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转角处吹来的风

昨天

● SUMMER SEASON

季节转角处吹来的风

In the summer of preserve one's health

季节转角处吹来的风

一不小心,就惊扰了五月的清梦

不知不觉中

我们就来到了炎炎夏日

那么夏季的养生知识有哪些呢

跟着决明子一起来吧!

在一抹浅夏的芳菲里养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养生知多少

夏三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节气。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长”字。

01

饮食方面

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匮要略》中有“夏不食心”之说。除此之外,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故孙思邈主张:“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夏季出汗多,所以盐分损失也很多。如果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因此,我们可以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而根据阴阳学说,夏月伏阴在内,因此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主表,肾主里,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唯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食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02

情志方面

俗话说:“夏忌虑”。虑在七情中与思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对事物及看法的思考和揣摩。脾多主思虑,与夏季相应。正常的思考问题并不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然而过度的思虑,不仅耗伤心神,还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尤其在暑湿困脾的夏季,思虑过多容易气结于中,造成中焦气滞、水谷不化、精神萎靡,进而出现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等脾胃不适症状。夏季脾脏易被湿邪所困,所以脑力劳动者要注意劳逸结合。

03

作息方面

立夏后,万物繁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消耗也随之加大。外加夏季昼长夜短,人们更是难以保持规律作息。按照中医的理论,立夏养生的总原则归于,“养心安神,使血有所主,神有所藏。”

夏季正午时分是气温最为炎热之时,且人们午饭后气血归于中焦,常会感到困意频频。所以,适当的午睡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精神状态。但这里同样需要注意:虽有研究表明,“适当午睡可以更好地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脏病的发生。”但午睡的时间也不可过长,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

04

运动方面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因为剧烈运动,会让人大汗淋漓,可是出汗太多,不仅损伤阴津,还伤损阳气。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水;更不要用冷水冲头、淋浴,毕竟“贪凉一时爽,生病悔断肠”啊!因为这些不当的举措极有可能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还想了解更多养生小知识吗?

赶快扫描下方二维码吧!

参考文献:《夏季养生》

本期编辑:决明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