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今韵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今韵
一君木子
绝句漫兴九首
唐 杜甫
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评析
《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诗写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前七首写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写春去夏至之景。从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诗人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思想感情,加强艺术效果。
注释
漫兴:即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眼见:即眼见得。
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之意。
无赖:即谓春色恼人。
江:文中指浣花溪。
遣:即排遣。
深:很、太之意。
造次:匆忙、仓猝之意。
丁宁:再三嘱咐。
手种:即自己亲手种植。
野老:杜甫自指。
恰似:正是。
得:句末助词,唐人口语,相当于“呢”。
夜来:昨夜。
茅斋:指草堂。
故来频:故意频频飞来。
破:即突破。
芳洲:指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无堪:无可人意的景致。
糁(sǎn):散。
雉子:雉的幼雏。雉,通称野鸡,性好伏,善走。
凫:野鸭。
香醪(láo):一种自酿酒。
不作意:没注意。
韵译
其一
眼看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
而你这无赖的春色竟然来到了江亭。
来了便让花儿怒放就已经十分鲁莽,
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大声嘶鸣。
其二
这是我亲手栽种的桃李并非没有主,
乡野老人的这院墙虽低却也是个家。
你这无赖的春风像似有意在欺负我,
昨夜偷偷地翻过墙来就吹折几枝花。
其三
明明知道我的茅屋十分的低矮且小,
从江上的来燕子却故意地进出频频。
嘴中衔的春泥掉下来落在琴上书内,
更难忍还常常为捕捉飞虫撞我老人。
其四
眼看着二月将要过去三月将要到来,
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回。
不要去想那些无穷无尽的身外之事,
姑且先喝干这人生中有限的酒几杯。
其五
心肠似断地望着那春光欲尽的江头,
我拄着藜杖踟蹰于长满青草的小洲。
看着那如颠似狂的柳絮在随风飘舞,
那些轻薄又不自重的桃花逐水漂流。
其六
当身困体乏的时候我也就不愿出村,
吩咐我的孩子这时候注意关上柴门。
在苍苔盖地的静林中自酙自饮浊酒,
任它野外碧水春风折腾得地暗天昏。
其七
飘落小路上的杨花像铺了一层白毡,
漂浮于溪面的荷叶像似撒着的青钱。
游戏在竹林笋根间的幼雉难以看见,
在溪水边沙滩上的凫雏正傍母而眠。
其八
在茅草屋西边的桑树叶已柔嫩可摘,
生长在溪水边的麦苗又已长得长纤。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岁月春已入夏,
不放入香精的醪酒喝着比蜂蜜还甜。
其九
隔着宅院墙门外柳条长得细弱袅袅,
正好似那恰十五岁女儿柔软的纤腰。
谁哪里知道一个早晨人稍微不留意,
竟然会被狂风刮断了多许长的枝条。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绝句漫兴九首》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诗写作者居住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前七首写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写春去夏至之景。从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诗人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思想感情,加强艺术效果。
(注:此文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中无著名资料,如有侵权告知,即刻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