微下之性,不利于解表之芍药,加强解表之力。

综合以上,整理如下:

(三)病位:表

(二)病性:阴

(四)病情:寒虚

(三)三毒:无

八法:汗法 温法 补法

六经:少阴

方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方药:桂枝10 生姜15 大枣20 甘草6 附子10

条文: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结果:五剂胸满,气短诸症皆愈。出自刘渡舟先生《经方临证指南》

②、个人应用

好友之女,13岁。时间:2020 1224

主诉:剑突下胃脘拘挛痛半年余

刻下症:近日鼻塞,干咳,咽中有痰,咳之不爽。晨起恶心,偶吐。胃脘拘挛痛,不拒按。有汗,汗后无恶寒,白天上课教室热,脱了衣服又觉得冷。口中和,小便可。大便素一日自行,干稀正常,但最近大便3-4天一行,质地无正常。舌质红,苔白微腻,网诊无脉象。

浅析:

观患者整体症状反应为机能太过的表现,病在阳,排除三阴证。

患者鼻塞,汗出恶寒(东北教室温度高,即使脱掉外套也不会有恶寒之感觉)口中和(无口干咽干口苦等症,排除少阳证)小便颜色正常,知病在表,机体欲借发汗的转机,自体表以解除疾病,但限于良能不足,虽得汗出,未解除的形象。

剩余症状显然不完全是表证问题,大便近日3-4天一行,虽质地正常,但舌质红,表热有入里之势,但热证有轻重缓急之分,刻下虽有里热,但不重。

其舌苔白腻,咽中有痰,咳嗽,晨起偶吐:表证气上冲而救表时,也会产生咳嗽,或者吐。刻下症状反应已有痰饮问题,为机体自身中毒,痰饮上逆而呕咳,同时机体欲通过咳嗽的方式,祛邪外出。

故与桂枝汤内健津液,外和荣卫,助机体上冲之势而解肌,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增小大黄之“芍药”以泻代清,照顾轻微里热的问题,且和血缓解胃脘痉挛。合小半夏汤、桔梗汤,降逆化饮,温中止呕,排脓利咽。加厚朴、杏仁,加强止咳化饮的力量,随证治之。

综合以上,整理如下:

(三)病位:表、里

(二)病性:阳、阳

(四)病情:热虚 热虚

(三)三毒:痰饮

六经:太阳阳明

八法:汗法 补法 温法 清法

方证:桂枝加芍药汤加半夏、厚朴、桔梗、杏仁

方药:桂枝10 白芍30 炙甘草6 生姜15 大枣20

姜半夏15 杏仁10 厚朴10 桔梗10

五剂水煎服,辅汗法。

结果:服药第二天问诊,胃脘痛已减,咳嗽减,五剂后略有清涕,其他症已,大便如常。未开药,嘱清淡饮食,候机体正气来复。

四、自问自答

或问:彭鸿杨师兄提出的三二四三辨证法则与胡希恕经方医学的关系是什么?

答曰:此三二四三辨证法则,是彭鸿杨师兄通过多年学习胡老《经方辨证施治概论》与反复聆听胡老讲座后,高度凝练胡老学术思想,结合临床与实际从而进一步的细化与补充,适用于初学者更快捷的走进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大门,同时也可帮助学习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的同道突破瓶颈,达到更高的境地。

或问: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是真理吗?

答曰:根据《实践论》有关真理的阐述,由于人类的实践水平和实践范围,人类的认知能力都是不断发展着的,因而真理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永恒地、无限地、无条件地发展的,所以是相对的,同时它必然包含着与客观对象本质和规律相一致,并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内容,故而又是绝对的。

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的完善,不是一代人的努力,是有传承与发展的,冯老先生、段老先生、陈老先生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后学者当饮水思源,尊师重道,感念前辈之功德,铭记于心。

如上天假借胡老几十年,胡老依然会醉心学术与实践之中,发扬光大,从而使理论趋向于更加完美,而后学者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更不应该故步自封,浅尝辄止,而要学习胡老冯老等前辈那般刻苦学习,不断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只有勇敢探索后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容不得半分懈怠,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于这种不断进取,积极探索、趋向完美的精神,《实践论》早已阐明实质,即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知,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或问:三二四三辨证法则是终点吗?

