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犬狼青撕碎活人,被董翰良训练的中国土狗完虐!日本人:真狠
1942年12月3日,《大众日报》刊登一条令人愤怒而惊悚的报道,披露两年前发生在清华大学校园内一件惨案:华北的侵华日军在校园内举行一场军犬比赛,比赛的目标就是看谁的军犬最为凶残,这场比赛类似于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进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杀前夕,两名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进行的“百人斩游戏”,其残忍性超越了“百人斩”。
日军让军犬撕咬的目标是被俘虏的几十名中国军人,日军军犬闻令而动,将几十名中国军人全部撕碎咬死,其中最快的速度是3分钟,最慢的也只用了15分钟。
玩狗的圈子中流传一句话:“什么人玩什么狗!”日军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我个人不作评价,我们来看一下二战时的各国世界名人是怎么评价日本人。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
●法国总统戴高乐:“日本,这是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这个民族非常势利,其疯狂嗜血程度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德库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点,喉管立即会被它咬破,毫无生还可能”。
●法国伟大思想家孟德斯鸠:“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变态的。在欧洲人看来,日本是一个血腥变态嗜杀成性的民族。日本人顽固不化、任性作为、刚愎自用、愚昧无知,对上级奴颜卑膝,对下级凶狠残暴。日本人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自杀。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心上。所以,日本充满了混乱和仇杀。”
……
从各国世界名人的评价中,我们大致能总结出日军的几个显著特性:卑鄙无耻、阴险狡诈、残忍兽性、疯狂嗜血、血腥变态、嗜杀成性、顽固不化、胡作非为……
这样特性的一群人使用军犬肯定也要找到有这种潜质的狗进行训练,穷尽一切办法也要将“狗”训练成和他们一样的“恶魔”。日军使用的军犬叫日本狼青,关于日本狼青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二战时德国送给日本一些牧羊犬,日本人经过改良训练而来,一种说法一战时,日军和德国在中国青岛交战时,德国牧羊犬被日本俘虏后经过几十年的驯服变成了日本狼青,还有一种说法是日本财大气粗的财阀很早就形成了德牧圈,是他们将最好的德牧最有价值的养殖心得无条件地输送给军方……不管哪种说法,都认可日本狼青血统上是从德国牧羊犬发展和改良而来,
从外型上看,狼青没有原种德国牧羊犬粗壮,但更高挑,四肢修长,前脚搭在人身上差不多齐人高。毛色上,德牧大多是黑背,日本狼青则是灰青色。
日本人为了训练出适合战争需要,符合日军要求的军犬,他们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30年的时间来进行培育和驯服。
二战之前,日本人就通过军事、政治交流、金钱攻势或者谈判交换等方式从全世界谋取良种军犬来源,引进学习军犬培育、训练等技术,日本还仿照德制,建立军犬训练学校和军犬繁育基地。1921年,日本选出最优秀的两名学员首次前往德国学习深造犬学专业,其中一名就是中国人董翰良(当时在日本留学)。日本军犬日本狼青的培育经历了漫长的培育过程,最终形成种种群特征相对稳定的犬种
狼青这种纯军用类恶犬的临床培育,据可靠史料披露,是由日本步兵学校的军犬专家来完成。时间上的磨合,数量上的规模,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底蕴。
日本狼青培育成功后,因为战力强悍和好培养(容易大批量产生)被广泛应用于日本军方,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关东军设置大量的“军用犬养成所”,最初主要用于铁路和桥梁的警戒,后来又用于战场通信,被称为“传令犬”,还被利用来在战场上进行弹药和药品的运输补给以及搜索地雷等。
后来,日军在对晋绥、晋冀鲁豫、晋察冀三个边区和山东区等敌后根据地(编者注:为什么叫敌后根据地,因为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挺进日军占领区建立根据地夺取地盘建立根据地)进行最为酷烈的扫荡时,发现日本狼青还有嗅觉灵敏,机动灵活的优点,如我军精心设置的埋伏往往会被日本狼青的嗅觉破坏,还有撤退时会被日本狼青发现踪迹而导致损失惨重。
