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土归流——清代如何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有效统治
西南边区作为边疆多民族区域,与内陆封建地主政治存在极大的差别,统治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土司制度,即通过当地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来充当地方行政长官,并不直接接受内陆封建政府的管辖,而在经济上原有的生产方式也得以保留,土司制度存在很大的独立自主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土司制度本身所暴露出的弊病使得清政府果断的废弃土司,坚定地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推动了边疆的长足发展,为多民族国家的建设创造条件。
土司制度所暴露的弊病
及至清朝,封建王朝已处于衰落时期,但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成为必然,而这一想法造成满汉地主阶级与边疆少数民族的矛盾激化。
在清朝初期,清政府仍沿袭原有的土司管理,但当时已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官的管制,并对土司作出严格规定,限制他们的权利,实行流土并置,也就是中央派遣官员下达边疆,使得土司权利受到流官的节制,并通过种种措施来限制和削弱土司的统治,为改土归流做准备。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封建地主经济与当地的土司制度难以适应。土司制度本身也暴露出许多弊端,中央王朝难以控土司,土司对其所属民拥有生杀大权,任意剥削压榨。同时土司之间为了权势互相厮杀,使西南边境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总而言之,当时的土司制度极大影响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对当地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造成阻碍,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清朝封建地主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动摇了土司制度的基础,随后清王朝根据形势果断废弃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官,而由中央派遣定期轮换官员来执政。
改土归流不仅意味着流官取代当地的土官,更意味着中央对西南边疆地区统治的加强,封建地主经济对于当地封建领主经济的取代,同时在文化上也意味着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儒学文化,改土归流是封建中央政体的一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顺乎历史潮流的一大变革。
清王朝实行改土归流所具备了充足的社会条件,一方面是经济上封建地主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内陆民众迁徙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垦农耕,进行商贸交流,由此扩大了边疆与内陆的交流,促进其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土司制度赖以生存的封建领土制面临崩溃;再者封建王朝专制的加强,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的强大实力,使得改土归流成为必然。
清王朝改土归流所采取的措施
雍正四年,清政府即向贵州发兵设立长寨厅,开启了改土归流的开端。雍正六年,任命厄尔泰为边疆,云贵广三省总督,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
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又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以武力来征服,进行军事进攻,强行推行政策;再者根据具体的情况区别加以对待,对部分地区仍有限的保留一部分土司制度,仍准许封建民族政治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还有的是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实行剿抚并用,软硬兼施,力求通过和平手段采取改土归流。
实行改土归流之后,中央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力求加强少数民族的认同感。在文化上,通过学校教育,社会以及家族等渠道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十分重视对土司区域的学校教育,推行儒学,加强各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并推行科举制度,据统计,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在清朝涌现出许多进士,成为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推动者。
同时推行乡约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行忠孝伦理道德观念,并编撰家谱,重视家族教育,将中华文化通过族谱的形式深入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认同。采取各项移风易俗的措施,对原有的旧俗进行改革,大力提倡和推广中原地区的风俗习惯。
在经济上,大力改善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将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在土司区推广,发展农业生产,开垦荒山荒地,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并且开通水陆交通为改流地区人口流动,商业贸易的发展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改土归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改土归流,促使西南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上发生巨大的变革,对于西南地区的发展带来长足影响,使得西南地区以飞速步入文明。在政治上,改土归流直接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使得西南少数民族在组织形式等各方面与汉族区域趋向一致。
在经济上,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奴隶制经济,封建领主经济向封建地主经济的转变,使得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被淘汰,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被移植到西南地区,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各地官员大力发展农垦,大力招垦,并且实行有效的垦荒政策,使得改流后的大量荒地被开垦。同时兴修水利,并对原有水利工程进行维护治理。再者改善了西南边区的交通状况,为改流地区人口的流动、商贸的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更为长远的影响是,改土归流破除了民族之间的交流障碍,使得多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促进了西南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尽管清王朝实行的改土归流政策,是从当时的封建地主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为加强君主专制而推行,同时在该过程中也采取了野蛮征服的方式,但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影响,成为推动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