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个 90 后,如何斩获全球顶尖设计大奖?|专访洛可可团队

17小时前

2021 刚开始,一个全都是 90 后的年轻设计师团队,就拿到了 5 个国际设计大奖。

其中,三个作品拿了新一届的德国红点奖,两个拿了德国 IF 奖,这两个奖项和美国 IDEA 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每一年获奖的新作,也是全球工业设计发展的风向标。

▲唯地研磨咖啡杯,获得 2020 年金点设计奖和 2021 德国 IF 奖,今年其余四个获奖作品分别为:2021 德国 IF 奖-旷视 AGV 机器人、2021 德国红点奖-极空间 NAS、2021 德国红点奖-一款包装设计、2021 德国 IF 奖-一款厨卫产品

他们是洛可可旗下的设计团队,自从 2019 年团队组建后,就一直被荣誉和奖项包围。

两年内,这个年轻的团队拿下了十多个知名的设计大奖,除了国外的红点奖和 IF 奖,还有全球华人市场最顶尖设计奖项-金点设计奖等。

▲ 图片依次为:2019 金点设计奖-PETFON 宠物智能项圈、2019 年金点设计奖-车萝卜小蜜智能车载手机支架

不过谈起奖项,他们倒是云淡风轻,说起工作时,往往热情四溢。

三四月份,也是他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年初,他们要给很多企业做一些项目准备和规划,采访之前,这五个人就刚刚结束一个客户的会议,电话里可以清晰听到他们赶过来的喘气声。

一群不熬夜的 90 后设计师

他们给人的初印象,没有想象中的疲惫,语气热情而爽朗,不过看他们如此忙碌,我首先问了一句:「熬夜是不是你们的日常」?

在这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倒是有点意外——「不怎么熬夜,大家效率都挺高的」。

这种效率,建立在工作的压力之下,也建立在团队的契合之下

现在团队的五位成员,分别是队长刘天航、李忻炳、黄芃超、庞艳平,还有一位新来的成员乔泽晨。

他们最初加入洛可可,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工业设计公司,也因为这里能让他们更加专注于设计本身。

李忻炳之前就是在企业做设计,那里的设计师也就一两个,他感觉非常孤独,到了洛可可后,很多设计师都会一起讨论发散创意,每天都有固定时间提升手绘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们也能做出更多创新的设计

但作为设计师,他们的日常并不像想象中悠闲地喝着咖啡画着图,也不会让自己忙得昏天暗地昼夜颠倒。

他们工作时间是弹性的,最早九点上班,中午到公司也行,接着就是对着电脑、找找灵感、想想方案、画画图,刘天航作为队长同时也是设计经理,他则会多一些对接客户、核实方案、检查质量类的工作。

每个人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比如刘天航喜欢弹吉他,黄芃超喜欢把生活画成漫画,庞艳平喜欢打打游戏,宽松的氛围也让工作环境也更加地自由舒适,刘天航到时间就会提醒一下他们:该赶工了。

▲ 刘天航

在工作中,团队必须遵守的规则是:

一,首先设计质量一定要能过关,也就是方案要好看。
二,思路和提案要能打动客户,但前提是先感动自己。

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团队分工,每个人在进入团队前,就已经是比较全面平衡的设计师。刘天航介绍道,「人人都是特种兵,都要单独承担一个项目」。

同时,每一个项目,团队都会因为各种各样小细节反复辩论,甚至经常会吵起来,吵架也要把事情聊下去。

自身的实战能力加上团队的磨合提升,让他们慢慢培养起了高效的默契。

而他们不熬夜的秘诀,除了团队自身的特点之外,也有很多外界的原因。

实际上,设计公司本身就和传统企业是两种不同的工作节奏。李忻炳从自身经历谈道:

在企业里因为流程会比较复杂,所以项目进度会慢一些,但在设计公司都会很快,不光是我们的团队这样,如果你做得太慢了,会有拖后腿的感觉。

另外,现在社会也非常快节奏,在大环境的压力下,企业要生存和挣钱,客户对产品设计开发的周期要求都很严格,特别是在项目节奏很快的一线城市,如果产品没有上市或是有一定的延期,都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生存压力。

