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看中国外交三个关键词

日前,“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在西安落幕。包括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为五国外长举办的午宴在内,会晤总共持续五个半小时,各方达成八点共识,取得十项成果,可谓紧凑、高效。同前不久举行的西方七国集团外长会把中国作为攻击的目标相反,这次会晤期间中亚五国毫不掩饰他们对于加强对华合作的积极态度。关于这次会晤的重要价值及其成功的意义,晓鹿愿就此同大家分享三点体会:

疫情期间举办首次线下多边外交会议,传递的是信心

“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首次在境内举办的多边外交活动。去年8月,王毅外长在海南保亭接待印尼外长蕾特诺,揭开了外长线下双边外交“复工复产”的帷幕。这次,中亚五国外长率团来华参会,标志着中国主场外交开始逐步恢复,体现了中国对自身疫情防控的充分信心。

也许有人会问,我国防控做得这么好,是不是可以早点放开对外交往的限制呢?晓鹿认为,这涉及到对人民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问题。欧美国家每天新增病例成千上万,照样放开对多、双边交往的限制。英国主办G7外长会期间,国内单日新增病例近2000例。这在我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政府时刻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各项工作安排都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是西方国家政府做不到的。

据了解,参加“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的外方人员,入境前需接受核酸检测,入境后严格实行闭环管理。中方参会人员,从王外长开始,除实行闭环管理外,会后都要进行隔离,期间还需多次接受核酸检测,无一例外。正是如此严格的防控措施,确保了疫情期间中国线下外交迄今零感染、零输入,同西方国家“带疫解封”、“议疫共振”形成鲜明反差。中方严格周密的防控措施赢得外方充分信任。与会的中亚五国外长对中方防控成绩赞不绝口,认为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之无愧的表率。

从“南平”到“西安”,彰显的是团结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联结中国同中亚国家千年友好交往史的纽带。“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举办地——西安国际会议中心里陈列的丝路古币,展现了中国同中亚国家延绵不绝的传统友谊。王毅在会晤开场白中表示,中亚五国都地处中国的西面。中方在“西安”举行此次会晤,顾名思义,就是希望所有西部邻国,特别是中亚国家都能够和平、安宁。中方的选择自然受到中亚国家欢迎。

一个多月前,王毅在福建南平接待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四国外长。当时,王毅也借“南平”之名表达了中方希望同东南亚国家共同维护地区和平、携手实现发展振兴的真诚愿望,同样得到四国积极响应。中方还提出举办一次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庆祝双方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规划未来双方长远合作方向,获得各国赞同。据悉,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将于近期在华举办。

前不久,中国还同南亚五国成功举行了中阿巴尼斯孟六国外长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视频会议。

从“南平”到“西安”,从东盟到中亚、南亚,中国外交释放的信息一贯而明确,那就是:中国坚定致力于同周边国家深化团结合作,共谋和平稳定,共促发展繁荣。而周边国家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与中国的共识远多于分歧。G7关于中国“咄咄逼人”、“破坏规则”的指控在西方媒体上占据了大量版面,但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实际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行胜于言,面对西方的抹黑之词,中国正在作出稳健而坚定的回击。

都是C5+1,“中国+中亚五国”强调的是务实

中亚五国同欧盟、美国等多个国家建有外长会晤机制(C5+1),而且比中国建得还早。但五国外长都纷纷称赞和中国的合作机制在中亚国家对外交往中与众不同,令中亚国家深受鼓舞。原因何在呢?

晓鹿认为,“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同其他类似机制的区别就在于,中国强调的是务实,不玩虚的。正如王毅所说,中国同中亚五国发展关系,注重的是务实合作,追求的是互利共赢。会晤期间,中国和五国分别就共同应对疫情、深化地方合作、推动阿富汗和平和解发表联合声明,决定推动建立中国一中亚农业合作、传统医学中心,实施教育、人才培训、减贫惠农合作计划,针对的都是关乎中亚国家国计民生、关乎地区和平安定的实际问题,当然赢得五国好评。

“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受到五国重视和欢迎还有一个原因:中方从来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师爷作派,没有拉帮结伙的地缘政治考虑,没有打着“人权”“民主”旗号干涉别国内政的祸心。中亚国家对发展对华合作感到放心、安心、舒心。中亚国家领导人曾表示,中亚国家虽然是内陆国家、不靠海,但我们并不担心,因为中国就是我们的“大洋”。这一点,也许欧美国家只有羡慕加忌妒了。(晓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