答曰:肯定不是。对于此观点,彭鸿杨师兄早已言明,“三二四三”不是辨证的结束,只是个开始。虽然是辨证的基础,并且于此基础上亦可制定施治的准则,但若说临证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还有最尖端的方证辨证。不注重方证的对应性,只能了解治疗的方向和前提,而不能落实到适应整体的具体的适证方剂上,则治疗仍有盲目性、仍然没有落到实处,疗效必然大打折扣甚至无效。当然不辨六经,不明病理机制,连病位和病性的阴阳都搞不清楚,想开出适证有效的方剂,必然也失之空泛、更加盲目,所以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辩证统一的。据我所知,限于讲课内容与时间所限,方证辨证的内容还没来得及展开,希望以后彭鸿杨师兄会再次讲授。

或问:彭鸿杨师兄是学医之初就运用三二四三作为辨证法则吗?

答曰:非也。彭鸿杨师兄的学习心路历程经过了“683”“643”“83”“3243”等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摸爬滚打,反复验证,到目前确立了“3243”的法则与步骤,示人以规矩准绳,已锤炼、深究、运用多时,同时在腊肉解案群中备受师兄师姐们的推崇与喜欢,并且应用于实践之中,得心应手,有法可依。我相信彭鸿杨师兄并不满足于此,必然在继续深入学习后产生新的思路,彼时师兄有更进一步的阐述,我也不觉得惊奇。彭鸿杨师兄时时以胡老几十年的学习精神自勉,不断进步,自我问难。我每有所悟,自以为有所进步时,空暇之时向彭鸿杨师兄请教,都能清晰感知师兄又在更高的层面引导,令我不禁羞赧汗颜,只好继续埋头啃书。

或问:每日解案对中医临床水平有多少提高?

答曰:用腊肉群栗师姐的话说:“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或问:解案过程中除了以上(病位、病性、病情、三毒、六经、八法、方证、条文)还有其他步骤吗?

答曰:有,还可以加上方解、方鉴、方机、药证等,限于篇幅,未加说明。有志于此,欲做到精细辨证者,可试之。

或问:除了解案之外,咱们初学者如何学习伤寒论?怎样才能跟得上老师们的脚步?

答曰:这是个大话题,可能每个心中,都有不同的学习观点与方式。作为初学者,个人浅见是,看看老先生们都是如何做的。如冯世纶先生、段治钧先生、张长恩先生、陈雁黎先生是以何种方式学习胡希恕先生,从而达到今天之成就的,在诸位老先生的著作中可见一斑。我们照着先生们的路,自己再走一遍、两遍、三遍、四遍、无数遍,坚持以胡希恕经方医学为指导思想,进行类经学习、方证、类方、类症、药证、脉学、常见病诊疗……最后尝试自己注解伤寒论,细玩条文,循环几次直至无数次以后,必有所得,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吧。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很久,如引言所提,胡希恕先生于此,深研一生。

五、总结

彭鸿杨师兄手不释卷,深入学习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总结三二四三辨证法则是先辨六经、继辨八纲、最后落实方证的具体实施以及细化。它是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核心,也是步入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的便捷法门。且无论解案与应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是以此法则为学习胡希恕经方医学之切入点,探讨愈病之理、发病之本、体会因势利导、整体辩证看待《伤寒杂病论》中的问题等等,指明方向,免其泛览,如同章太炎先生所云:“从来提倡学术者,但指人方向,使人不迷,开通道路,使人得入而已”。

在课件总结的部分,彭鸿杨师兄将其法则精要,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全景呈现,秩序了然,炳如观火,可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性。以此图与胡希恕先生《经方辨证施治概论》互参细玩,有云开见月之感。不仅如此,彭鸿杨师兄在胡希恕经方医学公众号内,有许多文章,非常值得一读,如率先提出病理因素不可归经的问题,影响渐广且逐渐被同道肯定与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彭鸿杨师兄引用陆渊雷先生之语:“学问与日俱进,今以为是者,安知他日不以为非?订正甯有止境。”足以说明彭鸿杨师兄的学习认识在不断自我完善、提高之中,我辈初学者要学习借鉴三二四三辨证法则,更要学习师兄求学若渴的精神,刻苦钻研,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辨证体系。