每次他们问客户对时间的要求,客户一般都会说「越快越好」。但刘天航也不会带领团队一昧追求「快」,在他眼中,快和高效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快,能让产品更快上市,更多去报奖,成就感更强,但这种快还是有点让我们难受的。我们内心深处觉得做设计还是需要慢下来去做,去思考、去推敲,才能打造出一个好产品。

所以他也会尽量去把控好项目的节奏,并和客户探讨好一个周期的时间,钱是要挣的,理也是要说清楚的。

刘天航认为,做商业设计,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

甲乙双方会相互制衡,但也不要偏执,要从工艺、成本、个人想法当中去找一个平衡、把握一个度很重要,有了这个度,会让你变得更加舒服。

拿奖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奖项,是对他们团队工作和作品最直接的认可。对于荣誉的追求,团队也毫不掩饰。

每年他们设计的项目上市后,团队都会和客户商量,把好的项目去报奖,因为拿奖对公司流量和曝光率的增加、对品牌销售量的转化、对他们自身的知名度都有好处

▲ 团队的金点设计奖证书

「追名逐利应该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刘天航说道,「不过一个产品能给用户带来很好的服务和体验,它获奖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企业和市场都不买单,产品不被人认可,那么设计师的价值也是很低的。」

在众多获奖作品里,他们获奖最多的就是唯地的咖啡杯系列

最早唯地咖啡杯就获得了 2020 年的金点设计奖,今年唯地咖啡包装和唯地研磨咖啡杯又获得了两个国际大奖,为了打造唯地的这款「杯子」——咖啡旅行者 T2,他们耗费了不少心思。

这款「杯子」的特色,就是创新地把研磨器具、手冲壶、咖啡杯等全套现磨咖啡装备,全部都压缩在了一个保温杯里。

它不仅更方便携带,也能快速使用,让人们能随时喝到一杯现磨的咖啡,而且不同于市面上冲泡咖啡和喝水都是一个口,这款产品进行了隔离的设计,冲泡的过程也变得更加专业。

此前这款产品的第一代完全交由工厂设计,不过没什么市场竞争力,这也是唯地的客户想要进行第二代设计的原因,他们想要在外观上改改,但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一款怎样的产品——没有明确需求,让洛可可团队也十分崩溃。

「而且我还是一个不喝咖啡的人」,设计师李忻炳说道。

所以那天起,他每天都开始冲泡咖啡,找到中间流程有哪些不好的体验,再从中反推出来产品机芯要不要改、外观哪里需要改……最后,他们开始主导客户去发现痛点、讨论全盘、重新设计。

他们很认可我们,我们讲什么,决策者会听。这种相互信赖的感觉很好,也很关键,因为他们能够认可设计的价值。

另一个获得大奖,同时又在市场上受到关注的是 PETFON 宠物智能项圈

这款产品获得了 2019 年的金点设计奖,在亚马逊上市后,就引起了数度热议。当时客户也是基于宠物防丢的问题找到了他们,客户希望这个项圈不仅能作为装饰,也能让人们通过手机 app 能随时看到宠物位置。

洛可可团队同样进行了线下调研。

他们会在傍晚找到遛狗的人,问他们在遛狗的时候会出现哪些问题,如果宠物丢了会采取哪些措施,会不会买宠物防丢产品等等。

一段长时间的调研后,他们在宠物项圈上设计了两个创新的改变:

  • 在宠物项圈上融入灯光功能,让用户在晚上也能快速发现宠物,而且主人可以控制项圈灯光的闪烁频率,开启紧急安全灯光。
  • 设计了宠物一键召回的功能,通过前期的自定义训练功能,能对宠物进行一哨召回,只要一按键,宠物就会回到主人身边。

这些灵感都是来源于萤火虫,他们发光的尾部,也是在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同伴的寻找。

一款产品的生产链条非常长,从几个月到一年,但洛可可团队会从产品的定义、设计,到模具的生产、供应链,再到最后的上市、营销,都一起去跟,这样就能把控好整个方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还是要一直去陪伴它」,刘天航说道。

团队第一次拿到国际大奖,是 2018 年的 NONOO 马克杯,他们当时非常意外,「这款产品是自己和模具厂、工程师、和客户 battle 了很久,最后才去报的奖,根本没想到还能拿奖」。

