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容易与炎症性肌病混淆的病变,你分得清吗?(下)
3,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疾病可有多种表现。 按临床表型可分类如下:
单纯性肌病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CPEO) 或 Kearns-Sayre 综合征 (Kearns-Sayre syndrome, KSS)
婴儿期和儿童期脑肌病
多系统疾病伴肌病
单纯性肌病可表现为:运动不耐受、乏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CK) 升高、肌痛,较少情况下包括横纹肌溶解。
除单纯性肌病外,其他类型有其他表现。比如眼外肌麻痹,色素性视网膜病、心肌病、耳聋、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肾病综合征、铁幼粒贫血、乳酸酸中毒、癫痫、胃肠动力障碍、腹泻、血小板减少、脑卒中等等。
需特别注意的是辅酶 Q10 缺乏。因为辅酶 Q10 缺乏是线粒体病中少数可治疗的类型----大剂量补充辅酶 Q10 可以见效或部分见效。
对于怀疑线粒体病者,建议行如下检验:
全血细胞计数
血清肌酸激酶和尿酸
血清转氨酶
血清白蛋白
血清乳酸和丙酮酸
若血清乳酸升高的话,检测乳酸/丙酮酸比值
血清氨基酸类 (检查丙氨酸是否升高)
血清酰基肉碱 (游离肉碱水平低和酰基/游离肉碱比值升高提示脂肪酸氧化受损)
血清和尿 3-甲基戊烯二酸
尿有机酸定量或定性检查 (检查三羧酸循环中间体、甲基丙二酸和二羧酸是否升高)
采集脑脊液后应检测乳酸、丙酮酸、氨基酸类和 5-甲基四氢叶酸
肌肉活检仍是重要的辅助诊断的手段。大规模平行测序、新一代测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来行线粒体 DNA 测序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需注意,尿液和血液检查优于单独的血液检查。
线粒体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
二,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不良症是由于肌肉组织变性所致。目前认为,这类病变是一个庞大的疾病谱。较为熟知的经典类型有: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
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
肱腓型肌营养不良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症病人可有肌酶增高,肌无力、心肌病变等等。年幼发病可表现为行走发育迟缓,常见奔跑缓慢且笨拙等等。部分肌营养不良症病人可没有肌酶增高。因此不能因为肌酶不高而否定这个可能性。
肌营养不良症虽然是遗传性疾病,却未必很早发病。比如,Duchenne 肌营养不良通常在 2 岁~3 岁发病,Becker 肌营养不良则是 5 岁~60 岁发病。远端型肌营养不良在 10 几岁才开始有症状。
因为肌营养不良症是一个庞大的疾病谱,涉及的基因很多。因此无目的、无方向的行基因筛查是不可取的。在肌肉活检指导下,选择合理的筛查基因目标是必要的。
小腿肌肉假性肥大的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参考 2
三,内分泌肌病
很多内分泌疾病都可以引起肌肉问题。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等。
这里最容易让风湿科医生误诊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肌病。它的经典描述是:肌肉肥大、无力、肌酸激酶升高三联征。但实际上如此经典表现的并不多。病人更多的是单纯的无力、肌酶增高。
医生要注意到病人的反应迟钝,心率缓慢,怕冷,表情淡漠等。有时,可能仅仅能从甲状腺功能检验里发现。
库欣综合征主要是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而肌酶增高的并不多见,哪怕有也是很轻度的。
糖尿病很常见,但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梗死性肌坏死很少见了。但遇到肌肉疼痛、肿胀和伴随的压痛时,要想到梗死性肌病可能。
甲减、甲亢都可以引起肌病
四,总结
风湿科医生切忌把所有的肌无力、肌酶增高的病人都看做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对于儿童来说,代谢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症是儿童期特异性肌病里最常见的类型。虽然儿童皮肌炎很常见,但儿童特发性肌炎是很少见的。
因此,没有皮肤症状而以肌无力、肌易疲劳等症状起病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代谢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而不是特发性肌炎。
对于成年病人来说,代谢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症相对少见;但也不可忽视。
还有一个误区:看到糖皮质激素治疗改善症状而认定为炎症性肌病。其实一些代谢性肌病是可被糖皮质激素治疗而改善症状,肌酶下降。
参考资料:
1,UpTotate 临床顾问
2,《Neuromuscular Disorders》(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