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真谛--杨氏太极拳神意气练法揭秘

近半个世纪以来,杨式太极拳所独具的健身价值传遍世界。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杨式太极拳近百年来的传承中,其真谛因前辈师缄秘不传而险致湮没。

一、太极真谛险些失传

提起此一脉技艺的由来,还要追溯到清末年间。那时,杨式太极拳宗师杨健侯奉召出入贝勒、府邸,教授宗室子弟学练太极拳,惟宣宗皇帝之长孙溥伦贝勒流露出浓厚的兴趣。感于溥伦的知遇之恩,杨健侯遂将素不外传之技相授。

当时溥伦府中有一位嗜好武术的管家,名汪崇禄。每当健侯公人府教拳时,都由他接待。本有武功在身的崇禄公听到健侯公如数家珍般地讲解拳中精要,深感其技非同凡响,与外界所见所传迥然不同,实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武艺极品,因而对健侯公分外尊崇,事无巨细皆照应得无微不至。

健侯公为祟禄公一片诚心所感,时常抽暇教他一两个拳式。数年之后,崇禄公的太极功夫日深,加之其为人敦厚善良,深得健侯公赏识,遂欣然收其为入室弟子。祟禄之子永泉幼而嗜武,健侯公深爱其资质聪慧,允其亦练杨家功夫,并命永泉尊其第三子杨澄甫为师。

当时,人称“大先生”的杨少侯出手不留情,凡被其凌空抛出者尝到个中滋味后,都胆战心惊不敢再靠前。而永泉则经常设法与少侯师伯试手,在被发挨摔中体验师伯的拳法的威力与奥妙。故汪永泉深得杨家内功拳法之真传,尤其在内功和揉手方面很有造诣。

汪永泉七十岁时,应聘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授拳。哲学所领导商定邀约本人学习拳艺并记录、整理老师所授的拳论、拳架之教程,以帮助宗师出书,将这一濒临失传的瑰宝向社会推广。

那时,我习练太极拳术已有二十余年,聆听宗师人情人理地讲解拳中精要,亲身体验妙趣无穷的太极内功气法与劲法,顿时醒悟,这才是正宗正派的太极真谛!

在这里,将珍藏几十年的杨氏太极内功练气练劲的至深奥秘,详示于诸位爱好者。凡习练入门者,只要坚持一年,祛病强身、重返强壮不成问题。久之,脱胎换骨,易筋筋髓,令人劲气倍增,可得隔山打牛的太极威力。

通过习练养生架子培养元气使之渐充,浩然正气便可由会阴周围升腾至百会周围,将胯、腰、肩三道气圈由中线向左右分隔,形成六个半径圈。揉手时可任意运用这六个半径圈去迎击对方。

二、太极炼神

(一)炼神歌诀

心令形运身从心,体内舒松形自停。混沌初澄心定意,沉着转换神自提。宇气落顶头光释,心中寂然静生形。空朦之气腹自纳,勃然不懈背光生。二目炯炯乾坤转,时机奥妙现神通。

(二)习炼方法

1、起始之际,全身内外俱寂,有不知身处何地之感,更无一处不适;此谓之“无我无为”。

2、一片寂静到极处,动念悄然而至,精神随之勃然提起。在神的统领下,于瞬间完成开胸、张肘、塞腰、鼓腕之内气运行的全过程。

3、内气悠然下行至会阴转而上升,促使两手处于腾虚状态并开始运行。形体的运行依赖心劲的促使和驱动,听命于十字中心的指令才会达到没有四肢感觉的自然运行。此即“心令形运身从心”。此心非指供血脏器之心脏,乃内心之意,心意由衷(中)而发,发自胸部之十字中心。

要点:在具备一定行拳基础后才易于人静、进人状态;在熟练掌握拳架之后修炼太极功才能体会到意气的细微变化。

4、两手听命于心向上运行,当内气松散至身内有微醇的舒适感时,手的运行就茫然中止在通身舒泰之中。此为歌诀中“体内舒松形自停”的着落处。继而进人寂静的混沌境界即为“入静”,此处混沌的景象是指十字中心处像天地未开时的一片迷茫;而后心中“一定”,继而缓缓呈现出阴阳渐分、天地初开般的光景,心神自会从容镇静,心使意停呈静止状态,此为“混沌初澄心定意”的意境。

5、由于意和形的动态停止而转人静态,神气相抱升腾而起形成自然悬顶,而后在头部周围形成一轮光环,宇宙之气自然进入光环顶端形成阴阳二气的交融,同时以神气驱动两手内旋进入变换。此为“宇气落顶头光释”的体现。

