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上下五千年》165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he2,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中国古代最养人的54句名言,句句受益。

45、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4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4也。——《论语·为政》

[解读]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4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人物联

李济深(孙叶)

负胸中兵甲于非时,济世奉三民,纵多难不屈不挠,但拥共和七尺许;

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披襟谋百姓,原无论孰南孰北,惟期明日九州同。

张之洞(张帆)

厂矿 尝有所益戎马,学堂 尝有所助经纶,国运奈衰危,公死之时唯涕泪;

维新 则无以遏民权,守旧 则无以御敌辱,天恩惶浩荡,人生何处不牢笼。

陈子昂(霍婉雯)

登凤阙难容武后,登燕台未遇昭王,叹四十年落魄之躯,徒剖心肝摧旧梦;

一笔书天地苍茫,一身扫齐梁绮靡,并卅八首回肠之句,直教唐宋换新声。

苏东坡(苏俊)

八家中独具通才,实至矣其人,倘遇禹汤文武,定能医四海疮痍,九州疲弱;

三黜后何悲蹇jian3运,果生乎此世,难逃牛鬼蛇神,又岂得一官终老,万里归来。

张之洞(肖泽龙)

危柱欲撑天,五十年壮怀愈盛,志切中兴,恨难作轻舟终隐,负社稷无多,负湖山犹甚;

丹心常捧日,三千里萍梗所依,鸿施上国,谁复为新雨沉吟,慨吾侪未死,慨风节如生。

格言联

见事贵乎理明,

处事贵乎心公。

解释:看待事的可贵处在于明理,处事的可贵处在于内心公平。

祸到休愁,也要会救;

福来休喜,也要会受。

解释:遇到坏事不必愁,只要有方法补救;好事来临也不必欢喜,要会承受。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解释:富裕的人以舍得施贫为美德,贫穷的人以无所欲求为美德,显贵的人以平易近人为美德,平凡的人以无视权势为美德。

未用兵时,全要虚心用人;

既用兵时,全要实心活人。

解释:和平时期,为政者要虚怀若谷,一心延纳贤才;战争时期,为政者应爱惜生灵,切忌穷兵黩武。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你只用做自己。

诗经

41.扬之水

佚名 〔先秦〕

扬之水,白石凿zao2凿。素衣朱襮bo2,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hu2。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译文: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荡。士兵白衣红领整装待发,跟随他从曲沃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不欢乐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白得发光亮。士兵白衣红袖整装待发,跟随他从鹄邑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水底山石映出粼粼波浪。我刚刚得到起事的命令,不敢轻易告人传播四方。

注释:

扬:激扬。一说扬为地名。

凿凿:鲜明貌。一说形容石头高低不平之状。

襮(bó):绣有黼文的衣领,或说衣袖。

从:随从,跟随。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既:已。君子:指桓叔。

云何:如何。云,语助词。

皓皓:洁白状。

绣:刺方领绣。

鹄(hú):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其忧:有忧。

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命:命令,政令。

鉴赏:

  此诗以“扬之水”开篇,是一种起兴,并以之比晋衰而将叛之。小河之水缓缓地流淌,流经水底的白石,清澈见底,映出粼粼的波纹。这是一个平静安祥的环境。谁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一个很大的事变阴谋正在酝酿着。一群士兵身着白衣红领,准备在曲沃起事。他们看到了敬爱的桓叔将有所作为,非常高兴。跟随未来之主,必将成为有功之臣。所以,很多造反起家的人,历来是有所图、有所为、有所得的。

此诗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着扬之水,白石白,以此映衬着白衣红袖,旗甲鲜明,说明队伍正在整装待发。他们看到自己的领袖胜券在握,踌躇满志,不禁喜上眉稍,根本没有不成功的担忧。所以很自然地耳语起来。这样也使此诗笼罩着一种紧张又神秘的气氛。