以上,是我对于胡希恕经方医学与三二四三辨证法则的一点点学习体会与尝试应用,由于自身认知浅薄,初学未深,多有粗鄙管窥之见,愿诸师教诲,多多指教,不胜感激。

免责声明:本站所含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研究之用。
(0)

相关推荐

  • 浅识三二四三法则

    近来反复聆听了彭鸿杨师兄创立的"三二四三"法则,受益匪浅.简单谈谈个人对这个法则的理解. 重庆的彭鸿杨先生是胡希恕教授经方理论体系中优秀的第三代传人.在其反复千百遍研读胡老的< ...

  • 天南海北话医案

    新推出一个系列--刘孟薇医生解读名家医案. 我每天在开诊之余,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历代名家医案,和全国各地的同行热烈讨论.共同提高. 刘医生现在解析医案,用的思路是胡希恕胡老的经方理论体系,这也 ...

  • 我的经方梦

    作者:马文校 每一个中医人,都有一个经方梦,梦想有一天能接近仲景先师,药物寥寥,效如桴鼓. 然而持之以恒者却数之寥寥,梦想成真者更是屈指可数,或知难而退,或改弦易辙,甚感惋惜. 究其原因,缺少明师指点 ...

  • 181022少阴少阳阳明合病医案

    181022ag少阴少阳阳明合病医案 我是[胡希恕经方学习坊]群友,本群由太极老师发起,中医爱好者自发组织,自由学习的. 胡希恕体系为六经辨证体系. 先说一下自己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 1.六经:确定 ...

  • 基于胡希恕经方医学浅谈三二四三辨证法则与应用

    引言: 我19岁就开始念伤寒,我今年差不多80多了,那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个改变,就读这个东西,你要不是这个整个看问题,那没个明白---胡希恕先生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 ...

  • 浅谈十二长生易理(三才学37)

    从京房易学开始出现的十二人生状态,就是将一个人的一生分成十二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名字.因为第一阶段,首位叫"长生",所以大家习惯称人生这十二状态为十二长生.十二长生正好对应十二地 ...

  • 浅谈明式家具的经典造型 “三弯腿”

    腿足,作为一件传统家具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起到承载的作用,亦起到装饰作用.一件红木家具造型美不美,比例协不协调,很大一部分与传统家具的腿足有关. 三弯腿作为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展现了明清家具 ...

  • 浅谈中医思维(三)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浅谈中医思维 >( 三) 我们中医看的是啥,中医不光是看病的,看病是最低的层次,叫做"病脉证并治".在它高一层的境界叫啥?--&quo ...

  • 硬笔临帖之二四三赵孟頫《望江南净土词十二首》

    释文:望江南净土词十二首,白云法师撰,松雪道人书.西方好.随念即超群.一点灵光随落日.万端尘事付浮云.人世自纷纷.凝望处.决定去栖神.金地经行光里步.玉楼宴坐定中身.方好任天真.西方好.琼树耸高空.弥 ...

  • 青山共风雨—浅谈八字中的三合局

    青山共风雨-浅谈八字中的三合局 合,本质就是凝聚力量,携手合作.在命局中,合是集权的主要形式.由于合,可以使弱五行可能变强,而最初的强的五行变得具有破坏性. <百度百科>:"三合 ...

  • 先发影响力---浅谈企业供应链管理 (三)

    关注我们,打造行业领先企业 上篇文章里,我们通过案例从计划的视角来分析供应链管理的首要重点,即通过匹配市场需求来制定合适的供应链计划策略,让计划发挥对企业有限资源的平衡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同时降低交付成 ...

  • 浅谈申寅巳三刑

    寅巳申三刑多代表灾祸,女命产厄大出血,胎死腹中.男命牢狱之灾,被杀凶死大多与寅巳申三刑有关,今天就来说说寅巳申三刑.的吉凶批断方法. 寅巳申三刑多主身体或是婚姻感情上的不吉,特别是刑到日柱无就应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