这种发现令日军狂喜不已,于是乎,日本狼青狗仗人势几乎成了每支侵华日军战场上的标配,有了日本狼青,日军如虎添翼,他们甚至将狼青作为了每次扫荡作战的“急先锋”。日本狼青犬嗅觉十分灵敏,它在战场上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抗日军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我军作战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是当时中国军民非常痛恨的恶魔犬。
另外,最令中国军民痛恨的是日军驯良日本狼青的嗜血性。日军经常以中国人为对象训练这些军犬的扑咬和杀伤能力,日军训练日本狼青撕碎活人,生吃活人,这种训练不分男女老幼(上至老人下至婴幼儿),更不分场合(战场上、慰安所、审讯室、刑场等),训练的时候,日军甚至拍照留念,真是畜生不如。如果说抗日战争中的日军非常凶残,那么狼青比它的主子更加残忍。
在一些文献中显示(当时伪满洲国兵回忆),日本人有时会把中国人送到关着狼青的犬舍里。狼青会残忍地将其咬,在尸体旁大吃起来,在一些日本兵的战争照片里有确出现狼青吃人的照片。
很多抗日军民不怕与日军白刃战,却对变态嗜杀的日本狼青畏惧三分,尤其被日军逮捕后,日军使用日本狼青酷刑审讯时,说实话,没有几个人能够扛得住。
所以说,当时中国人痛恨日军,但更痛恨日本大狼狗(日本狼青),人人都想杀之而后快。为了对付日本狼青,国民政府向军警犬专家董翰良问策。
董翰良:1887年出生于湖州长兴县下箬寺乡陈塘村董家田畈一户农民家中,自幼就有“狗状元”之称呼,口中不停学狗叫,出门一呼,百狗相应,世人因此皆称其为“奇人”。1912年,董翰良进入北京高等警官学校警犬科学习,毕业后以成绩优异被官方派往日本警犬专科学校深造。警犬学当时属于冷门学科,日本的学校警犬科也没有专门的教授讲授知识,学生也是寥寥数人,日方派董翰良等两人赴德国专攻警犬学,学成后曾在日本警校任职。
1925年,董翰良归国后学无用武之地,长期赋闲在家,北伐战争之后,董翰良应邀到国民党浙江省警官学校警犬担任教官,1936年2月至1937年,董先后担任江苏省民政厅查缉犬训练班主任、南京中央警官学校警犬系技士主任并在该校镇江驯犬场驯犬200多头,被称为我国现代军警犬鼻祖。
董翰良接受任务后,决定采用“以犬制犬”。他亲自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调查选择对付日本狼青的犬种,最后,他选用了一种土狗——浙江昌化狗(俗称“板凳狗”)。起初,很多人嘲笑他真是“病急乱投医”,用这种土狗对付日本狼青,岂不是白白送死。
董翰良解释说:“日军训练日本狼青是为了撕咬活人,所以日本狼青总是向上扑咬,狼青在打斗方面有个先天弱项:个头过高,喉咙是破绽。'板凳狗’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勇猛、忠诚、富有团队协作'精神’,更关键的是狼青的完美'克星’。”
国民政府相关官员半信半疑,拨付少量经费先允许其试一试,董翰良精选几百条浙江昌化狗(编者注:这种狗性情凶猛好斗,打架时专门死咬对手喉咙,就如国外的斗牛犬一样)日夜训练,针对日本狼青的特点,董翰良训练中国土狗,打滚,匍匐,然后咬脖子精心训练其摩背爬行、仰卧跳跃,教它专噬日本狼青咽喉,不久后,这几百条被训练成的“板凳狗”被分发至分发至各战区作战部队前方战场,浙江昌化狗首次出征就大显神威,看似高大威猛的日本狼青被中国土狗完虐,日本狼青几乎被一招毙命,然后被撕咬粉碎。
日军惊惧不已,他们想了个办法,用钢套束狼青狗颈项以防昌化狗专咬咽喉。董翰良又训练昌化狗撕咬日本狼青腹部和裆部,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昌化狗先后咬死日本狼青几百条,日军彻底没辙,尝到“被狗咬”滋味的日军愤恨不已:“中国的狗兽性太强了,咬架真狠,连勇猛无敌的大日本皇军都为之胆寒、惊惧。”
正是因为昌化犬的勇猛和团队精神,给予身高体大的“日本狼青”致命打击,可以说昌化猎犬书写了抗战史上震撼的一幕。此功勋当不应为我们所忘,都是民族不屈之魂灵。
后来,董翰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又训练一些中国狼狗投入战场,不仅对付日本狼青,还对付凶残无比的日军,日军惊骇无奈,抗议我们做法违反人道主义精神,在日军将日本狼青配置到后方后,国军削减了训狗经费,中国土狗也逐渐退出战场。
抗战胜利后,日本狼青与日军一起向国民政府投降,国民政府接收了大量的日本狼青,想通过训练之后用于内战,结果,日本狼青只认穿日本军服和说流利日语的人,训练过程中甚至咬伤国军的训练员和士兵,无奈之下,国民政府下令击毙了大量日本狼青。流落民间的日本狼青则被中国民众打死,成了盘中餐。
随着日本战败,由于凶残顽固禀性难移,日本狼青逐渐绝种,现在的狼青已经是另外一种新的品种了。抗日先烈们英勇无畏,板凳狗勇猛忠诚,在此,向他们致敬!
新旧狼青
附注:虎头狗曾在二战中完虐德军的狼狗,董翰良后倾其私蓄并借债,秘密从香港购得英国虎头幼狗雌雄各一,价值黄金百两,其上司怒其私自购买虎头狗,不予报销并革职。董翰良一家一贫如洗,无奈流落南京街头三间茅屋与几十条狗为伴。
国民政府内战失败后,董翰良不忍放弃其倾注一生的犬学事业,前往台湾在警校警犬科专心教育、研究、编写驯犬学教材,中国早期的警犬学教材都是他编的。晚年,董翰良思念家乡,由此成疾,1976年,中国第一位警犬学家、东方警犬学鼻祖、爱国奇士董翰良在台湾不幸逝世。临终前给后人留下遗言:“不要从警,也不要从政,以教书为好。”后人遵守遗训,皆从政界、警界转至教育界。