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筱宝证治经验

一、诊治特色

    (1)望诊

陈氏临诊以善视色脉著称,每诊病首重望诊以察其外观之状也。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望诊中尤重视望目。目者精明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曰:“目者脏之宦也,瞳子属肾,人以肾气为本,女子肝为先天,故望能知气色之好坏,脏腑精气之盛衰及阴阳虚实之转机”。如开目喜见人属阳,闭目不欲见人者属阴,真目者属阳气盛,瞑目者属阳气虚。又目为心之使,所谓眼灵则心灵。每遇情绪变也,情志不遂而生郁者皆可表达于目。如患者而目迟钝成两眉紧锁不展者,则其人疑虑太过或有忧愁之情,两眉舒阔,两目灵活,展视自如者必为心胸开朗或为喜乐之象,两目瞪视为脾气迟钝,目光炯炯多属心火盛,目珠露奕,暴绿凶光无慈祥之气者多为肝气盛。血之精为络、血络属心,如两眼白血丝满布者为心火旺盛或为用脑过度,视物过久或为房事之后,眼白属泽,混浊或黄染者为内府湿热。眼眶黧黑者属肾亏或为肝肾不足,总之道过望目,能推知患者性情之好恶和精气之盛衰。

陈氏对望舌苔亦颇多研究,认为信而有征者莫过于舌苔,求诸色脉而不得者之于苔则于病少误。然舌苔舌质变化多诸,若不详辨亦有千里之误,如见舌苔薄白者为风寒在表,黄则为化热入里,深黄为热盛于内,干黑为热极津枯此为辨其表里寒热。在质淡红为正色,深红为热入营分,红绛为血分热极,此为诊其邪之深浅。肾与胃为先后2天之本源。如2天先竭,可反应于舌苔,观察舌苔之有根与无根对年老久病体虚患者可测其预后之凶吉。此外人形之肥瘦,色之荣枯而察知其人之所苦,如外观形瘦色面苍有雀斑者多属阴虚多火之体,形体肥胖者多气虚疾湿,面色(白光)白者多气虚,面色萎黄无华多血虚。

(2)问诊

除望诊外,陈氏非常注意问诊。除询问病之所若,时间之久暂,旧疾有无,胃气如何,两便通调与否,前医诊治等情况外,还应了解患者七情之所伤,生活起居,婚姻生育以知其处境之顺逆。问其所偶,察其所遇而知其情志之所苦,然后审证按脉,病无遁情,从而处方用药自中环节。

(3)闻诊

如患者闷闷不乐,懒语,或问一答半,语言低微者,其人多郁,多气虚。若讲话滔滔不休,声宏声粗者,其人性情开朗,多急躁,多属火属实。闻其月经,带下或恶露有脏臭气味多属湿热内盛。口臭者为胃热内有积滞。呼吸急促喉间痰声漉漉者,多为痰饮痨疾。

(4)切诊

陈氏强调指出,切脉除了注意浮、沉、迟、数、滑、涩、结、代外。有时要从症从脉,以脉合症,否则指下了了,心中无数。如对肝郁者应重视左关,脾胃病者重右关,外意者重左寸,不育,闭经者重两尺,妊娠者重左寸,停经后见两尺弦诸者,要考虑怀孕有喜。

陈氏一再指出:“治病易,识病难,识病易,明理难。”通过望其形,视其神,察其色,听其言,闻其气,结合问切从而辨其证,识其病,明其理,然后才能用药对症,药到病除。

二、月经病

    陈氏治疗月经病,特别注重“调”字。认为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过多、过少或闭经等,均因冲任失调所致,治疗时,对热者清而调之,寒者温而调之,瘀者行而调之,主张多用和营养血,疏调气机,以冀合脏腑功能正常,冲任待以通盛,临床上常以八制香附丸为主方,随证加减之。此处,他又强调,当行经时宜情绪舒畅,劳逸结合,避冒雨涉水,勿食生冷酸收及辛辣之物;医者切忌过用克伐之品。

三、带下病

    带下病虽有赤、黄、白、青、黑之分,其病因陈氏归纳为湿与热二者。临诊时主要辨其属湿属热。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湿重者拟运脾以化湿兼以清热止带。热重者以清热为主。兼以化湿止带。

四、妊娠病

    胎前宜凉,忌用温热动血通利滑顺之品,防损胎元。对平常月事难,今逾期未行者,慎防有孕,用药时以调气养血,益肝肾为治,达到有胎养胎,无胎调经之目的。

五、产后病

    陈氏指出:“产后虽为气血虚弱,但有'产后多瘀’这说,因此主张祛瘀温化为要,常以生化汤随症加减为治。使瘀血去则新血生。切忌使用苦寒酸收之品如黄芩、白芍而败胃留瘀。

六、求嗣

    对不孕患者,往来时先给求嗣方作试探。药后有肠鸣矢气便泄者,表示内有动气,生育有望,反之生育艰难。

(0)

相关推荐

  • 【《医林改错》通气散加减:耳聋耳鸣】

    [通气散]柴胡30克,香附30克,川芎15克. [用法]上药研细为末,每次9克,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功用]行气活血,解郁行滞. [主治]耳聋.耳鸣.王清任"三十岁立此方", ...

  • 周绍华  抑郁症证治经验

    周绍华 启东传统中医 今天 周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抑郁症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脾两虚.脾肾阳虚.阴虚火旺5型辨治. 2.1肝郁脾虚:症见精神萎靡,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两胁胀满,腹胀腹泻 ...

  • 名老中医王子平的骨伤证治经验

    一.活血舒筋汤 [组成]当归9g 赤芍9g 片姜黄9g 伸筋草12g 海桐皮9g 落得打9g 羌活6g 独活9g 路路通12g 陈皮6g 续断12g 松节6g 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舒 ...

  • 严世芸证治经验

    一.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属"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等范围.本病是以心为主,又累及中医所说的肺 ...

  • 钱伯文证治经验

    一.益气健脾治疗胃癌 胃癌多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抑郁不舒,渐致气机失常.经络不通.瘀毒留滞.痰湿结聚.正气虚馁而形成.早期可见上腹不适.纳呆消瘦.恶性呕吐.呕血.黑粪等症,晚期则出现淋巴结肿大,腹部 ...

  • 许帼光证治经验

    随着人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身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要求的增高,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步入误区,而形成各种综合症,如更年期综合症,空调综合症.考试综合症.减肥综合症.女性尿 ...

  • 王辉萍证治经验

    一.不孕症 不孕症脉证错综复杂,虚实夹杂,又受月经周期的影响,故辨证治疗灵活多变.不孕证的主要原因大都是肝肾不足,而气滞.血瘀.痰湿等为标,治疗时调补肝肾为主,但宜先调经治标,临床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 彭培初证治经验

      一.急性胰腺炎(胰瘅) 1.首辨缓急,通下为先 急性胰腺炎有出血坏死型与水肿型之分.中医中药的适应症为水肿型胰腺炎,包括胆原性.蛔虫性.单纯性,以胰腺分泌受阻.水肿渗出为病理机制,主要症状是中上腹 ...

  • 王翘楚证治经验

    一.甲肝恢复期可用益气生津养阴法 甲肝发病时间大多在大寒.立春之间,且以20-35岁居多.这年龄群体易感受甲肝病毒,且恢复期后遗症状较多.按中医审证求因,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六淫之邪内侵,首犯脾胃,后伤 ...

  • 史济柱证治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属于痹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痹病,病情错综复杂,发展轻重快慢不一,病程长,病位深,<金匮>历节风的症状比较近似,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所以有的称之为顽痹,内因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