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谈:四饮正名

金匮要略·四饮正名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二:“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上方之悬饮,主证为咳逆引痛,痛位在胁下,相当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

溢饮腹中与疼痛并见,多发于四肢,相当于静脉炎;

支饮咳喘,不得卧,形肿,相当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唯有痰饮,找不到相应疾病,其所述“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多见于无病之人,属生理现象。

况且,其他三饮证均为水液代谢不利、水液在体内蓄留的疾病,痰饮的“素盛今瘦”更与水饮无关。

因此,四饮之说是不科学的。

《诸病源候论》有流饮之名,其证:“由饮水多,水流走于肠胃之间,漉漉有声。”

据此,《金匮》所说的痰饮即流饮。

今以痰饮为总纲。下分流饮、悬饮、溢饮、支饮四项,于理可通。

从临床来看,仍不知流饮为何病。

(0)

相关推荐

  • 痰饮病概念综述痰饮,汉代之前,称为“饮证...

    痰饮病概念综述 痰饮,汉代之前,称为"饮证"."水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痰饮之为病,随处留积而致病. 古无&qu ...

  • 经方杂谈(四)

    26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 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汤是少阴热化 ...

  • 经方杂谈:1800年前中医实现了心肺复苏

    <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有救自缢死的方法:"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 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 ...

  • 学用经方的四步阶梯法 | 王辉武

    "经方"是指<伤寒杂病论>之方,具有药味较少,配伍精当,疗效较好,相对规范的特点.但目前不少人有经方难学.经方难用之感.笔者认为,不要把经方说得模棱两可,神秘莫测,在此 ...

  • 【六盘人文 ‖ 1490】诗词 · 宁夏泾源 杨炜 ——《​​随想杂谈四首》

        随想杂谈四首 文|宁夏泾源    杨炜 初冬 OFGRAIN 初冬寒雪,冰原世纪,茫茫千里舞银蛇,蜡像裹银装.但问苍天谁苦恼?伊人最知晓,原野消愁宿,一场冬雪两重天,一半是忧,一半是醉,好似南 ...

  • 四饮四字经歌诀

    痰悬支溢,四饮横行, 临床辨证,仔细辨清. 痰饮腹胀,冷痛胃疼, 肠中漉漉,似有水声, 苓桂术甘,此汤最灵, 湿化痰饮,不付此名. 悬饮咳嗽,胸胁常疼, 胸膜发热,痰湿水停, 攻逐水饮,十枣汤灵, 控 ...

  • 经方杂谈(五)

    3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 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 ...

  • 经方杂谈(三)

    16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肠胃外解表,胁热下利喘汗除. 葛根芩连汤是<伤寒论>中治热利之方,原文谓"利遂不止",热利之甚由此可见.黄芩黄连是泻 ...

  • 经方杂谈(二)

    6炙甘草汤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阴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金匮要略>载 ...

  • 第52讲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

    黑板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一)狭义痰饮证治 第25条 论狭义痰饮冒眩证治 淡(澹蘯流走貌) "苦冒眩"──清阳不升 泽泻汤 白术 第28条.30条.41条 痰饮呕吐的证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