6、胸部十字中心寂然不动,阴静至极点时,自会化生出阳动之形,转人再度起始、运行,此即“阴阳互为其根”的体现,并由此促使两手向前伸展。此为“心中寂然静生形”的着落处。

7、两手听命于心向前运行,当体会到身体有松散的舒适感时,手运行就茫然而止。继而心中自然“一静”,刹时精神团聚升起,两目炯炯有神遥望前方;片刻后有一似幻似真的气团迎面扑奔怀中并自行入腹,透达两肾而使背后三关自然竖直,同时背部散发出犹如佛像之背光外放的感觉,形成胸腹与背部之间阴阳二气的交融,周身内气勃然不懈。此为“空朦之气腹自纳,勃然不懈背光生”的着落处。

8、随着意念的变换,两手外旋至手心向上,缓缓拢回肩前,这一过程蕴含着神气的起始、运行和终止三个环节。

9、两手拢到肩前终止,随即内翻进入变换。

要点:变换在这里起着衔接前后姿势、贯通气势的枢纽作用。变换有两端,一端与上一式的终点相连,另一端则与下一式的起点相接,行拳意识在上一式的起点相接,行拳意识在上一式的终点沉潜下来,又在下一式的起点复萌。阴阳的相互交合和转换都包含和渗透在变换之中。变换之后内气催动势再度运行。

10、心中“一定”,精神提起而引致悬顶,二目炯炯有神,神气在头部四周与宇宙之气相融,遂现出神采奕奕的神态;在内气圆散下落的同时,意想两手变得很长,自头后上方如同擦着天际侧旋至身前远方的地平线上。

此为“二目炯炯乾坤转,时机奥妙现神通”的着落处。

要点:炼神之功重在神与意合、意与气合。运行时要以神为帅、心为令、气为旗,掌握好阴与阳的转换时机,神奇会自然出现。

炼神与养生:当炼神过程中自然出现不可思议的神奇现象时,切不可贪恋和深究,以免走人偏途。练习“头光释”的目的是自然引导真气上行入脑,以充养“上丹田”;练习“背光生”目的是引真气下行人腹,以滋养“下丹田”;明白了什么是不呼不吸,才会知道惟有阴阳二气的自然交融才能使真元之气充盈饱满;只有做到眼神的出入纯任自然方能保护和滋养双目。

三、炼气功法

首先说明,这里所讲的气是人体内蕴藏的关乎盛衰、主乎生死的真元之气,与口鼻往来的呼吸之气无关。

(一)炼气歌诀

两臂落时身散空,无我无为入化境。正气沉降意气起,手擎内气两旁升。两手虔接承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两手拢合丹入腹,浩然之气留正中。

(二)修炼方法

1.两手内翻至手心朝下,意想浩然正气透胸下沉,边松沉边向四处松散,内气在纵松横散的循环中层层散开。意与气相连,意不能松,气就不会散,气不能散就不能通,内气通不出便无法与自然界之大气融合、交流,也就无法企及空灵无滞的境界。两臂随着浩然正气的下落而运行,不要有意地呼气、吸气,更不要憋气,而应毫不管呼吸。两手落至两胯旁时,浩然正气已沉至两脚的大趾肚旁入地,待进入化境后,时时处处犹如没有自身般全体透空。此为“两臂落时身散空,无我无为入化境”的着落处。

2.浩然正气沉人地下与地气交融后自然由足下生发,沿身两侧向上升腾,柔和地催促两手擎托内气翩然环举,身体有随之升腾的轻松惬意感。此为“手擎内气两旁升”的着落处。

3.两手升至齐肩,胸部十字中心“一定”,似有点滴雾露降至掌心,心存一片虔诚之意去接纳它并与之相融。此刻在头顶前上方自然现出一淡桔黄色的气团,双手拢向头前欲抱气团,不待手至,气团便自行斜下入腹而贯通周身,呈现出浑圆饱满的磅礴气势。此为“两手虔接承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两手拢合丹人腹”的意境体现。

4.浩然正气从上丹田穿经中丹田、下丹田落至两脚大趾肚旁人地。与此同时,浩然正气缕缕不绝地向身中返升,身体渐感充盈、舒适。要将内气贯通的充实感受有意识地存留在体内的心中。此为“浩然之气留正中”的所在。

以上为第一次炼气功法的运行过程,以下周而复始,共做三次。

炼气与养生:文中所讲的正气、内气,前人称之为真气、元气。至今科学尚未证明这种蕴藏在人体中的内气之实质。

在探索炼气功法之奥秘时,不要片面地追求内气充足,亦不必用意识调控阴阳之气的增减,以免步人歧途。功中所炼之气是自然平衡的,靠人的思维是捕捉不到的。日久功深后,人们才会领略到内气在内功理法的运用和劲法的运化上所具有的超常的威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