现在奖拿得越来越多了,「意外」的感觉却已不再如初

到了智能宠物项圈获奖,以及更多项目获奖后,他们表示,「挺顺其自然的,因为的确花了很多心思在里面」。

今年新一届金点设计奖又来了,问到他们给参赛选手的建议时,他们也强调了用心的重要性,之后很多东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用心去做是最好的技巧」,刘天航说道,「设计师对于项目的理解和共鸣的感觉越细腻越好,要能够感受到用户用这个东西的体验,设身处地地去换位思考。」

如果单纯地说我这个名字要取得好,文案要怎么写,要在哪个点上一定要坚持去报,我觉得可能功利性太强,还是自己本身对这个项目能够认可、能够过关、能够打磨,才是最重要的。

▲ 2020 年金点设计奖颁奖现场

年轻人的设计,不一定要很张扬

比起大家印象的年轻设计团队,他们似乎和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他们定义 90 后设计团队的关键词是「宅、佛系、不熬夜」,但关键词背后,是他们用高效来把控时间,而不是被时间所把控;他们没那么张扬,没那么浮躁,但会花精力去耐心地调研和观察生活;他们善于把握人和事之间的度,而不是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

问到他们认为自己的优势,队长刘天航除了说到预料之内的「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另外还有的两点是——具有换位思考的同理心、保持好的沟通方式

我觉得年轻一代沟通还是蛮难的。可能大多数的年轻一代像我们这种独生子女,可能会听不太进去别人讲的话,不会去换位思考。我觉得这个需要转变。

对于和客户的争辩,他们也认为「一个方案从提出到和客户沟通,就像沙漏一样,它会不断地收缩,直到找到一种更好的产品形态」。

而在参加国内外这么多次比赛后,他们还发现在工业设计上,现在的年轻人对于颜值比较看重,因此很多新国潮的包装设计都做得非常打眼,试图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不过他们在质疑——年轻人内心是不是真的喜欢这种花里胡哨的感觉

▲ 黄芃超和李忻炳

他们可能只考虑到外向的比较张扬的年轻人,但其实大部分年轻人喜欢宅在家里,这些人不太喜欢张扬的东西,年轻人也有很多的社群和种类的,有很多的性格,我觉得要关注不同的年轻人,不一定所有的年轻人都要很酷、很潮。

就像获奖的那些作品一样,他们很少直接凭直觉和外界的声音去决定自己的设计,而是亲力亲为,自己去思考和挖掘本质的东西

黄芃超说道,每次找设计灵感时,他们都会从需求点出发,看看限制在哪里,他们习惯从内到外地思考问题,首先想自己可能做什么,然后再从「镣铐」中去讲情感。除了在 pintrest、behance 等网站找产品外观和视觉方面的灵感,还会去线下实体店感受产品的工艺和加工方式。

他们也认为自己和其他参赛者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在设计公司会避免很多行业内部的干扰,很多资历很长的设计师会觉得这里也不行,那里也不能动,而他们会去重新思考这个产品科学的样子和应该有的样子是什么,会去尝试打破规则

从这里,又可以看出他们身上依然隐含着很多「年轻」的特性。

比如敢于突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打破规则

▲ 庞艳平和乔泽晨

在参加各种大赛的项目中,他们也说自己妥协越少的产品,就会越优先报名参赛。

参加那么多国内外大赛后,他们也会被视为华人年轻设计师的新锐力量,他们发现国内的年轻设计师们其实和国外设计师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现在的年轻一代会自信很多

现在我们很相信中国的品牌,中国品牌的知名度、设计感、产品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会愿意为整个民族的品牌做更好的事情。

最近,他们就在对一些快消类的产品进行设计,比起之前不同的是,会去用一些可持续、环保的材料去做,因为大量的塑胶设计对整个生态环境已经造成很大影响。

现在国内外的设计大赛都会需要参赛者进行产品的可持续设计,洛可可团队的成员也会跟随当下的趋势,去改变一些设计的视野和观念

不过对于名望和荣誉,他们认为「一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没有什么年少成名,都是百炼成钢。无论是一夜爆红,还是缓慢成功,两者都需要实力,最终是殊途同归的」。

▲ 团队成员

采访最后,我差点忘记了问问他们团队有没有团名。

刘天航笑着说道:「我们叫 BDI 良好设计发展协会」。

它的意思是:要做良好的设计,要达到一个平衡点,要用更好的思考、深度、效率来做设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