诗中“素衣朱襮”、“素衣朱绣”是指诸侯的衣服,程俊英认为这是叛变者所穿。蒋立甫反驳之。因为根据程俊英的说法,潘父与桓叔合力谋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开穿起诸侯的衣服去见桓叔。这等于泄密。而桓叔见其僭越之服,自然会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诸语,不可能是对潘父的一种描写,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对桓叔早日能成为诸侯的一种热切盼望。

诗以“扬之水”引出人物,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颇为巧妙。而诗的情节与内容,也随之层层推进,到最后才点出其将有政变事件发生的真相。所以,此诗在铺叙中始终有一种悬念在吸引着人,引人入胜。而“白石凿凿(皓皓,粼粼)”与下文的“素衣”、“朱襮(绣)”在颜色上亦产生既是贯连又是对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诗虽无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有一种紧张和担忧的心情,在《诗经》中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公元前738年,晋大臣潘父杀死了晋昭侯,而欲迎立桓叔。当桓叔想入晋都时,晋人发兵进攻桓叔。桓叔抵挡不住,只得败回曲沃,潘父也被杀。作者有感于当时的这场政治斗争,在事发前夕写了这首诗。

竹帘香细细,桐阁绿愔愔y

in1。

磴deng4小花枝密,廊深书舍藏。

月明如欲曙,风敛不知寒。

绰约虹桥束,参差画槛排。

腊尽还微雪,春来尚薄寒。

竹森环户翠,柏古落庭阴。

夜逗玲珑月,风穿琐碎秋。

香草美人远,春山古洞寒。

石色青书幌,花阴冷画阑。

池鱼一二寸,庭竹两三竿。

层 叠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chong2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南朝·梁]何逊发《相送》

前两句十字含六层意:“客心”说自己将离乡为客,心绪自然不平; “念”字直抒对亲朋之留恋,也预示将来永久的怀念;“百”字说明思绪繁杂,万般感伤;中间“已”字与下句呼应,表明此刻心情远不是“百念”所能概括;

下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是孤独远游,孤寂凄苦溢于言表;不仅如此,还将是远游千里之外,会期难料,并以“重”字强调,加浓了满腹的离愁和对前途的忧虑之情,

后两句则改为以景烘染,天暗欲雨,江波风起,不仅渲染了征途的凄凉环境,也象征着诗人不平的心潮。如此层层抒写,把离情别绪渲染得淋漓尽致,张玉谷《古诗赏析》说:“后二句只就水程别时之景顿住,峭甚。”

相送

南北朝: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

这是词的换头,承接上片,推开抒情,以议论句式,层层递进。上片极力烘染“伤离别”之境。这里又特提“自古”,将一时的、特殊的离别与普遍的、

古往今来的离别联系起来,再衬之以“多情”,就暗含了这样几层意思:普通人伤离别,自古以来的人都伤离别,何况多情的人怎能忍受这自古常人都感伤的离别呢? “更那堪”句与“多情”相映,将普遍的离别比照又凝聚到眼前特殊的离别。

人是“多情”人,不堪离别,又处于“冷落清秋”的环境,就更让人凄然欲绝,无法忍受了。这也可说是一种点染法:前点“伤离别”,后用景来烘托渲染,再衬以“多情”,使之雪上加霜,情深意浓。

这两句是词之眼,前后写景抒情,全围绕它渲染烘托,层层加浓。所以刘熙载《艺概》中说这“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下面“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直至无以复加。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五 歌

山对水,海对河,雪竹对烟萝。新欢对旧恨,痛饮对高歌。琴再抚,剑重磨,媚柳对枯荷。荷盘从雨洗,柳线任风搓cuō。饮酒岂知欹(qī)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kē。山寺清幽,直踞4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

【注释】醉帽:晋阮籍之醉态,见前。 烂柯:《列仙传》载,晋樵者王质见二童子围棋,置斧于地而观之。童子曰:尔斧柯烂矣。质归乡里,无复时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